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老师赴长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老师赴长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获果实,收获成功,收获喜悦。在20XX年这个十月,我在学校的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长沙市z小学和z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在这两天里,我收获了成功,更收获了喜悦。其中最让我感慨颇多的,是z中学李红玉老师的一堂《雨说》。因为自己也任教九年级的语文,也讲过《雨说》了,所以,这堂课,我听得特别卖力,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导入切合文章主题。我自己讲《雨说》这篇文章的时候,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我们在以前的课堂中学过很多写雨的诗歌,大家还记得哪些吗?请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哪些写雨的诗歌。大家说的这些都是古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雨说》,看看雨在现代诗中又有哪些魅力。想必有很多老师都会用这样的导入去引入课题,但是李红玉老师的导入不是这样的。她的导入侧重点在于《雨说》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她首先出示了一些关于70年代儿童的图片,再配合自己生动的语言:大家看到的是70年代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儿童的生活条件并不好,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那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作者对那个年代的儿童又有怎样的期望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雨说》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么借助雨来表达自己对儿童的期望的。听完李红玉老师的导入语,我震惊了,这才是真正的导入语啊,导入语只有这样切合文章的主题才算是真正导入语,假若不与文章主题联系起来,那这个导入就只是形式了。二、穿插写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深化主题。我们上课的时候会简单提到写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但也只是在讲课文之前一笔带过。但是,我发现李红玉老师很注重写作背景的讲解:首先,她会在讲课文之前稍微提到写作背景,使学生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在讲课文的过程中,她会多次提到写作背景,使学生时刻不忘记联系写作背景去学习文章,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李老师在课文的最后还会提到写作背景,这样就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去感受作者的那份期望。三、以自己为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就要结束讲课的时候,李红玉老师出示了一张70年代儿童在做作业的照片,然后说这就是小时候的自己。我发现当李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学生的眼睛就亮了。我恍然大悟,其实学生对老师的个人经历是很好奇的,他们也想多去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会想“哦,原来我们的老师是这样的啊!”。李老师稍后讲了一些自己的经历,结合《雨说》的主题,谈了“雨”对自己的深远影响,谈了祖国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引导学生要努力学习,奋发拼搏,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最后,李老师还出示了自己写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并深情地朗诵了出来,不仅学生陶醉了,连坐在后排的老师也目瞪口呆:李老师太有才了!以上三点便是我向李红玉老师学到的经验,也是我这次长沙之行最宝贵的收获。我将努力学习李老师的教学方法,争取在自己的教学上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文标题:老师赴长沙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6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