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
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一、关于选题的说明1.选题的背景概述1.1基于研究的传统及其延续中国社会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对农民、农村问题的解读是尝试着理解中国社会的一把钥匙。可以说,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学术传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的名人、专家、学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梁漱溟、宴阳初等人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乡村建设理论。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毛泽东1936年在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提问时指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的革命。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首先考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放到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的首位。江泽民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不管争论或承认与否,当代中国正处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特别是1978年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基本政策,在全社会引起来深刻的变化,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基于转型,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社会利益的调整与组合、社会机制波动与转轨、思想观念的延续与变更给广大学者提供无比广阔的研究空间。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一种“绝对的变化”:历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否认地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绝对的提高,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交通、通讯有了坚实的基础,基层的民主政权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现代农民的精神生活和面貌有显著的改观。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一些值得研究和令人思考的问题。城市与乡村的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的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农民子女的教育及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及资源,农村社会环境的动荡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农民上访与维权等等。社会转型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加剧“三农”问题的涌现。急速发展中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的进程,在中国广大而各具特色的基层社会对农民组织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1.2对现实问题的反思法国著名学者孟得拉斯(HenriMendras)在其《农民的终结》中写到:“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有农民9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70%,是我国人口最多的阶层。但是很不幸的是:1农民也是当今社会中最大的弱势群体。李昌平曾经这样说过: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与农民相关的问题----农民收入的下降,农民工的边缘化,子女的教育,社会保障,政治权利的实现等总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果用一句经典性的台词来概述这些现象那就是:农民呀!为什么你的名字总是弱者?当然造成这一问题原因是及其复杂的,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释问题的视角也是多方面的,农民组织则可被用来解释现实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农民工的边缘化,维护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弱化,都可以从农民的组织化视角得到一定的解释。自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代。而农村基层政权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农民组织的兴盛与发展是否对基层政权的构成挑战?农民组织的发展是否会冲击并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基层政权对农民组织的管理和态度如何?两者之间的关系现状到底怎样?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合理的关系定位在什么地方?1.3对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注和专项研究不足“人类的行动与结构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1]。不了解农民的组织状况,怎么知道农民的生活?当代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基层社会中的现状或具体表现形式是什?尽管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但是具体到农民的组织专题研究文章不是很多,且大多数是把农民组织放在专业合作组织、民间组织的框架内进行在研究,对农民组织的发展,大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以温铁军为代表的,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应对市场和国家的政策。二是以贺雪峰为代表,认为不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民组织,建立新的农民组织不仅不能发挥应尽的义务还要会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管学术上的争论如何?不可否置地是:农民组织在中国实行市场化的改革之后的大地上成长起来,农村基层政权对此的态度如何?以及两者的现实关系如何?相关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在中国农民组织的研究上决大多数的做法是对农民组织进行类型化以后,在选择其中一种类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总体性的农民组织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全国不多见,主要有南开大学的程同顺,和海南发展研究院,在研究农民组织的问题中存在一个悖论:若以农民组织中的某一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但是无法从总体上说明中国农民组织的整体状况,但是若以总体的农民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必然带来研究的深度不够,或研究对象的分散。如何突破上述研究中的藩篱,造就研究问题上的突破,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对农民组织进行类型学研究,解决农民组织研究中的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上的矛盾。二是对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展现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上的延伸及表现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0页。2维护农民政治经济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基层政权的稳定,政策之前应当是理论先行。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研究有理由成为独立而重大的课题。2.问题的形成及确立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写到:组织是通向政治权力之路,也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因而也就是政治自由的前提。[1]有关农民的组织问题从传统和现实性上看是一个有意义的选题。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问题影响到基层社会的稳定。但是,选择什么样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入手是一个难题?