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贸组织
1第四部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一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二章世界贸易组织2第一章非关税壁垒措施本章学习重点:1、了解非关税壁垒的特点有哪些?2、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种类有哪些?3、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会产生些什么影响?3第一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本章学习重点:1、掌握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及其特点。2、掌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3、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4第一节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概念:类型:区域性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5※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组成区域性经济组织。这些组织通过条约的形式,组成各种类型的经济联合,建立起超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规定较为具体的目标,实现成员国的产品甚至生产要素在本地区内自由流动,促进地区性的专业分工,从而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成员国的经济福利。6※类型自由贸易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保持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之间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共同市场:成员方之间不仅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同盟: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方还制定和执行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统一的社会政策和政治纲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完全经济一体化:成员方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7按照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部门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全盘一体化:※类型8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类型9※区域性自由贸易的经济分析:静态影响(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动态影响:10※静态影响:概念:由于在自由贸易集团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1、贸易创造:效果:一方面,使消费者节约开支,提高了福利;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集团整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集团内部的生产资源可以重新配置,改善了资源的利用。11D中国税后价格13墨西哥价格11中国价格10PQa贸易创造效应美国:从自己生产转为进口,消费者受益墨西哥:开始向美国出口中国:无变化美国价格121)美国的运动鞋的价格为12美元,中国运动鞋的出口价格为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美国对两国的运动鞋都课征3美元的进口税。现在,美与墨西哥组成自由贸易区。ssD美国墨西哥122、贸易转移:概念:由于自由贸易集团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的成本的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发生贸易转移。※静态影响:效果:一方面,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低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高价格产品,增加了开支,造成了损失,减少了福利。另一方面,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13D中国关税后价格13墨西哥自由贸易价格12中国自由贸易价格10aPQ贸易转移效应美国:从中国进口转为从墨西哥进口墨西哥:从不出口,转为向美国出口中国:从向美国出口,转为不出口2)美国是运动鞋的纯进口国,中国运动鞋的出口价格为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2美元,此前,美国免税进口运动鞋。后来,美国与墨西哥建立关税同盟,同时对从中国进口的运动鞋征收3美元的进口税14美国的运动鞋的价格为15美元,中国运动鞋的出口价格为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美国对两国的运动鞋都课征3美元的进口税。后来,美与墨西哥建立关税同盟,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运动鞋统一征收3美元进口税。3、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并存的利益变动分析15DM1M2中国关税后价格13墨西哥自由贸易价格11中国自由贸易价格10acbPQ美国:从中国征收关税进口,转为从墨不征关税进口墨西哥:从不出口,转为向美国出口中国:从向美国出口转为不出口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并存16美国利益的变动一部分是因为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另一部分变动是取消了对成员国的关税而使政府失去了关税收入。一般情况下:1)如果成员国的自由贸易价格与非成员国在自由贸易下的出口价格越接近,或与加税后中国运动鞋价格差距越大,贸易转移的损失越小,进口国获得净收益的可能性也越大;2)如果进口国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高,由于价格下降而产生的贸易创造越多,进口国也就越有可能获得净收益。1718※动态影响1、获得规模经济效应2、产生竞争效应:3、有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深化4、刺激投资19第二节当前主要地区经济集团一.欧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一阶段:(1958-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阶段建立的最初目的:签订的协定:《罗马条约》内容:共同体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取消相互间的进出口关税和数量限制,撤消相互之间的贸易壁垒,对外则实行一致的贸易政策,建立共同的对外贸易壁垒。实现:经过10年努力,在1968年7月,共同体内部取消了内部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壁垒,并建立起农业产品的共同价格,在对外贸易上实行共同的关税政策,实现了关税同盟20第二阶段:(1968-1992)建立统一市场阶段1985年6月,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行政机构欧洲议会,发表了一份“白皮书”,提出进一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完全流动的统一市场的具体建议。在1986到1987两年中,各成员国的政府先后讨论、修改并批准了反映这一白皮书基本内容的《单一欧洲法》,于1987年7月1日正式生效,目标是在1992年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具体内容:21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建立经济政治共同体阶段1993年1月1日,共同体拆除了内部边界,取消了海关,进入了单一市场,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名称从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改为“欧洲共同体”。在1991年12月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会议,提出了实现真正的全面的欧洲统一的新目标。《马约》宗旨是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马约》的具体内容:P4091993年9月《马约》正式生效,名称改为“欧盟”。