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5课道士塔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英国英格兰坎伯兰郡凯西克小镇,有个独具特色的铅笔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也就三间房子。别看它小,却收藏了世界各地的铅笔,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圆的、方的、扁的、六角的、椭圆的……还有各种颜色的笔芯和外包装,,令人。除了各种各样的铅笔,博物馆里还陈列着生产铅笔用的材料,如颜料、木材等。通过博物馆里丰富的藏品和资料,人们可以了解铅笔的历史、制造工艺。英国民间有设立博物馆的历史传统,大小城市里设有各种博物馆,几乎所有村镇都有自己的博物馆,有展示当地历史的乡土博物馆,也有像铅笔博物馆这样有特色的专项博物馆,藏品,比如浴室、蒸汽船、高尔夫、刺绣、军服、陶瓷、铁桥、赛马、顶针、香水、邮票、纽扣、钥匙圈……许多乡村博物馆会在传统节日举行纪念活动或特色比赛。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大赛制作奶酪,摆出来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一决高下。在蜡烛博物馆里,人们可以制作趣味蜡烛,作品可以自己留着作为纪念,也可以当成礼物馈赠亲友。(),令人。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有尽有扑朔迷离别具一格感慨万千B.面面俱到扑朔迷离五花八门唏嘘不已C.面面俱到眼花缭乱别具一格唏嘘不已D.应有尽有眼花缭乱五花八门感慨万千【答案】D【解析】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此处指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铅笔很齐全,故选“应有尽有”。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感慨万千:指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唏嘘不已:因为一些遗憾或悲哀的事情而感慨不已,连连叹息。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大赛制作奶酪,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B.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奶酪制作大赛,将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2-C.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奶酪制作大赛,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D.比如,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大赛制作奶酪,将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答案】C【解析】“举办大赛制作奶酪”说明奶酪的制作在大赛现场举行,与后一句“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的行为相矛盾,应改为“奶酪博物馆常举办奶酪制作大赛,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排除A、D;B项“将村镇里的家家户户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滥用介词,使“一决高下”的原本对象“村镇里的家家户户”变成了“奶酪博物馆”,应改为“村镇里的家家户户都将精心制作的奶酪摆出来一决高下”。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小小的村镇,居然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博物馆B.这些众多的博物馆,居然如此各式各样,独具特色C.这些小小的村镇,居然如此重视保存、记载历史D.这些众多的博物馆,居然如此重视保存、记载历史【答案】C【解析】最尾的这一句是对整个语段的收束,括号内补写的应是“令人感慨万千”的主体对象,并揭示其实质,主体对象应是小村镇,因为整个语段写的是英国许许多多小村镇的特色,排除B、D。A项“居然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博物馆”仍然是一种现象,没有揭示小村镇特色“居然如此重视保存、记载历史”的实质,排除。4.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哭泣使人的极度紧张得到放松,极度紧张有害于身体健康,松弛有利于身心健康。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类的荷尔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此时已大量分泌,远远超过限度,因此血压就上升,血流就不畅,从而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生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老化物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人称“精神状态紧张是万恶之源”。当然解除紧张的方法很多,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这种荷尔蒙适量分泌对人体有益②从而大大提高患病率③哭泣就是一种简单有用的方法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至“我好恨”部分,完成后面的题。5.“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中的“古怪”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士这么愚蠢的人,这么一个对文物毫无认知的道士掌管敦煌的稀世珍宝,是令人诧异的。6.“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极基本的前提”指的是莫高窟的珍贵文献和无穷宝物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国宝,应当永远属于中国人民,任何外国人无权占有。骗取、掠夺、占有中国的国宝,是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斯坦因之流在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中故意“遗忘”这些极基本的前提,实际是有意掩盖他们无耻的强盗行径。7.