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税收原理Ⅱ税收负担归宿理论与最优税收理论
基本思路: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研究的是税收负担转移的过程和结果。最优税收理论是税收原则理论的深化。重点问题: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和形式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税收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第10章税收归宿理论与最优税收理论13.1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13.1.1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实际上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一致性问题。研究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目的在于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从而,分析各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税收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种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此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并非同一人。•完全转嫁:纳税人把全部税负转嫁转给负税人负担。•部分转嫁:纳税人仅把部分税负转嫁给负税人负担。•一次转嫁:一笔税款从纳税人到负税人,转嫁运动发生一次。•辗转转嫁:同一税额从纳税人到最后的负税人,转嫁运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税收归宿: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即找到了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可以分为两类:•直接负担: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由自己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间接负担: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纳税人不是负税人,或不是全部的负税人。13.1.2税收转嫁的形式税收转嫁有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四种形式。前转(ForwardShifting),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一般认为,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和劳务课税上。后转(BackwardShifting),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一般是由于市场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税收无论是向前转嫁还是向后转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以及转嫁的程度,取决于许多经济因素和经济条件,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有时表现为纯粹的前转或后转,更多的则是同一笔税款,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出去,另一部分则通过后转转嫁出去,此即为“混转”或“散转”)消转(DiffusedShifting),亦称“税收的转化”,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纳税人并未把税负转移给他人,也没有特定的负税人。因而严格地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ofTaxation),亦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它是将累计应纳的税款作一次性的转移,实际上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一般的税收后转的区别在于,后者须将每次经济交易所课征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随时予以转移。13.2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13.2.1局部均衡分析的含义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EquilibriumApproach)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13.2.2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以及能够转嫁多少的关键。1、需求弹性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分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缺乏弹性四种情况讨论。价格OQ数量SPS+TEE’DP’T需求完全无弹性时税收归宿税收可以通过提价完全向前转嫁给购买者价格OQ’Q数量SPS+TEE’D需求完全有弹性下的税收归宿不能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途径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而只能向后转嫁或通过减少生产量的办法自行消化。T价格OQ’Q数量SS+TEE’DPP’T需求富有弹性下的税收归宿销售量减少幅度大于价格提高幅度,税收难以向前转嫁,而是更多地向后转嫁,生产者的总收入因而趋于下降。价格OQ’Q数量SPS+TEE’DP’T需求缺乏弹性下的税收归宿销售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提高幅度,税收向前转嫁容易,生产者的总收入因税收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趋于增加。T2、供给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从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和供给缺乏弹性四种情况讨论。价格OQ数量SP’D’EE’DPT供给完全无弹性下的税收归宿税收会完全向后转嫁,完全由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承担。价格OQ’Q数量SPS’EE’DP’T供给完全有弹性下的税收归宿价格下降,厂商反应剧烈,产量降为零,使价格上涨,税收完全通过涨价的形式向前转嫁给买者。价格OQ’Q数量SP’D’EE’DP供给富有弹性下的税收归宿价格下降,厂商强烈反应,产量下降,促使价格上升,产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税收更多向前转嫁。T价格OQ’Q数量SP’D’EE’DP供给缺乏弹性下的税收归宿价格下降,厂商反应缓和,产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税收不易向前转嫁,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T3、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小结完全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基本上不存在。常见的是,一部分前转,一部分后转。转嫁比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弹性反映了供求双方讨价还价的愿望和能力。•若Ed>Es,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的部分较大,即税收更多地落在生产者或者生产要素提供者的身上。•若Ed<Es,向前转嫁的部分较大,即税收更多地落在购买者的身上。13.2.3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从量计征下的商品课税归宿从价计征下的商品课税归宿价格OQQ*数量SS’EE’DtFPSP*PDD’从量消费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分别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征收消费税t•对消费者D→D’,对生产者S→S’,二者影响一样。