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领域有除法、认数、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分数、千克和克、24时记时法。空间与图形领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统计与可能性。实践活动领域安排了五次活动,即场景型活动《农村新貌》,操作型活动《称一称》、《周长是多少》、《摸牌和下棋》,探究型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另外,教材里还编写了12道思考题、6篇“你知道吗?”。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了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仅为7课时,例题也仅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仅为12课时,例题也仅为6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克、克、时、分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观察物体,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教学建议:1、在除法、乘法和加、减法单元教学中要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计算需求,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注意通过题组对比,帮助学生把握相似又容易混淆的计算的联系与区别。注重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口算、笔算和估算,让不同学习方式相互支持,为学生自主的探索计算方法提供机会和保障。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认数单元的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借助直观和操作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安排要由浅入深,可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认识分数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和理解分数,突出认识21,再让学生以此为基础通过动手实践认识其它分数。把分数的大小比较与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主动探索并交流简单的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3、千克和克的教学要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意识,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和克的认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还要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并灵活应用于生活之中。4、24时记时法的教学是本册的难点,建议增加教学课时数,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突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具体情境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时间,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他们的特征;紧密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观察物体教学时要注重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激发参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改进学习方式,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6、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应选取现实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统计的内容与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加强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7、数学实践活动突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一是强调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二是强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三是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三、教学进度:(附表)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建议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9.1除法(1)9月1日上课29.4-9.8除法(4)39.11-9.15除法(4)49.18-9.22除法(1)机动(2)认数(1)59.25-9.29认数(4)610.2-10.6机动(2)国庆节710.9-10.13千克和克(4)810.16-10.20机动(1)加和减(3)910.23-10.27加和减(4)1010.30-11.3机动(2)24时记时法(2)1111.6-11.1024时记时法(4)1211.13-11.17机动(2)长方形和正方形(2)期中考试1311.20-11.24长方形和正方形(4)1411.27-12.1机动(2)乘法(2)1512.4-12.8乘法(4)1612.11-12.15乘法(4)1712.18-12.22乘法(2)机动(2)1812.25-12.29观察物体(3)机动(1)191.1-1.5统计与可能性(3)元旦放假一天201.8-1.12统计与可能性(1)认识分数(3)211.15-1.19机动(2)期末复习(2)221.22-1.26期末复习(4)231.29-2.2期末复习与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制订人:张敏)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2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