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专题16 第2讲 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讲义
1强化整体阅读一、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1.紧抓两点“两点”是指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即“写什么”与“为何写”,艺术特色即“怎样写”。这两点,是理解所有文学类文本的关键。因此,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内容(写什么、为何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无论是读文还是解题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2.巧用三步2真题示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窗子以外林徽因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②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③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④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⑤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3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⑥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⑦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信息提炼步骤一:厘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一、关注标题明趋向“窗子以外”换言之就是窗子外面的风景,这就透露出作者通过窗子观察世界的意图。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思,皆由“窗子”而来,“窗子”是一个物象,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由点到面分层次①~③段点→第①段突出话题“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引起第②段对窗外乡下人背影的详细描写,这两段是引发全文的由头。第③段就在此基础上明确题旨:窗子以外。面→第一层:描写窗外乡下人的背影,引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④~⑤段点→第④⑤两段都强调“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这所有的“热闹”“紧张”4全在“窗子以外”。面→第二层:描写窗外的世界,感慨窗内的观者无法感知。[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⑥~⑦段点→第⑥⑦两段写要借旅行跳出窗外,可“不管你走到哪里”“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面→第三层:转笔写尽管身体移出窗外,但心灵仍跳不出窗外,不会真正走进“窗子以外”的世界。[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B项的正误。步骤二:分析表达技巧,弄清散文“怎样写”第①段以“话从哪里说起”一句设问开篇,写出了一种渺茫之感。[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D项的正误。第②段分别从视觉(背影)、嗅觉(烟草味)和听觉(梆子声)的角度细致描述窗外的四个乡下人。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A项的正误。第⑦段写“许多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瞭望”的情景,是用调侃的方式来讽刺他们所谓的“考察”。[题源对接]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C项的正误。步骤三:体会意图主旨,理解散文“为何写”第⑦段写到“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由此可知,作者意在表现“有形的窗子”是客观事物,隔开了自我与外在的场景;而“无形的窗子”是心态和观念的限制,造就了自我与外界的隔膜的观点。[尝试答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②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5解析B项,由最后一段中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等表述可知,“窗子”一直存在,通过健康的旅行,获得深刻的认识的想法并不能实现,此项错误。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解析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②③④⑤⑦段都写到了窗子。第②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③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④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⑤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⑦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3.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解析解答本题可按照如下步骤:第一步:指出手法。题干中已明确指出“交替使用‘你’和‘我’”的手法。第二步:分析内容。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为了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第三步:概括效果。转“我”为“你”,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二、怎么解——一标二找三比较1.先看高考怎么考——知题目从哪里来(以《窗子以外》第1题为例)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选项解构命题规律A.第(2)段①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②笔触细致,③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④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①乡下人形象——内容(写什么)。②语言特点——艺术特色(怎样写)。③人们的感受——内容(写什么)。1.题干明示了“内容+艺术特色”的共同特征,选项亦从“内容”“艺术特色”两方面命制。2.选项内容方面多是概括分析,艺术特色方面多是判定分析。6④思路分析——艺术特色(为何写)。B.既然①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②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①窗外风景——内容(写什么)。②体会含意——内容(写什么)。C.本文写①“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②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①“学者”形象——内容(写什么)。②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怎样写)。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思路分析——艺术特色(为何写)。2.再知解题怎么办——明解题往何处想速解选择题三步骤[解题示范](以上面A项为例)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第(2)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选项中有“第(2)段”的明示,原文中的第(2)段即是答题区间。7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第(2)段描写乡下人的背影,有肖像、动作的细腻描写,与选项A的“描写”“背影”和“笔触细致”的表述一致;这些描写表露出“我”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与选项A中的“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表述一致;第(2)段末提到“铁纱窗以外”,接着第(3)段发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这又与选项A中的“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表述一致。故A项正确。(2018·福建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的家园陆梅这一年半载,凡有时间,总想着回故乡。“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我耳旁回响着鲁迅的叹息。这个我频频回望的故乡早被夷为平地,碎砖块水泥柱无序地裸呈,断裂处醒目的砖红惊心动魄,脚踩上去竟生出无由的慌乱感。明明是自己的家啊,纵使家已成瓦砾,那也是熟稔的故土。细细想来,是因为静,止息的没有人烟的静。到处是瓦砾堆和疯长的野蒿草,间或窜出一只白猫,无声一晃,转眼不见。我的不安和心惊又添了几分,我是谁?我来这里干什么?父母已搬去小镇安顿,最牵念的那棵老桂树也已易主……如果非要有个理由,就是寄养在表哥家的大狗阿黄。我确是为着大狗阿黄去的,捎带看一眼辛夷花树。每次去看阿黄,亲眼看着它急急吞下一根又一根香肠,想象它饱一餐饥一顿的日和夜,我都不忍直视,更不敢遥望它的未来。与其说我是对这只狗心存愧疚——父母家已不容许再养一只狗——不如讲我是无法直面我的失魂落魄。是啊,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恰是在这般心绪下,我随友人去了一趟金华的古村落。村落名都很好听:寺平村、岭下坡阳古街、岭下釜章村、塘雅、琐园……很契合浙西徽派建筑的古雅美意,白墙黛瓦马头墙,门楣窗扇梁柱遍饰雕刻,砖雕木雕石雕各般讲究。尤其敞阔聚气的厅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端的是儒家“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敦本敬祖之风。春阳早上,信步在窄长街巷里穿行,确有一种回乡的亲切。这个“乡”,是我们熟悉的远去年代的投影。曾经,我们的祖辈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繁衍生息。一个大家族衍生出多个小家庭,外姓融入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村落自然而成。久之,家训、族谱、人伦秩序、乡规民约与古老的建筑一起构成了一个信仰的空间。繁体的“鄉”字,右半边是“郎”。郎在外行游求学、为官经商……都把“乡”带在身边,所谓“乡愁”就是这样一份对故乡的牵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湖畔海河……乃至最初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专题16 第2讲 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5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