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突破五议论文之五——涉笔成趣,语言“出彩”对应学生用书p345(2019·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导析】作文材料由四句话组成,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句话说水和盐的特性不一样,旨在强调“物各有性”。中间两句话讲水或盐这样的同类物品数量上简单叠加不会有味道上的变化,而无味调和却能“百味纷呈”,这样的对比意在揭示材料的核心:既肯定“物各有性”,更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存相生”,凸显融合之功。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再到“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这其实是在选材广度和立意方向上为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示考生下笔时可以体物,可以叙事,可以写人,还可以把人、事、物融合到一起来写。纵观材料,考生可以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强调兼收并蓄,尊重差异的前提下追求和睦相处,也可以从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追求融合中的发展,共建中的共赢。[例文]美美与共,成就辉煌苏轼在《琴诗》里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是智慧的,他通过对琴声的追问,向我们形象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正如水和盐,单独的水和盐并不能成为美味,只有水和盐共同参与,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只有琴弦,不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只有手指,无法奏出动听的音乐……读《三国演义》常常有感于怀: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固然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但也是诸葛亮勇于挑战的精神的体现……在这里,刘备是琴弦,正因为刘备为诸葛亮提供了历史舞台,诸葛亮才得以登台演出;诸葛亮是手指,正因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才使得刘备称雄一方,与魏、吴相抗衡。成功的演奏是琴弦和手指共同作用的结果。齐威王是琴弦,邹忌是手指,正因为邹忌的委婉规劝,才使得齐威王从善如流,“战胜于朝廷”;唐太宗是琴弦,魏征是手指,正因为魏2征对唐太宗的忠直辅佐,才使得唐太宗察纳雅言,创造出震烁千古的“贞观之治”;儿女是琴弦,父母是手指,正因为有了手指对琴弦的拨动,才有了我们的“进步曲”。鱼,注定生活在水里;鸟,注定飞翔在蓝天;风,注定四处漂泊。物各有性,每一物都需要一定的“帮手”,这些“帮手”构成一定的系统,成为自己存在和生长的“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鱼在地上,则为尸体;树离土地,则为枯木。一旦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万物都将无法完好生存。物各有性,物各有能,物各有道。正像单独的水和盐无法做出美味的佳肴,单独的琴弦与手指无法生成悦耳的音乐一样,人们需要合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迸发出生命的魅力。(有删节)[点评]这篇佳作有几大特色。①文章开头由物到人进行引发,紧扣“水”和“盐”的关系,以苏轼《琴诗》这一哲理诗出发阐述了“美美与共,成就辉煌”的论点。②主体部分,类比、比喻贴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充分。刘备与诸葛亮、齐威王与邹忌、唐太宗与魏征、儿女与父母、学生与老师等多组关于“琴弦”和“手指”的类比非常贴切。“琴”“弦”“鱼”“鸟”“风”等比喻的运用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③语言方面,整散结合,长短句相间,有灵动之美。④结尾回扣上文“琴”“弦”“鱼”“鸟”“风”等喻体,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强化观点。对应学生用书p346一、议论文怎样才能涉笔成趣记叙性的文章大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以大家不仅乐意去读,而且乐意去写;而议论性的文章则不然,由于其说理的严肃性,相对而言比较“呆板”。因此,大家既不乐意读,也不乐意写。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记叙能力和议论能力都是很重要的能力,只要你认真对待就会发现,议论文并不都是“沉下脸来训人”的,议论性的文章在说理的条理性、层次性以及严密性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的,就是在写作议论文时也可以做到涉笔成趣。1.运用形象说理请读一读鲁迅先生写的一段话: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3千万不要以为鲁迅先生这是在谈论动物界的狗,他这是在以狗作喻,他说的是生活中“性情”似狗的那些人。文章中的“狂嗥”“浮水”“爬到岸上”“耸身一摇”“夹着尾巴逃走”等描述,表面看写的是狗的“举止”,实际上写的是狗一样的人,文章中狗的形象就是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人的形象。毫无疑问,这样说理是很新颖、很生动的,读起来也很有趣。2.善于运用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某件事明明是错误的,我们却可以“文过饰非”说它是正确的;对某个人、某件事明明有不满的情绪,我们却可以表现出“宽宏”和“大度”。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大家看,作者明明已经料到反动当局会恶人先告状,却故意说“不道”;明明是敌人、是帮凶,作者却以“友邦人士”相称;明明是不满,却轻描淡写说成是“惊诧”。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要批评一些反面的人和事,如果板起脸来训人,效果往往不好,而寓庄于谐、妙用反语,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穿插一些推论在论证的过程中,用戏谑的语言适时穿插一些合理的推论,也会收到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化平直为有趣的效果。请看下例: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怀着妒忌罢,——那简直是一定的。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法海拆散许仙和白蛇婚姻的目的进行了推测,作者是从和尚的“本职工作”是念经说起的,说许仙和白蛇的结合是两厢情愿,与别人无关,而法海的横加干涉没有半点理由可讲,唯一的可能就是“妒忌”了。但是,“妒忌”不仅与和尚的“本职工作”沾不上边,也与法海这等“得道禅师”的身份不相称。大家看,经过作者这么一推测,法海的可憎面目是不是就暴露无疑了?这样说理是不是很有意思?不难看出,要想把议论文写得具有吸引人的力量,关键是在语言上要“涉笔成趣”。当然,“涉笔成趣”不是开庸俗玩笑,而是既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又严肃、准确,富有理性。二、议论文语言如何“出彩”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和符合4逻辑。