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自读文本范蠡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后期越国名臣。他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文韬武略,无所不精。位列越大夫后又擢为右将军、相国。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果然善理内政,他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战争。范蠡在作战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终于攻克吴南城,灭掉吴国。一、字音范蠡.(lǐ)戮.力(lù)会稽..(Kuài)(jī)鸱.夷子皮(chī)喟.然(kuì)藜藋..(lí)(diào)褐.器(hè)穷阎.(yán)二、通假字①还反.国反,通“返”,返回②今既以.雪耻以,通“已”,已经③复约要.父子耕畜要,通“邀”三、一词多义(1)居①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动词,囤积②居.甚贫然名词,住处③庄生虽居.穷阎动词,居住(2)且①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连词,况且②且.遣其少子副词,将要(3)所①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名词,住所②听其所.为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2-(4)然①范蠡喟然.叹曰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②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连词,表转折,但是③勿问所以然.代词,这样(5)故①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名词,以前②故.金至,谓其妇曰连词,所以③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名词,缘故(6)信①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名词,信用②楚王素信.庄生动词,信任(7)独①独.以德为可以除之副词,只②独.自欢幸副词,单独四、古今异义①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古义:中原。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所以..不死,为此事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③逐什一..之利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十加一所得的数目。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古义:小儿辈的人。今义:男孩子(对父母而言)。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名词作动词,做出标志②而怀.其重宝名词作动词,怀揣③北.渡兵于淮名词作状语,向北-3-④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2)动词的活用①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动词作名词,携带的东西②北渡.兵于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渡过③未必能生.中子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3)形容词的活用①乘坚.驱良.逐狡兔形容词作名词,上等的车子;好马②既苦.身戮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辛苦③庄生羞.为儿子所卖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④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哀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慎无与争事省略句译文: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②朱公居陶省略句译文:朱公住(在)陶地。③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被动句译文: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④耕于海畔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海边耕作。⑤载以一牛车状语后置句译文:用一辆牛车载运。⑥庄生羞为儿子所卖被动句译文: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1.请具体说说范蠡的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名师指津]主要表现在做官、理家两个方面。[我的理解]范蠡可谓贤能之人。做官,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终使国富民强;理家,-4-能辛苦劳作、惨淡经营,终使家产累积数十万,被人们称颂。像范蠡这样能上能下、先官后民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屈指可数。2.本文写范蠡营救儿子的故事,主要写其长子没办成事的经过,这似乎与刻画范蠡这一人物形象关系不大,你如何理解文章的这一构思?[名师指津]从侧面塑造范蠡形象的角度来思考。[我的理解]通过他的长子没能按照他的意图成功救出二儿子之事,从侧面表现了范蠡的善谋和深知人性的特点,是对范蠡形象的进一步补充和刻画。3.《范蠡》一文在人物塑造上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名师指津]从描写角度来分析组织答案。[我的理解]在人物塑造上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辅佐越王和隐姓埋名成为富豪的故事中,以正面刻画范蠡为主。而在营救二儿子的情节中,则是以侧面描写刻画范蠡的聪明智慧。4.范蠡救子之事叙写得颇为曲折有致,富有戏剧性。但也有人认为此节文字“必好事者为之,非实也”,谈谈你的理解。[名师指津]理解应具有自己的看法,可肯定,也可否定。[我的理解]观点一:从文中记叙范蠡的人物形象来看,“范蠡救子之事”能够让人信服。范蠡对身边人的为人秉性了如指掌,对事物发展的预测准确无误,他对人生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对事情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得不让人心悦诚服,这是范蠡睿智的证明。司马迁对范蠡的这种叙写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对范蠡的人品也是完全赞赏的。观点二:文章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范蠡智慧超人,不应对长男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而“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的庄生也不必与儿辈过于计较,而应大度、宽容些,因为这终归是人命关天、死而不复的大事。不过,杀人者抵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司马迁对范蠡这些人的本事虽然不得不佩服,但对他们的人品,却不见得多么赞赏。观点三:这则故事的真正的意思是说,以范蠡之智,明知事情的结果,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因为派长子去,亡次子,派少子去,长子亡;读历史,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去读。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范蠡侍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谋划二十多年,终究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5-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越军)向北进军到达淮河,来接近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以尊崇周室,勾践凭借这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难与之同安乐。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劳苦,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过去您在会稽被侮辱,我之所以未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是为了灭掉吴国,报仇雪耻。现在既然已经洗雪耻辱,臣请求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您按照主辱臣死的罪名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您可推行您的命令,臣子我仍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依从自己的心愿。”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船从海上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于是勾践划出会稽山作为范蠡奉邑。为范蠡收取俸禄的封地。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范蠡乘船从海上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合力经营产业。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好友及同乡邻里,然后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做买卖的道路通达,经商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集父子一起耕田养畜,买贱卖贵,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等待时机,买卖物品,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又积累到巨万。天下人都称道陶朱公。-6-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朱公住(在)陶地,生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人时,朱公的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拘捕。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家的儿子不会被杀在闹市中。”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于是告诫小儿子前往探望二儿子。便打点好一千镒黄金,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装在粗布袋子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办事时,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称作代替父母管家的人。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却派小弟弟前去,这说明我无才能。”长子说完想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二儿子命,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却先白白死了大儿子,怎么办?”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旧日的好友庄生。(并对长子)说:“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也私自携带了几百镒黄金。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背靠着外城,披开野草才能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长子打开信,向庄生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献了千金,完全按照父亲所叮嘱的来做。庄生说:“你可以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赶快离去了,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长子已经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携带的黄金送给了在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里巷,可是由于廉洁正直在楚国很闻名,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从楚王至以下都把他当作老师尊重。等到朱公献上黄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朱公以示讲信用。-7-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要之金。有如如数归还朱公。但哪一天归还却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哪一天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生病也不能事先告知别人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不知庄生的意思,认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庄生乘便入宫会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十分信任庄生,就问:“现在怎么办?”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您不用多说了,我将照办。”楚王就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楚国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长子)问:“凭什么见得呢?”(达官贵人)说:“每当楚王将要大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看重千金白白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地丢弃在庄生处,没有发挥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始终没有(离开)。当初我来为弟,弟今议自赦,援救弟弟,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释放,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持去,独自欢幸。离开庄生,私自庆幸(黄金失而复得)。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范蠡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69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