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22过程成员国欧洲共同体成立:1957.6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第一次扩张:1972/1973英国、丹麦、爱尔兰第二次扩张:1979/1981希腊第三次扩张:1985/1986西班牙、葡萄牙第四次扩张:1994/1995奥地利、瑞典、芬兰第五次扩张: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捷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23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过程第一阶段:美加自由贸易。1.1965年《汽车自由贸易协议》:2.80年代后期开始全面自由贸易谈判:1988年签订,从1989年1月1日生效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北美自由贸易区1.美国提出自由贸易区将墨西哥包括进去:2.正式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24(二)北美自由贸易的影响•美国:1.出口方面开辟了更大的市场:2.在进口方面:3.资本流动:•墨西哥:1.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增强:2.美国加拿大对其投资增加:3.改善国际收支:4.不利影响:25•加拿大:1.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2.墨西哥的加入自然使加拿大产品的市场更加扩大。•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影响:以美国为主要市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国家,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发展中国家。26(三)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美洲自由贸易区”1990年6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向整个美洲国家发出“开创美洲事业”倡议希望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1994年3月,克林顿总统再次提出了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1994年12月美洲地区34国领导于迈阿密通过了《原则宣言》《行动纲领》1998年4月,第二届美洲首脑会议宣布启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7(三)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美洲自由贸易区”2003年11月19~21日,美洲自由贸易区第8次部长级会议在美国举行。此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均采取了较为灵活、务实的态度。经过4天讨论,会议达成以下几点共识:(1)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将尊重成员国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自的敏感商品和服务,允许就开放本国市场做出不同程度的承诺;(2)参与谈判的区域组织将就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达成协议,但成员可通过双边或区域协定取得某些领域内更大程度的开放;(3)本国农产品补贴和反倾销问题以及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问题将在世贸组织或双边、多边框架下商谈;重申最迟于2005年1月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28(三)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到“美洲自由贸易区”截止2005年1月1日,参加谈判的34个国家未达成任何协议2005年11月,第四次美洲首脑会议上,布什重开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谈判的计划遭挫,会议最终未能就该问题达成协议。29美洲自由贸易区组建的动因美国1、美国自身安全与国家利益考虑2、美国阻止其他区外国家插足后院的需要拉美国家1、迫切恢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2、避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被“边缘化”30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艰难的原因:1、农业补贴问题2、过渡期问题3、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深拉美国家疑虑31三.亚太经合组织(一)性质、目标成员国情况:1989年11月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1993-1994年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智利1998年越南、秘鲁、俄罗斯321、性质是一个区域性的以促进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开放型国际组织。第一,APEC是一个开放的而非排他的区域性组织。第二,APEC是一个自愿的合作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各经济体的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都是建立在单边的、自愿的基础上。2、目标该组织中的发达国家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迟于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33(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1989年至1993年,酝酿筹备阶段。1991年汉城部长级会议第一,亚洲最富有经济活力的3个经济体加入。第二,《汉城宣言》对APEC的原则、目标和含义作出了清晰的说明1992年曼谷部长级会议设立了秘书处和部门工作组,还成立了一个“名人小组”34第二阶段:1993年一1996年,规划行动阶段。1993年在西雅图召开的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部长级会议提出了经济贸易合作的设想规划,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二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会议发表《茂物宣言》具体提出了“不迟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1995年11月,在大阪举行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大阪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落实《茂物宣言》中提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会议发表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将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与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的两大支柱。351996年11月22日和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和苏比克湾召开第八届APEC部长级会议和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马尼拉行动计划》提出各个成员开始实施“单边行动计划”,而在苏比克会议中,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信息技术产品自由化的提议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调整及面向全球化阶段1997年,温哥华会议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减轻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亚洲从金融危机中复原上。1998年的吉隆坡会议继续讨论金融合作等问题1999年的奥克兰会议则呼吁取消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贸易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建设。2000年11月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召开了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经济全球化问题达成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共识,3620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贸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2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