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是爱憎分明,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判断准确,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这是议论文语言的本质特点。议论文虽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但也要讲究文采,适当点缀。唯其如此,才能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显说服力和感染力。观高考议论文佳作,除认识深刻、思维周密外,无不文采彰显、妙语飞扬,读这些作品,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采来呢?关键在以下几点:1.力避平淡,使语言形象华君武有一幅名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人问:“怎么把盐撒到报纸上?”另一个人说:“这篇文章淡而无味。”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我们报上的一些文章满口说教、味同嚼蜡,而这种味道实际上是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的语言要力避平淡。我们的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由于抽象议论过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包含在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生活里的许多具体现象本身就很形象生动,假如我们在说理的同时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岂不使文章更有味吗?其实有相当多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组成的,让我们随手撷来几朵语言的花朵,看看它们是如何绘声绘色、耐人寻味的: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把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在这里,“丧家之狗”而“皇皇然”,“小辫子”而“盘在头顶上”,使这篇议论文形象大为生动,也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特点:是“皇皇然”的“丧家之狗”,并不悠哉游哉;是“盘在头顶上”的“小辫子”,已不敢大摇大摆。这些“丧家之狗”和“小辫子”们的神态和心理也就跃然纸上了。2.渗入修辞手法,让语言充满精彩自觉把修辞手法融入论述之中,借助它特殊的表情达意功能,求得表达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如此,语言定会充满精彩,且说理更具形象性。试看: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耳旁风。这样的结果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5免于垮台。列举拒谏一类人的劣行,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言辞生动鲜活,制造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癞疮疤一样”的类比,“冰棍对热情”“耳旁风”的比喻,“火冒三丈”的夸张,真实、恰切地写出了他们无视、嫉恨正确批评的丑态,特别是最后的一组排比句,更深刻地揭示出拒谏的实质和危害,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修辞手法大致可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使用:(1)诠释概念时。如“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是生意场上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一切艰难困苦都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府”。(2)需要做出比较时。如“只有弱者才会在压力面前倒下;真正的强者,会在压力面前好好把握自己,愈压愈强”。(3)列举现象、事例时。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读书的希望成绩优秀,演戏的希望观众赞赏,经商的希望赚钱,从政的希望政绩赫赫”。3.引进名言警句或熟语,让语言显露生趣、生气名言警句大都是些经典的、历来为人们传诵的佳句,有的其本身就文采十足且富含哲理;熟语中的俗语、歇后语等多流传民间,简练通俗,不少又幽默诙谐,引之入文,或增加生趣,或透露大气,亮点会骤然闪现。例如,毛泽东在《论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嘲讽主观主义者的行为是“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在《反对党八股》中批评八股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真可谓引述得当,生趣盎然,在轻松诙谐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又如,“‘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这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讲过的。‘没有健全的身体就没有健全的心灵’,这是马克思的发现。此两句阐明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伟人名言,话语生动机智,见解入木三分,借来说理,不仅深刻,而且大气。4.结构多样句式灵活,让语言灵动活泼汉语句式多种多样,作用各异。问句引人注目启发思考,整句工稳整齐颇显气势,长句内涵丰厚表达严密,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明快。正是这些多样化的句式,使得语言表达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用于说理则更显机巧和周密。如:压力真的就那么可怕、那么使人痛苦吗?我看未必。有压力是件好事,正因为有了它,你心中才多了块放不下的石子,不再那么平平稳稳。当你沉溺于闲情逸致中时,它会提醒你远离安逸,投入到紧张中去;当你犹豫不决将要放弃时,它会鼓动你继续向前,积极进取。6发问有力,回答明确;句子长短交错,整散结合,肯定否定并举,充满着灵动机巧,较好地阐述了压力的积极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5.巧用寓言,让你的文章充满哲理的思辨寓言故事大多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意味深长、耐人咀嚼的。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恰如个头虽小,营养丰富的猕猴桃,细细品味,可口宜人。如:顽固,拘泥不化,不知变通如刻舟求剑者;不懂规律,盲目行事,适得其反如揠苗助长者;倚重经验,不懂变通,呆板木讷如郑人买履者;欲达目的,不择方向,盲目出击如南辕北辙者。在客观现实面前不知道灵活变通,又怎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说变通》)尽管作者在选取这些材料时不见得都是恰当的,但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增强了文采,有一定的吸引力。6.巧用历史掌故,让语言充满历史风韵历史掌故是历史在今天的再次呈现,本身就具有古韵的美。让人警醒,让人沉思,让人感慨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8单元 写作 第二节 议论类、记叙类文体写作大突破 突破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