在经历了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冲击之下,中国农民组织现状如何?农民组织的发展问题何在?意义何在?趋向又如何?这些疑问促成了对农民组织研究的重视,但是单纯以农民组织为研究的对象,范围太大,且没有研究的切入点,静态的组织研究无法说明急剧的社会转型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的组织变动情况,更难以利用发现的规律去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趋向。历经费改税后时代的农村基层政权提取资源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面对农民组织的自主性活动的加剧,如何处理与基层社会中的活动主体----农民及其组织的关系是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且在基层社会的政治场域中,农民组织的实际是以某一种具体的类型农民组织存在的,不同农民组织基于各自的目标与功能与基层政权形成远近不同的政治关系与互动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农民组织研究中研究对象过小或过大的局面,本文尝试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农民组织做一个分类研究,再分别叙述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现状,建立关系的模型,并预测由此带来的政治后果,最后提出两者关系的学理建议。遵循这样思维逻辑,我们把研究的题目确定为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二、研究目的1.通过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显化当代中国纷繁复杂的农民组织,促成农民组织的清晰化,并达成对农民组织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为基层政权对农民组织实施的有效管理和合理指导提供依据。2.探究当代农民组织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明确农民组织发展的现实挑战或困境,提出有关农民组织的理论假说,以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组织建设。3.通过当代农民组织与农村基层中政权的互动,展示现时代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合理发展农民组织,维护农民合法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基层政权的权威,保证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427页。3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1对农民组织的类型学研究,有助于实现方法论上的创新,达成对农民的清晰化认识,并对农民组织的分类管理和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1.2明确农民组织的发展现状,为农民组织的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意见,规范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探索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社会中的合理分界。2.现实意义2.1通过揭示农民组织的发展现状,明确农民组织的发展困境,并基于农民组织的实际状况,提出提高农民组织化的具体途径。推动农民组织的建设,切实增强农民组织的内功,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2.2为农民组织的主管机构或政府决策机构提供现实的依据,有利于推进对农民组织的管理,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精确化、科学化,切实保障农民依法结社的政治权利,依法取缔非法组织,实现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正确处理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四、文献研究综述由于本选题是一个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的相关性研究,并且是应用了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本选题可直接参考的文献并不多见,只能建立在当前对农民组织和基层政权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再应用类型学的方法。类型学研究多见于建筑、美学、文学领域,政治学领域内用类型学做研究的不多见,很少有现成的研究专著可供参考。类型学的方法论则散见于其他学科之中,当前,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民间组织的研究、农民的组织化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基层政权的历史发展,现实困境,强化途径,对策建议等等方面。至于基层政权的研究,作基层政权历史研究的内容主体聚集在民末清初,建国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新中国的基层政权研究薄弱,资料相对缺乏,农村改革特别费改税后的基层政权的研究更是激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成为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对农民组织的文献研究综述如下:第一部分:农民组织研究综述(国内部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尽管造成中国“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认识和解释中国“三农”问题的视角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说,当代农民组织化水平和状况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新世纪新农村建4设伟大战略的推行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对当代农民组织的研究迫在眉睫,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的弱势地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此需要创建、设立、培育和发展能够代表和维护中国农民利益、促进中国政治和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农民组织;中国发展诸方面:包括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农民-----最大群体组织的发展。中国农民组织建设,逐渐成为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界所日益关注的焦点。对农民组织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农民组织的界定及其分类现有关于农民组织的研究文章大多并没有明确使用“农民组织”这一概念,原因对农民组织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的分歧。当前主要使用的概念有:农民合作组织、农民自治组织、农民专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介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农村非营利组织、农村非政府组织、农村自治组织、乡村组织、乡村社会组织、农村第三部门、民间社团、农民协会等。因为农民组织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概念,上述如此之多的概念表明研究内容的侧重农民组织的某一方面,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综合性农民组织的基本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对农民组织的界定大体有这样一些: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了解:1.所谓农民组织,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或者是农民在政府的推动下组织的,但是参与主体主要是由农民构成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或者完成某种社会保障功能而组成的民间社团。它可以是农民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可以是农民的政治利益集团,但是绝对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民间性是它最重要的规定性。[1]2.所谓农民组织按我的理解就是指农民为了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自愿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农民组织不同于农村组织(或叫乡村组织)农民组织区别农村组织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民间性与自愿性。农民组织要求其成员必须全部是农民且是自愿参加的,更多地带有社会自组织的色彩。[2]3.农民组织是指以农民为行为主体
本文标题: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1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