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利用组织培养改良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用组织培养改良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lm.)倍性的研究姓名:李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指导教师:王力超20080501利用组织培养改良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lm.)倍性的研究作者:李柯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李瑛重瓣矮牵牛的组织培养20002.期刊论文周瑞金.胡艳.张灿.张欢.ZHOURui-jin.HUYan.ZHANGCan.ZHANGHuan矮牵牛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目的为给矮牵牛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研究了影响矮牵牛试管苗生长主要因素,包括激素浓度配比、蔗糖和琼脂浓度.方法以无菌种子获得的试管苗为试材,筛选矮牵牛快速繁殖最适培养基.结果IBA浓度为0.3mg/L、6-BA浓度为0.6mg/L时,幼苗生长健壮,长势强,茎干粗壮,叶色绿且叶片厚;蔗糖浓度为20~50g/L时,矮牵牛幼苗生长情况较好;琼脂浓度为6g/L时矮牵牛幼苗生长较快,长势好.结论矮牵牛是一种比较容易进行组织培养的植物,在MS+IBA0.3mg/L+6-BA0.6mg/L+蔗糖20~50g/L+琼脂6g/L,pH6.5条件下增殖系数可达5.00.3.期刊论文赵琛矮牵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现代农业科技2007,(2)对近年来矮牵牛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概述.详细阐述了矮牵牛组培过程中外植体选取、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对组培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各种不同激素、激素浓度及其不同组合对矮牵牛愈伤组织的产生、芽和根的分化的影响.对矮牵牛组织培养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期刊论文张汉尧.刘小珍.周健.龚秀会.杨宇明.ZHANGHan-yao.LIUXiao-zhen.ZHOUJian.GONGXiu-hui.YANGYu-ming矮牵牛组织培养及变异苗的RAPD分析-广西植物2006,26(1)探索了矮牵牛组织培养的配方,对组培过程中产生的表型变异植株进行了DNA水平的分析.并对矮牵牛叶片组织培养及产生变异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5.期刊论文崔广荣.梁继田.崔海重瓣矮牵牛叶片的组织培养-特产研究2004,26(3)以矮牵牛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丛芽直接诱导的研究,同时也进行了芽苗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叶片体外培养特性影响较大,直接诱导成苗以MS+6-BA3.2mg/L+NAA0.1mg/L和MS+6-BA1.6mg/L+NAA0.2mg/L较为适宜,其余处理多形成愈伤组织.添加了不同浓度生长素NAA或IBA的生根培养基均表现出一定的对生根的抑制作用,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固体培养基最为适合矮牵牛的生根.6.期刊论文白玛玉珍.刘正玉.达瓦卓玛矮牵牛的组织培养-西藏农业科技2003,25(4)本文主要介绍矮牵牛花的组培要点.矮牵牛别名碧冬茄,茄科,碧冬茄属.种子极小,发芽率低,繁殖慢.我室根据市场需求,经半年多的研究和配方试验,掌握了矮牵牛的组织培养配方及技术,大大缩短了其繁殖周期,并保持其品种的稳定性.7.学位论文刘小珍矮牵牛转ACA与GNA双价抗蚜虫基因的研究2006矮牵牛(Petuniahybrida)花大色艳花色丰富,为长势旺盛的装饰性花卉,能周年繁殖上市,可以广泛用于花坛布置、花槽配置、景点摆设、窗台点缀、家庭装饰。目前,矮牵牛在国际上已成为主要的盆花和装饰植物。矮牵牛销售量大,种植面广,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矮牵牛特别容易受虫害影响,其中蚜虫尤为严重。蚜虫危害不仅大大降低了矮牵牛的观赏性与装饰性,而且还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途径,将尾穗苋凝集素基因(ACA)和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的质粒pCAMBIA2300-AG转化进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扩增,继而提取质粒并转化根癌农杆菌LBA4404,通过农杆菌介导途径,用叶盘转化法将质粒转化到矮牵牛中,并最终获得了转基因矮牵牛苗。该研究为矮牵牛抗蚜工作和进一步向矮牵牛导入其他工程基因的研究积累了经验。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矮牵牛组织培养植株再生系统。本实验借鉴了前人对矮牵牛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采用了BA(苄氨基嘌呤)和NAA(萘乙酸)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配比实验。通过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矮牵牛叶片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NAA(0.1mg/L)对矮牵牛芽的增殖率最高,达到479.2%。2.对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和根癌农杆菌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摇床的转速达到400rpm时,4-5个小时细菌生长就会进入稳定期,然后迅速过度到衰亡期,出现凝集、沉淀;如果摇床的转速仅为80rpm,细菌生长速度缓慢,24小时后也仅能看到微弱的混浊;摇床转速在180rpm时,细菌生长速度适中,16小时左右OD值可达到0.5左右。