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对应学生用书p481.(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晩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2.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要运用第三人称,要有心理描写。另外,描写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展开,发挥联想和想象,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回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3.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2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具体作答时,应先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然后从中提炼关键词概括其特点。如第①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来概括其特点。第②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其特点。第③句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来概括其特点。第④句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其特点。[答案](示例)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对应学生用书p49“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在全国卷中沉寂多年之后,于2019年重新出现,2019年三套全国卷中均考查了对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题型。因此,这一考点理应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本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考查时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有的与修辞运用相结合,有的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相结合,有的与应用文相结合,题型趋于综合化。对应学生用书p49“扩展语句”考查学生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语言条件和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进行扩展。考生要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词语连缀型该题型提供一组(一般挑选若干)有联系或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揣摩这些词语3之间的联系,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扩展成一段意蕴丰富的话。有的要求围绕一定的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有的要求充分运用所提供的词语,还有的要求使用指定的修辞手法,采用特殊的表达方式(或议论、或记叙、或说明)。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为: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题干中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就是答题过程中容易漏掉的得分点,只有抓住了这些要求,才能把握住扩写的重点。第二步:分析词语,寻找联系。探究清楚题干所给的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根据这些特点与关系寻找扩展的突破口,进而组织语言材料,构造出恰当的语境,营造恰当的氛围,拟写出答案。第三步:根据题干,检查答案。检查分析拟写的答案,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就是题干中明确提出的,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要补充哪些内容,字数要求等;“隐性”要求就是题干中没有明确指出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要求,如体现怎样的情感,表现怎样的情、景、理等。后者最容易被考生忽视,而答案的优劣又与之息息相关。1从下面所给的第①组词语中任选1个,从第②组词语中任选3个,将它们连缀成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语意完整,逻辑清晰,80个字左右。①文化协作发展②筷子马车足球快递刀叉高铁互联网云计算共同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题干中的“第①组”“任选1个”“第②组”“任选3个”“议论性的文字”等关键信息必须准确把握。第二步,分析词语,寻找联系。仔细分析两组词语可以发现,第①组为抽象概念,第②组除个别词语外,其他的都为具体概念;联系“议论性的文字”这一要求,可以推出命题人意在考查考生用典型事例(对应第②组选出的词语)论证抽象道理(对应第①组选出的词语)的能力。循着这一思路,我们根据第①组所选的词语确立观点,并从第②组中筛选出能够论证观点的三个词语。至于论证思路,可以先提出观点,再展开论证;也可以先展开论证,再总结观点。答案拟写完毕后,我们根据题干要求一一检查落实即可。[答案](示例一)不同的文化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中国人吃饭时用筷子,西方人吃饭时用刀叉,吃起饭来都很顺手。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各种文化理应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组成造福人类的文化共同体。4(示例二)协作才能成事,生活中处处有协作。两根筷子动作协调,才能顺利夹起美食;赛场上的足球队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精彩的进球;快递公司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将物品及时送到客户手中。(示例三)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发展。马车时代早已远去,高铁时代正呼啸而来,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及时自我更新,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诗句扩充型顾名思义,这种题型即指对古诗词或现代诗歌的扩写,命题者给出若干诗句,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想象,对其进行情境式扩写或赏析式扩写。当然,扩写时不能改变原诗句的格调、主旨和意境。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为: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第二步:读透诗歌,准确理解提供的材料。把握原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出合理的想象,构造出合理的场景。第三步:想象联想。展开合理想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组织语言进行扩展描写。第四步:整合答案。对想象的内容进行整合,写成完整的一段话,修改润色使之语言生动。2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要求:(1)运用第一人称和心理描写;(2)语言连贯、准确、生动;(3)不少于100个字。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根据“小诗”描写“一个场景”的提示。其次,成功描写一个场景,需要透彻理解这首小诗。“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二句不难理解,意为在家里每年都能看到窗前的桃花在三月盛开;而“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稍微让人费解,因为桃花怎么会在冬天的夜里绽放呢?仔细推敲,方知并非真的有桃花在冬天的夜里绽放,而是故乡的桃花即使在冬天的夜里也会在诗人的心里绽放。故乡的桃花是诗人思乡的寄托。通过对小诗的解读,我们便会知道应该立足于“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二句进行想象,从诗人的心理上加以描写。[答案](示例)冬夜如诗,临窗而坐,遥望家的方向。想到自己离家数载,四处漂泊,不5禁悲从中来,思乡之愁不知何处安放。月光朦胧之中,似乎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家中窗前的那片盛开的桃林,那一朵娇艳欲滴,这一枝繁花似锦,弥漫着无限的思念。那桃花盛开处,才是我心灵的港湾……续写补充型续写补充型扩展语句,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续写或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语言风格一致。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为:第一步:读懂题目要求,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第二步:把握题目所提供的语段或语句的文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语句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步: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感情色彩等符合要求。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扩展。要注意避免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第四步:检查扩展后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3根据下面的情景,在横线上续写相关内容,以构成完整的语段。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居于小城,我总是怀想故乡卤汀河里自由穿梭的渔船,喜欢聆听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每当音乐响起,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意画面”这个总写句。它规定了续写画面的中心:渔民在夕阳下唱着渔歌划着渔船,满载而归。当然,续写时也不必拘泥于这个总写句所呈现的画面中心,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想象,合理地增添意象以丰富画面,但必须围绕这一画面中心。同时,考生也要注意题干中“情景”一词隐含的以描写为主的要求,以及“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要求。[答案](示例)夕阳下,一群野鸭排成一行,在河水中倒映出一道漂亮的剪影,那是它们正在结伴而归。暮色中,渔人满载一船余晖,摇着轻快的船桨,唱着欢快的渔歌驶向岸边。渔人高亢的歌声响彻整个卤汀河。句意丰富型6句意丰富型扩展语句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等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为:(1)仔细研究原句,把握扩展基点。扩展基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题干明示或暗示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3)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考生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合理想象出具体情景和具体细节,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4)掌握扩展语句的技巧。①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语意更加丰富;②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内容。4按要求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文字。雷雨中,我与母亲扶植欲倒的向日葵。要求:(1)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2)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少于12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提供了需要扩展的语句和具体的扩展要求,扩展务必要在这个范围之内进行。在解答时,第一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案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6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