•税收额为PSPDFE’,FEE’额外税收负担。•课税消费品的供求弹性大体一致。•税收由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负担,大约各一半。从价征收消费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消费品价格越高纳税越多。•征税后需求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从价计征的税收同样为生产者和购买者共同负担。•税负在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分配比例与从量计征相同。价格OQQ*数量SPSD’EE’DP*FPDt商品课税归宿的基本结论对商品课税,不论以谁为纳税人,也不论采取什么计征形式,都不会改变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对商品课税的转嫁与归宿的分析,应着力于课税商品的性质及其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如果课税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不易替代产品、用途狭窄产品或耐用品,那么,由于人们对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消费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如果课税商品属于奢侈品、易于被替代产品、用途广泛产品或非耐用品,那么,由于人们对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消费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如果课税商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由于对这类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动较难,其供给弹性因之较小,生产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如果课税商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或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由于对这类产品的生产规模变动容易,其供给弹性因之较大,生产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如果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消费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和生产者的身上。•如果课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那么,生产者将在税收的转嫁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的身上。13.2.4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工资收入、利润(利息)收入、地租收入,工资收入课税的归宿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和归宿情形取决于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力量对比:•若ES>ED,劳动者处于较有利地位,税收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若ES<ED,劳动者处于较不利地位,税收大部分不能转嫁。工资率OL’L劳动时数SEFDWDtWSS’E’W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工资收入课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工资率OL’L劳动时数SEFDWDtWSE’WD’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工资收入课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资本收益率OK’K资本投入量SEFDIDtISS’E’I资本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资本收益率OK’K资本投入量SEFDIDtISE’ID’资本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税收转嫁与归宿利润(利息)收入课税的归宿以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利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情形取决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力量对比:•若ES>ED,资本所有者处于较有利地位,税收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若ES<ED,资本所有者处于较不利地位,税收大部分不能转嫁地租率ON土地供给量SEFDRDtRS地租收入课税的转嫁与归宿地租收入课税的归宿以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为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其税负的转嫁与归宿情形完全取决于土地的需求弹性。土地的供给曲线基本上是无弹性的。税收完全不能转嫁,由土地所有者自己负担。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基本结论对生产要素收入课税的归宿决定于课税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若ES>ED,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处于较有利地位,税收大部分向前转嫁给生产者•若ES<ED,购买者处于较有利地位,税收大部分向后转嫁给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cac-bdc-a000caaTPPPcacbTdaPcaTdbQTdcQCMcabcadPQQMCbQMUTTT:消费者承担的单位税负格即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均衡时:给曲线:向生产者征税则税后供)()()(均衡时:税前供给曲线:税前需求曲线:税负转嫁数学方法分析竞争市场dsTTEEQPaQPccacacTcaaTcacTcacTcbadcabcadTPPcacbTdaTP)])(1[()])(1([])([)]([)(])()([])()([)()()(0税负比例:消费者与生产者负担的:生产者承担的单位税负而生产者得到的价格:13.3税收归宿:一般均衡分析13.3.1一般均衡分析的概念GeneralEquilibriumApproach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分析所有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需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13.3.2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非征税商品市场的影响•事例:食品课税中的食品业和服装业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讲,食品课税的转嫁和归宿还要包括服装市场,对食品的课税会促使食品业生产要素流入服装业,也造成服装价格的下跌以及服装业收益率的下降,即服装业的消费者和企业也负担了税收。未能顾及到政府征税对生产要素收益率平均化的影响事例:公司部门资本课税中公司部门与合伙经营部门从一般均衡的角度看,对公司部门资本收入课征的税负,最终要随着资本从公司部门向合伙经营部门的流动而为两个部门的资本所有者所分担。13.3.3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哈伯格(A.C.Harberger,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最早提出了税收转嫁和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后经他人进行补偿完善。理论前提:整个经济体系仅有两个市场,食品市场和服装市场;生产要素仅有两种,资本和劳动力;家庭部门没有任何储蓄,收入=消费。tKF+tLF=tF+++tKM+tLM=tM===tK+tL=tT涉及四种税:只对某一部门的某种生产要素收入课征的税;对两个部门的某种生产要素收人课征的税;
本文标题:税收原理Ⅱ税收负担归宿理论与最优税收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06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