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大肠杆菌DH5α在27℃下振荡培养16h,0D值才达到0.03;温度升高到37℃,4h后OD就已达到0.1。综合以上原因,在培养大肠杆菌时,摇床转速以180rpm为宜,温度37℃为佳,培养时间在16h左右,OD值达到0.5左右,转化效率最高。对比实验表明,质粒提取质量好的,转化效率比质量差的转化效率高。将大肠杆菌和根癌农杆放在低温的CaCl2溶液(4℃)中清洗数次是提高转化率所必需的。液氮在根癌农杆菌转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液氮的情况下进行转化,转化率几乎为零。3.对根癌农杆菌转化矮牵牛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比实验,浸染7~8min为宜。另外,预培养是必需的。未进行预培养的对照出苗率很低仅为1.12%,污染较高;进行预培养2d的出苗率也较低仅为2.53%;进行预培养4d的出苗率最高为5.91%;进行预培养6d的出苗率也较低仅为2.91%。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矮牵牛叶片在侵染前预培养4d最佳。共培养天数为0,即侵染后直接进行筛选培养,转化率为0;随着共培养天数的增加,转化率也增加;在共培养天数为4天时,转化率达到峰值,达到5.38%;而后转化率有所下降。所以,就矮牵牛而言,共培养时间以4d最佳。为了增加筛选的准确性,我们选择卡那浓度为100mg/L作为转基因矮牵牛的筛选浓度。在含有500mg/LCef+100mg/LKan的选择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愈伤组织形成延迟,大约15天才见有少量愈伤形成,一个月后才有大量愈伤组织产生;只有一部分叶片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未转化组织在相同选择培养基上不能形成愈伤组织。4.对转基因再生植株进行了卡那霉素抗性分析、PCR、PCR-酶切和虫试检测。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一些转基因矮牵牛植株。当幼苗长至3-5片真叶时,将其转至降低琼脂含量的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将根系发育良好的植株经炼苗2周后,移栽至土中。用浓度为1000mg/L卡那霉素点滴于转化再生苗生长点,其中42棵导入pCAMBIA2300-AG的矮牵牛再生苗中有36棵幼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对照幼苗和6棵转基因矮牵牛新生真叶上则出现了黄色斑块。重复2次,观察结果一致。挑选20棵转基因植株以特异引物对GNA基因和ACA基因进行PCR检测。PCR检测结果表明pCAMBIA2300-AG转化再生矮牵牛植株全部为GNA基因阳性。但其中有4株GNA检测为阳性的植株,在检测ACA时却表现为阴性。为了进一步验证GNA和ACA基因的PCR结果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我们利用PCR-酶切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从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的GNA基因和ACA基因均是真阳性。虫试结果表明pCAMBIA2300-AG的转化再生矮牵牛中不抗、中低抗以及高抗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和50%。pCAMBIA2300-AG的转基因植株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蚜口密度抑制率为63.15%,表现出GNA和ACA对蚜虫生长和繁殖的抑制。8.期刊论文佟凤琴.栾岚.胡春霞矮牵牛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以矮牵牛叶片、茎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快速无性繁殖体系.增殖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9.期刊论文彭海凤.胡孔峰.方保停.张进.PENGHai-feng.HUkong-feng.FANGBao-ting.ZHANGJin矮牵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以矮牵牛的叶片、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叶和茎段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经试验筛选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愈伤组织诱导,1/2ms+6-BA1mg/L+IBA0.02mg/L+琼脂8g/L(2)增殖培养,ms+6-BA1mg/L+IBA0.2mg/L+琼脂8g/L(3)生根培养,1/2ms+IBA0.5mg/L+琼脂8g/L.10.期刊论文梁冰.杨爱馥.樊锐锋.胡宝忠.LIANGBing.YANGAifu.FANRuifeng.HUBaozhong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lm)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4)实验以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lm)的花瓣为培养材料,在MS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进行矮牵牛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MS+6-BA(2.0mg·L-1)+NAA(0.1mg·L-1)培养基愈伤组织发生的较早,数量多,培养基为最佳分化培养基,不定芽发生早,粗壮,数量多,玻璃化程度很小;诱导不定根时,1/2MS+NAA(0.5mg·L-1)培养基诱导生根的时间较早,不定根发生率达100%.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96e2958f-c4ea-4c2f-8b66-9dec012a4df2下载时间:2010年9月9日
本文标题:利用组织培养改良矮牵牛(PetuniahybridaV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2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