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备一节常规课,课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具体的关注点。首先,我要谈论的是常规课,即俗称的“过日子课”,不是为了尝试某种新理念或新教学技术的“实验课”,也不是为了展示某种前期或成果的“公开课”。其次,我假设教师希望课堂的目标是“常规教学任务”,或者反过来讲,并未显著地偏离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最后,下面所谈论的内容主要供工作三年内的年轻数学教师参考,工作了五年之后关注的问题就不太一样了。01丨常听“老教师”的课所谓“老教师”,要么是对所教内容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比如已教过至少两轮),要么是对所教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相处心得(熟悉学生更理解学生)。听这样的教师的课,可以使新入行的青年教师减少盲目摸索的风险,在相对较高也更平稳的起点上更顺利地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当然,这里说的“听课”,要包含明确的目的,采取合适的做法。首先,听课时不只要记录课堂流程,更要随时把自己所关注和思考的东西标注出来,比如对某些概念的深入阐释,对难点的具体处理方式,对学生特定反应的应对等。边听边主动总结,注意把握整体框架(整节课的主线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如何分布,高潮在什么位置以及怎样处理)。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听过课就尽可能找被听课的教师讨论,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追问一番,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很多处理思路是高度经验性的,一时也未必能解释清楚,等自己亲自上过课之后,可能就会有进一步的体会。这里插一句经验之谈:找被听课的教师讨论疑点时,适当注意一下自己的表达。就算是老教师,被人听课时内心也是忐忑的。从根本上讲,老教师不会抗拒新手教师听课后找自己讨论,因为有经验的教师更担心自己因为熟悉而忽视一些重要的视角,多一双新的眼睛来打量,确实是可以有启发的。把握交流的火候,让讨论保持热情、平稳、更有可持续性即可。粗略地讲,刚刚开始学上课,就像拿起笔学写字,偌大一片空白如何下手呢?不怕,就从描红做起,看似一笔一画循规蹈矩,实则是在实践中品味前人留下的种种经验,同时思考其中的道理。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有助于引导初学者步入正轨,但并不会扼杀创造力,因为教学中的“创造”,都是站在讲台上面对活生生的人时,被激发出来的。02丨勤看书做题除了模仿,自己尝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模仿他人的课堂设计和自己尝试“从头搭建”一节课是两种互补的做法,缺一不可。相信很多同行都还记得自己初入行时辛辛苦苦备课的经历:一节40分钟的课,很可能需要2~3小时的时间去准备!即便如此,实施设计时仍然是磕磕巴巴,自我感觉漏洞百出。据我个人感觉,上面这种体验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成长经历。而且,我认为这是必经之途,本身就是一份财富。打个比方,跑过中长跑的人都知道,奔跑过程中会出现“假极点”现象,看起来就像再也没有一点力气,但是咬牙挺过去就会进入新的平稳期。有这样的经验,并不会使我们在下一次跑步时变得容易,但心理体验却是截然不同的:对困难的感悟会沉淀下来,变成一种“底气”,使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内心保持平和。要自己准备一节课,我建议手边有3份基本资料:教材、教师用书和一种练习册(最常用的即可)。具体可以分三步来做:1.第一步是做题对于要讲的这一小节内容,通读教材内容并完成教材习题,阅读教师用书补充对教材内容的解释并核对教材习题,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习题。这一步的目的是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适当的变式与延伸)过一遍,不至于出现明显的疏漏。2.第二步是写教案建议仿照教材框架,把关注点放在理解该框架的思路上,而不是急于重新设计一种思路。因为你花几个小时拿出的设计未必就比教材编写组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做出的设计更好。诸如引入案例和例题,也建议使用教材原题,理由同前;但是可以补充类似的新例子,或者在原例题基础上补充更进一步的追问。我倾向于选择教材例题的理由是,教材例题一般已经覆盖了主要的基本类型和知识点的主要应用,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把这些例题讲清楚”而不是“如何选取更多例题”,有助于我们把握要点,少做无用功。当然,教材预期对象是最广大群体,如果担心自己的学生“吃不饱”,可以结合练习册中的习题给出适当的知识拓展,避免学生产生“听完课还是不会写作业”的疑惑。最后,教案能写细致一些就尽量写细致一些,有备无患。刚刚开始当数学教师时还要兼任班主任,我经常发现自己“脑袋不够用”,被太多头绪搞得晕头转向,但是一份细致的教案能帮助我在讲台上底气十足。3.第三步是总结思路闭上眼,自己在脑子里大致过一下这节课:用什么例子引入,重点讲什么知识、什么方法,要用哪些例题,哪道题要重点讨论,高潮在哪里,最后怎么总结……花不了几分钟,但是收获很大。上面说的三步,主要是指新概念和新一堂课方法的教学。至于复习课,我建议新手教师初期不妨以模仿为主。如果想自己尝试一下,基本要诀和前面说的差不多:多看一些书,多做一些题,心里慢慢就有底了。这就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但是也不用妄自菲薄,因为还有一句话道破了青年数学教师的最大优势:拳怕少壮。03丨探寻个人努力方向前面所说的方法,实在不能说是“捷径”,因为教育这一行就不该有捷径。在很大程度上讲,“找捷径”是一种无效行为,因此“不找捷径”就是提高效率的方法。前面说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主导思想:尽量稳定地踏入正途,首先保证日常课堂的基本质量。另一方面,作为新手教师,该有的职业雄心还是不可少的。所以下面再介绍一点思路,供有“野心”的诸位参考。1.主动记录自己的“亮点”这里说的亮点,是指在教学实践中自己评价自己一些值得肯定之处,可以是一个新颖的引例,可以是对典型例题的一种解释,也可以是一个自然的拓展……不用刻意求大求全,初期就只是尽量汇总起来。也许过一阵子再看会觉得其中不少东西不值一提,但是它们作为总体会逐渐呈现出你的独特之处。它们就是你作为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数学教师的个性,是令你与众不同的东西。2.尽可能尝试更广阔的视野对于新手教师,每天应对必须完成的任务就足以焦头烂额,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要尽可能挤一点脑力去思考更“宏观”一些的东西,比如,最近教的这一章总共需要多少学时,全章最难的点是哪些,本学期总共要学哪几章,它们彼此之间是大致分离的,还是可能具有某些特定的联系……不要以为这是只有备课组长才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也许有一天,你会很想按照自己的某种理想重新设计教学。那时,这些宏观视角的思考就是你在那之前的每一天中所做的准备工作。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可以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3.尽量多去关注学生的实际反应新手教师相对于老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亲近,利用这个优势可以尽可能去关注学生的实际想法和做法。比如,学生求问一道不会做的题目时,可以先看看他的做法,具体卡在哪里,请他自己描述一下思考和尝试,不用急着讲解,更不要想当然地评价,多倾听,可能会发现很多之前从未注意到的事情。等过上若干年,当学生在你面前也战战兢兢不敢乱说的时候,也许你会庆幸自己曾经很好地利用了职业初期这几年的优势。
本文标题:优秀教师的备课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3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