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第四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第五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知识体系一、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二、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三、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概述※知识体系(一)产业组织(二)产业组织理论(一)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等,这种关系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产业组织的三要素:企业个体、企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二)产业组织理论※知识体系1、产业组织理论2、研究对象3、研究内容(二)产业组织理论在国外,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和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是同一学术领域。美国流行“产业组织学”,而欧洲和日本常见的是“产业经济学”。在国内,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国内产业经济学的内涵大于国外的产业经济学。1、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即资源占有关系、交易关系、利益关系、行为关系等,从而得出对特定市场绩效和竞争秩序状态的判断,为政府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一)产业组织理论1、产业组织理论(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2、研究对象(一)产业组织理论(1)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2)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3)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4)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模式和经济评价;(5)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3、研究内容二、产业组织理论形成※知识体系(一)萌芽期——马歇尔冲突(二)成长期——垄断竞争理论(三)形成期——SCP分析框架(一)萌芽期※知识体系1、市场竞争机制2、马歇尔冲突(一)萌芽期1、市场竞争机制•时间:1776年•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Smith)•基本观点:自由竞争机制和市场秩序,即“看不见的手”原理•历史地位:最早阐述产业组织理论(一)萌芽期1、市场竞争机制——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竞争理论。——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了贯彻。(一)萌芽期1、市场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一)萌芽期1、市场竞争机制——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Note:帕累托最优——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2、马歇尔冲突•时间:19C末20C初•代表人物:马歇尔(Marshall)夫妇•基本观点:将组织作为第四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并揭示了“马歇尔冲突”。•历史地位:马歇尔称为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一)萌芽期(一)萌芽期2、马歇尔冲突——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书中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从而马歇尔被看作是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1890年,马歇尔在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它是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一)萌芽期2、马歇尔冲突——“马歇尔冲突”指大规模生产能够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一)萌芽期2、马歇尔冲突——简言之,“马歇尔冲突”指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的发展则会扼杀自由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企业大规模生产竞争市场图2-1Marshall’sdilemma规模经济效应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垄断市场(二)成长期•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张伯伦(E.H.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基本观点:产品差异的存在使得个别厂商在定价上具有垄断性;在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存在多种市场类型;分析了垄断竞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企业进入与退出、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问题。•历史地位:与马歇尔并称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二)成长期——1933年,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该理论彻底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该理论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即集团内的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二)成长期——该理论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产品差别有3层含义: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品牌、广告等。产品差别是形成垄断竞争的根本原因。——该理论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即企业的成本收益比较决定了企业是否进入或退出市场。(二)成长期——该理论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考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关系。Note:——马歇尔的经济学将行业的分析推向了前台,一个行业由许多生产完全替代产品的厂商组成;在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理论中,对行业的分析让位于对厂商的分析。(三)形成期•时间:20世纪40-60年代•代表人物:哈佛学派的梅森(E.Mason)、贝恩(J.Bain)、谢勒(Scheler)•基本观点:提出了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厂商行为(Conduct),厂商行为产生市场绩效(Performance),主张对垄断进行规制。•历史地位:建立了管理组织的理论体系(三)形成期——1938年,哈佛大学教授梅森建立了第一个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机构(梅森联谊会),并在1939年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提出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完整地提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理论分析范式,并提出著名的“集中度与利润率假说”,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三)形成期——1970年,哈佛大学教授谢勒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弥补了贝恩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并考察了微观和宏观的周边条件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完整的SCP范式,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由于上述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因此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他们十分重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因此又称为结构主义学派。(三)形成期行为结构绩效绩效行为结构谢勒的SCP分析范式贝恩的SCP分析范式图2-2SCP分析范式——贝恩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贝恩的“集中度与利润率假说”认为,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越高,各厂商间合谋的可能性就越高,而这些大企业的合谋将使得新企业的进入变得更为困难,最终导致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提高。(三)形成期——谢勒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三)形成期(三)形成期市场绩效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新厂商的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消费者需求需求弹性替代性季节性增长率区位订单方式购买方式生产技术原材料工会组织产品耐用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基本条件市场行为企业的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政府政策规制反托拉斯进入壁垒税收投资激励雇佣激励宏观政策图2-3完整的SCP分析框架(三)形成期——市场结构,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市场结构(三)形成期——产品差别指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本原因,因而扩大产品差别,就使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减少了可替代性,意味着该产业垄断因素的增长。——进入壁垒是指准备和刚刚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在与已有企业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资源占有壁垒、产品差别壁垒和政策法律制度壁垒等。市场结构(三)形成期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赢得更大利润和更高市场占有率而适应市场并按市场要求调整其行动的行为。市场行为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可分为:企业的价格策略、企业的产品策略和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企业的价格策略,主要考虑如何通过降价、涨价或价格协调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三)形成期——企业的产品策略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主要包括:产品类型、款式、质量和性能等策略;产品的广告宣传和各种销售服务活动等策略;产品协调行为。——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主要通过对竞争企业的削弱、压制和排挤,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或通过加强进入壁垒来阻止和排除潜在的竞争者的出现。市场行为(三)形成期——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有: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和技术进步等。市场绩效(三)形成期——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生产相对效率,主要从产业内企业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性以及已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技术进步,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销售费用,通过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是否合理来衡量。市场绩效(三)形成期——产业组织政策,为了促进资源在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配置以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由政府指定用以引导和干预市场结构和企业市场行为的政策。其实质是通过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以及其他市场关系,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市场秩序。——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有:反垄断政策、政府规制、进入壁垒、税收政策、投资激励、雇佣激励等手段。产业组织政策(三)形成期经济行为和现象提出问题设定假设建立模型寻找均衡待验证的结论经济理论真实世界实证经济政策是否修改假设图2-4SCP的分
本文标题:产业组织理论第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48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