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国贸大一金泽虎版]-第三章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第三章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认为财富就是货币,一国财富的增长也即其持有的货币量的增加。于是,一国的经济政策就要以增加持有的货币为目的。而对外贸易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2、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从限制贸易转变到促进贸易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国家干预主义以国内工业支持对外贸易1、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利润(具体化为赚取的货币)是一种让渡的收入,是贱买贵卖的结果;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财富总量,仅仅是财富的再度分配;只有顺差的对外贸易使得金银流入国内,才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利润国内生产必须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即多出口、少进口;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保护本国的工商业,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质疑和反对自由贸易重商主义之后,主张自由贸易的古典经济学兴起,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对落后国家而言,自由贸易的结果未必总是有利的。因此,在当时相对落后的美国、德国出现了以质疑和反对自由贸易的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李斯特(FriedrichList)为代表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主张。二、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理论1、主张背景:汉密尔顿在1791年向美国众议院提交的《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各国的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和相互对立,美国要摆脱英国的殖民经济统治,就必须发展本国的经济,因为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安全都要依赖于制造业的繁荣。主要观点:汉密尔顿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分工,带动相关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当时美国的工业仍然属于所谓“幼稚”时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产品难以与欧洲国家进行竞争,而且欧洲各国也有许多贸易障碍和支持它们本国工业的措施,因此,美国政府也必须采用关税、补贴等措施来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发展,自由贸易并不适合于当时的美国。保护的措施:包括实行保护关税制度,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和免税进口必需的原材料,向国内工业发放津贴和奖励金,向私人企业发放政府信贷,鼓励生产要素(特别是国外的熟练劳动者和外国资本)流入等。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内容中心内涵:提高进口商品关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具体内容:①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②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李斯特把根据国民经济完成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高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③主张国家通过关税干预对外贸易李斯特认为,生产力尤其是工业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兴盛衰亡的关键,对于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发展生产力比通过比较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重要,“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虽然通过自由贸易德国可以获得较为便宜的国外产品,得到即时的比较利益,但德国的工业发展会因此受到阻碍,所以自由贸易并不是当时德国的最佳选择。李斯特并不是彻底反对自由贸易,但是他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贸易学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其最重要一点是指出,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不承认国家原则,不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生产力的发展,只计算眼前贸易利益的大小,只考虑纯粹的交换价值最大化,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李斯特区分了国内自由贸易和国际自由贸易,他认为,国内贸易应该是完全自由的,而国际贸易是否实行自由贸易原则,必须与一国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相适应。李斯特提出:“从经济方面,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几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时期”。各国应当按照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选择贸易政策和贸易制度,具体地说,当一国处于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或农业时期,与先进工业国进行自由贸易是使之脱离未开化和落后阶段的“最迅速有利”的方法。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自由贸易,一国在农业和工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即进入到农工时期,继续以农产品和原料与先进工业国交换制成品的做法就不适宜了,因为“还存在着一个比它们更先进的工业国家的竞争力量,使它们在前进道路上受到了阻碍”。而当时德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农工时期。如果一个国家发展到了农工商时期,它们的工业已经发展起来,就应当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的制度。他甚至提出了保护的时间界限:30年,若经过30年被保护的工业还不能扶植起来,就不必再予以保护。李斯特认为关税是建立和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对某些工业品可以实行禁止输入,或规定的税率事实上等于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地禁止输入、或税率较前略低,从而对输入发生限制作用。所有这些保护方式,没有一个是绝对有利或绝对有害的。究竟采用那一个方式最为适当,要看国家特定环境和它的工业情况来决定”。