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但同时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必考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对应学生用书p115判断句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它表示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在判断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时,首先要看其标志。(见下表)类型例句“……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者也”句①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无标志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臣本布衣。(《出师表》)③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2“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是”字句①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②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为”表判断的判断句。(2)“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答案](1)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2)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都指责说,这是3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都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被动句古汉语中,有些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以下形式: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所”“为所”句①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①感斯人言。(《琵琶行》)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4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中的“见……于”表被动。(2)“前见贤而后获罪者”中的“见”表被动。(3)“故有爱于主”中的“于”表被动,“见憎于主”中的“见……于”表被动。[答案](1)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3)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5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省略句文言文中,语句中省略某种成分的情况比较常见,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一般不能省略的成分在文言文中也往往被省略掉。最常见的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形式:类型例句省略主语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②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省略宾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省略兼语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句省略内容较多,翻译时需要补充,“王怒,(王)得卫巫,使(之)监谤者,(卫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答案]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6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变序句1.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四种:类型例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以“之”或“是”为标志,用于加重语气,强调宾语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②唯利是图(成语)陈述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要前置;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的,也常会前置①一言以蔽之(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宝而轻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敛容谢之,待易益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析]“弗之顾”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弗顾之”。[答案]李景遂曾和宫中僚属聚会,赞善大夫张易有所劝谏,而李景遂正和客人们传看赏玩玉杯,不回头理会他。【参考译文】南唐主立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改封燕王李景达为齐王,统领诸道兵马元帅。李景遂曾和宫中僚属聚会,赞善大夫张易有所劝谏,而李景遂正和客人们传看赏玩玉杯,不回头理会他。张易愤怒地说:“殿下看重宝物而轻视士人!”抓过玉杯来摔在地上砸碎了,众人都大惊失色。而李景遂收起笑容向张易道歉,从此对张易更加重视。2.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马之千里者。(《马说》)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