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诗表达了对火烧圆明园、毁我国宝的外国强盗的无比愤恨,不惜一死,要与强盗头子拼个死活,而作者用在此处,则指要与偷运我国国宝文物的斯坦因之流的外国强盗决斗,拦住他们的去路。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莫高窟的挣扎蒋方舟人生从未如此文化苦旅过。前段时间,我重走了丝绸之路。真是苦旅,戈壁沙漠再辉煌壮丽,一成不变的景色看久了,即便是王维,也吟不出什么新的诗句。西域的入口是敦煌,僧人求法之旅从这里开始。当我在大马路上饥寒交迫接近绝望的时候,看到无尽的青黑天下压着金边,有夕阳霞光的地平线处就是敦煌,当时的场景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幕,我好激动,马上想说的是:“大师兄,你快看,那就是敦煌。”进了城,《西游记》里面奇诡的神秘文明,变成了现代化的摩登小城,紧凑洁净,饭馆的霓虹灯闪烁。擦肩而过的很多都是外国人,场景让人有穿越之感,它仿佛又变成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贯通的重镇,异国商贾云集,胡人遍布。到敦煌当然是为了看莫高窟。我去之前,就有很多人告诉我:“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乍一看,确实是如此,这里和中国其他旅游景区没有区别,到处都是戴着墨镜遮阳帽,满脸不耐烦地排队的旅客。人群里最大声的永远是小朋友的哭叫,都吵着要回家。但我并没有失望,因为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四百多个洞窟只开放了二十多个,看完感受最深的是:美的事物总逃不过种种磨难,以及它自身求生的挣扎。第一种磨难来自自然。这里雨少风大,强风把沙子吹到崖面。天长日久,入口处设置的窟檐逐渐磨损,失去了遮蔽阳光的功能。莫高窟高大,俯仰天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副衣不蔽体的模样。-4-第二重磨难来自宗教变迁。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过四次灭佛的劫难。最早是北魏太武帝:“各地有造佛像者诛,有经书焚烧,有僧侣悉坑之。”敦煌由于偏远,不仅没有受到废佛令的破坏,反而成为中西僧侣和教徒的避难所。他们把信念附在一斧一凿里。到了11世纪,新疆部分地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僧侣预感到劫难的可能性,就把数万件经书和藏画放在17窟中近千年。1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早就被洗劫,经书和佛像都已不在,只有当时藏经和尚洪辨的雕塑孤寂地守着空无一物的洞窟。第三重磨难是“不懂”。大部分洞窟中的佛像都在清朝时重新修过。绝美的壁画的围簇下,往往是呆滞死板的佛像,脸被涂得红红白白,一点表情都没有,眼珠是玻璃珠子,亮得又假又可疑,毫无动人之处。开放参观的洞窟里,只有隋朝修的一窟佛像从未被重塑过,三座佛像,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低眉的是弥勒,慈悲带笑,婉约悲悯至极。窟顶是直坠而下的飞天。飞天总是成双的,窟壁四周是洒满金粉的千佛像,现在金粉金箔脱落了大半。在这样的洞窟前,人一进去就有下跪的欲望——出于对美的诚惶诚恐。第四重磨难是“不惜”。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当时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成了千古罪人。历史上真实的王道士,虽然不懂,但是他爱惜。他先是看到官府在运输他至爱的经书时造成破损,看到送给当地官员的精品文物下落不明,然后他才变成了所谓的“卖国贼”。到了“文革”,当时莫高窟的48位工作人员分裂成大约12个革命派系,成天激烈内斗,所幸他们都同意一个原则:不能碰莫高窟。据说他们为了保护莫高窟,钉死了莫高窟所有的出入口。我想起清洗竹简上泥土的场景:当把竹简放入清洁剂中,字开始浮现,有的字开始从竹简表面脱落,像是在逃生。天下没有永恒的事物,美的文明不被发现就没有意义,可它暴露的一瞬间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一样,它必然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几番挣扎求生才能活下来。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第三段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霓虹灯闪烁”“异国商贾云集”,这一切让作者仿佛穿越了过去。B.“原本也不是为了寻找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这一句话说明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C.作者在写第四重磨难时,选用了两个事例,将王道士对待经书的态度和莫高窟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D.文章写了敦煌莫高窟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出了作者对包括莫高窟在内的中国文化遗产前景的隐隐担忧。【答案】D【解析】A.“描写了敦煌城内奇诡神秘的景色”“异国商贾云集”错,敦煌城已变成了一个摩登小城,“异国商贾云集”是曾经的景象。B.“作者在去敦煌之前,就已-5-经知道那里并不能让自己感到自豪”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作者去之前有人告诉他“莫高窟一定会让你觉得失望的”。C.两者对文物的态度相同,都是“惜”。9.结合文章,赏析题目“莫高窟的挣扎”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②领起本文要写的内容,点明文章写作的重点是莫高窟的困境。③表现了作者对莫高窟现状的遗憾和对其前景的担忧,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0.作者游览了莫高窟,却没有在文中重点描写莫高窟的景物,这是为什么?试结合全文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文章并未重点写景,是因为作者感觉这里和其他景区已没有什么区别,作者着重写了莫高窟经历的各种磨难,与标题中的“挣扎”相照应,丰富了文章内涵。②莫高窟的现状引发作者无尽的感伤,作者便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思考,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忧思。(意思对即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吟咏文化 传承精神 第15课 道士塔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75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