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部分模块专题知识整合——生活与哲学【p227】该模块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统领,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体系结构中。教材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性,实践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内容。(全书可以归纳为26条主要哲学理论)既引导学生领悟这些哲理并用以观察世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又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生活与哲学考点知识整合一览表(77个)一级二级三级考点具体内容相关时事资料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2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3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心与身、天与人、名与实、知与行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4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学生处理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的关系。引力波。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水本原论。5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的观点。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68.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物是观念的集合。”9.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上帝主宰一切。”“理生万物。”7一级二级三级考点具体内容相关时事资料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0.哲学与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8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所以,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9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阶级条件,自然科学条件,直接理论来源。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0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11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5.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尊重客观实在。1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它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12的、有规律的。1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18.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稳中求进。19.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货币发行规律。20.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教育改革要遵循规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必须践行13能被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14一级二级三级考点具体内容相关时事资料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2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生成、语言的产生。15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之所以能产生意识,是因为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人脑与电脑的区别。2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人们对地震的认识来自于地震。美国决定用无人机去研究龙卷风。24.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党和国家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文艺创作的本质、特点。162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天舟一号、嫦娥三号、蛟龙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2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人买炭灰植树造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2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护生态环境,提倡低碳经济。17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必须反对: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刑法修正案。纠正扶贫工作形式主义。第六18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8.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以人为主体;二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工人、农民的生产实践活动。29.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调整经济结构、改革经济体制。“全面二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3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有雾霾天气,我们才有对雾霾天气的认识。19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3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生产的需要推动科技的发展。“机器换人”战略。3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90多年来我党的光辉历程,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两学一做”。20一级二级三级考点具体内容相关时事资料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1是认识的目的。3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5.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对市场作用的认识过程。36.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超越条件)。2237.真理和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38.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从快速发展经济到科学发展经济。“全面二孩”,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3制。②从认识的客体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模块专题知识整合——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