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孟子》选读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阶段性测试题二(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能力检测(4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弑.(shì)其君者兽之走圹.(ɡuǎnɡ)放辟邪侈.(chǐ)民乃作慝.(tè)B.万乘.(shènɡ)之国虽欲无王.(wànɡ)盍.(hé)反其本睊睊.(juàn)胥谗C.而揠.(yà)之者强.(qiǎnɡ)恕而行孳.(zī)孳为善暴.(pù)之于民D.管籥.(yuè)之音三年之艾.(ài)衣.(yì)帛食肉鸿雁麋.(mí)鹿解析:A.“圹”应读“kuànɡ”。答案:A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引领而望养生丧死涂有饿莩鸡豚狗彘B.滋滋为善万乘之国为丛驱鹊江山社稷C.谆谆教诲疾首蹙流连忘返反躬自省D.孝悌之义揠苗助长至大至刚法家拂士解析:B.“滋滋”应为“孳孳”,“鹊”应为“爵”。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骄.其妻妾骄:用骄横的态度对待。B.吾闻秦楚构兵..构兵:交战。C.舜相.尧二十有八载相:做宰相。D.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解析:C.相:辅佐,帮助。答案:C4.比较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2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②均为介词,替,给;③动词,做;④动词,是。答案:B5.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④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⑤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不之尧之子而之舜⑦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⑧使之主事而事治A.①⑤B.③⑥C.②⑧D.④⑦解析:③⑥连词,表转折。答案:B6.与“舜相尧二十有八载”中“相”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解析:C与例句均为动词,辅佐、辅助。A.名词,容貌,命相。B.副词,表示彼此,互相。D.名词,官名,指宰相,丞相。答案:C7.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3分)()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解析:D与例句均为“得到”的意思。A.能够;B.求得;C.通“德”,感激。答案:D8.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A.不远.千里而来B.不嗜杀人者能一.之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谨.庠序之教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远”是意动用法,以……为远;B项“一”是数词用作动词,统一;D项“谨”是形容词作动词,小心地办好。答案:C9.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3分)()3A.虽欲无王.B.庶民子.来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礼.人不答,反其敬解析:B.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A.王: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C.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D.礼:名词用作动词,以礼对待。答案:B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于传有之.女子之.嫁也B.尧以.天下与舜以.其外之也C.天下可运于.掌征于.色D.则齐国其.庶几乎以其.外之也解析:C.介词,相当于“在”。A.之:代词,相当于“这”/助词,用于主谓之间。B.以:介词,相当于“拿”/连词,相当于“因为”。D.副词,相当于“大概”/代词,相当于“他”。答案:C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3)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4)____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答案:(1)必先苦其心志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数罟不入洿池(3)社稷次之(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2)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3分)(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分)(4)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3分)答案:(1)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2)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3)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4)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4内心而所行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好的然后努力去推行它。二、阅读能力检测(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14分)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己。”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孟子·公孙丑上》)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下惠不羞.污君羞:羞辱B.不卑.小官卑:看不起,以……为卑微C.柳下惠不恭.恭:严肃D.君子不由.也由:效仿解析:A项,“羞”是意动用法,以……为羞耻。答案:A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在他的学说中推崇仁义礼智,因此他认为伯夷非议其君主不对,非议其朋友不是做朋友的人所为。B.柳下惠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却不怨恨,处境困顿却不忧伤。C.孟子认为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狭隘与不严肃,君子是不效仿的。D.根据本段文字,可以推知,伯夷之所以不食周粟,是他认为周王不是他理想的国君。解析:A项中“他认为伯夷非议其君主不对”理解有误,文中“非其君,不事”,意为不是他理想的国君就不侍奉。答案:A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4分)(2)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4分)答案:(1)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朋友就不去结交。(2)把这种厌恶坏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羞愧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5参考译文:孟子说:“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朋友就不去结交。不在坏人的朝廷里做官,不同坏人交谈;在坏人的朝廷里做官,同坏人交谈,就觉得像是穿戴着上朝的衣帽坐在泥土炭灰上一样。把这种厌恶坏人的心情推广开去,他就会想,如果同一个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该羞愧地离开他,就像会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诸侯即使有用动听的言辞来请他的,他也不接受。不接受,就是不屑于接近他们。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却不怨恨,处境困顿却不忧伤。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裸体地在我身旁,你又哪能玷污我呢?’所以他能高高兴兴地同这样的人处在一起而不失去自己的风度,拉他留下,他就留下。拉他留下他就留下,这也就是不屑于离开罢了。”孟子又说:“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狭隘与不严肃,君子是不效仿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羿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选自《孟子·离娄下》)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愈:超过B.恶.得无罪恶:怎么C.薄.乎云尔薄:淡薄D.其取友必端.矣端:品行端正解析:C项,薄:少。答案:C1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夫子曰“吾生”,何谓也A.夫子何为不执弓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6解析:例句与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答案:B1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B.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C.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D.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答案:C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5分)(2)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5分)答案:(1)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品行端正啊。(2)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君的大事情,我不敢不做。参考译文: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羿的技术后,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术比自己强,于是便杀死了羿。孟子说:“这事羿也有罪。”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吧。”孟子说:“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罪过呢?郑国派子濯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人答道:‘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那我不会死了!’驾车的人说:‘庾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他所选取的学生(友人)也一定品行端正啊。’庾公之斯追上来了,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庾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虽然这样,今天的这件事情,是国君的大事情,我不敢不做。’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把箭头敲掉,射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21题。(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的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孟子》选读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4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