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鉴赏诗歌,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去把握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领悟其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高考对古代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涉及炼字、炼句、赏析诗眼和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应学生用书p167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一般是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有时是虚词或数量词等。类型作用典例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偷偷地;细,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住了春雨的特点,令人2动、直观、形象。深感诗人的喜雨之情。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杜牧《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城郭、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的词,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查慎行《早过大通驿》“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软,使……柔软;轻,使……轻。江水本显冷涩,但在习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的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意。数量词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周邦彦《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离离”“萋萋”既形容春草茂盛,又比喻诗人的离别之情如春草般满溢胸中,愁思深长。虚词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诗人用了一个“忽”3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之用。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颔联两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王维用“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突出一个“红”字,这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绿与红给予高度的强调——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绿红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染”和“然”使静态景物具有强烈的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答案]“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4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对应学生用书p1681.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字进行赏析。(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辨别的标志是:题干中有明确的“××”字、“××”词等。2.掌握鉴赏要点(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效果,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对偶、借代、双关、用典等。(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去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常用的语言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3.牢记答题步骤(1)审题。①明确题目鉴赏的是哪一类“字”,这个字在句中的位置和在诗歌中的作用。②还字入句,从含义、手法、情感、结构、意境等角度审清相关语境。(2)答题。第一步:写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就不写),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人)。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第三步:点出该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典题示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5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第一问回答用得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出所有步骤。[答案]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具体、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春天杏花怒放的景色。(第一步)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使其具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第二步)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第三步)对应学生用书p168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要求结合诗歌分析颔联“过”“摇”两字精妙之处。答题时先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然后把所炼之字放到句子中进行描述景象,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这两个字整体上有什么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在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6和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首诗写得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途的忧虑和烦闷。“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则写出了山区农村苦瘠贫寒的面貌,表达出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解答本题需要从用字特点、意蕴等角度分析其妙处。[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7对应学生用书p169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确定“诗眼”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甄别:(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一般就是“诗眼”。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联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月缺,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以景烘托心情,写自己漂泊之烦乱心绪。颔联写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8人、气候转变得早;虚写在梦境中不觉得山高水长,回到家乡,表现怀乡的感情。点明了“乱”的部分原因。颈联,意境提升,转写“坐感岁时”,抒发对国运的感慨,这也是引发心绪烦乱的原因。故心绪烦乱的主要原因是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尾联说蝉声聒噪,以景衬托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