李斯特的这一段话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保护的对象是有选择的,首先应当对工业进行保护。而且只应当保护那些经过保护就能够自主的工业(即所谓“幼稚工业”)。第二,保护的程度是可调整的,也就是说,保护并不是永久的,当受保护的产业能够与外国进行竞争时,就不再予以保护。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李斯特也指出,对奢侈品可以用高关税实际上禁止其进口或部分地禁止进口,而“凡是在专门技术与机器制造方面还没有获得高度发展的国家,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当允许免税,或只征收极轻的进口税,直到在机器生产上能与先进国家并驾齐驱时为止”。幼稚工业:本国已有一定发展,但仍然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抗衡的工业。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保护的前提和目的前提:国家处于农工业发展阶段目的: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保护的重点和时间重点: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幼稚工业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年保护的手段和程度手段:关税对保护代价的认识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会使国内工业品价格提高,本国在价值方面损失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为国民生活中慈父般的有利引导者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积极意义它的保护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或者说,李斯特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其保护程度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四、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论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生平:曾任过英国财政大臣顾问,英格兰银行董事和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先是自由贸易主义的拥护者,经济大危机后成为超保护贸易论的代表人物。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论》,书中的观点为西方各国制定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Dr.JINGBOHUANG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Business●LingnanCollege●SunYat-senUniversity2008贸易与有效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认为危机和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除了研究决定有效需求的国内因素以及提出相应的处方之外,凯恩斯主义对贸易与有效需求的关系进行的分析,主要是从投资和就业两个角度展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进口与储蓄、政府税收一样是国民收入的漏出,而出口与投资、政府支出一样是国民收入的注入。投资需求分为国内投资需求和外国投资需求,国内投资额的大小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外国投资额的大小决定于贸易顺差的大小,即注入的多少。由此,凯恩斯表示了对重商主义的赞赏.对外贸易乘数凯恩斯主义者就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乘数原理,并将这一原理引入到对外贸易,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进口波动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效应,这个倍数就是所谓乘数,取决于两个因素: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国民收入乘数越大。只有当贸易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而在非充分就业是经济常态的情况下,贸易收支不可能自动平衡,因此,政府就应该积极干预经济,实行必要的贸易保护,采取奖出限进的措施,保持贸易的顺差,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大有效需求凯恩斯主义的目标是增加投资,以便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奖出限进被认为是扩大有效需求的途径之一,扩大商品输出(增加出口)为剩余商品寻得出路,限制进口则在既定的出口规模下保持贸易顺差,从而使国内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凯恩斯这样写道:“有些政治家相信,假使一个富老之国不注意争夺市场,则其繁荣即将衰退”,现实的情况使得各国“竭力向外推销本国商品,或拒绝接受外国商品”,目的“倒不是因为必须要维持收支平衡,而在故意使收支不相抵,造成有利于自己的贸易差额”,“因为要维持国内就业量,所以不能不限制进口,竭力向外国推销商品”。只有在各国能用国内政策提供充分就业时,“国际贸易将不再是这样,而是在互利条件之下,各国自己情愿不加阻挠地把商品和服务互换”。实行保护关税在限制进口措施方面,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凯恩斯曾指出,保护关税制度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促使人们增加国内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国内生产,增加就业;第二,可以减轻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腾出资金偿付必要的进口;第三,最能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因此,凯恩斯在其《劝说集》中,极力敦促英国政府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恢复关税保护制度,采取措施来限制进口,鼓励输出。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其一,新重商主义贸易观念。与传统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虽注重贸易差额,但并不仅限于把贸易顺差当作一国财富的增加,而是把增加贸易顺差与扩大投资及增加就业联系起来并予以理论解释。就保护关税制度而言,凯恩斯主义认为关税可以使部分国内消费从进口商品转向国产品,刺激国内生产增加,使就业扩大,这正是凯恩斯主义的目标。其二,进取性贸易保护主义(亦被称之为超保护贸易政策)。这种政策不是以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增强一国国力为直接目的,而是要通过保护来强化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创造条件实现国内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不是为了国际收支平衡而实行奖出限进,而是利用对外贸易来促进国内及增长。不是简单消极地抵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而是积极地鼓励出口扩张去占领国外市场,以便达成通过顺差增加投资和有效总需求的目标。为了扩大出口,先进的、已经发展起来的、有竞争力的成熟产业更有可能成为扶持和保护的对象。第一,“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在现实经济中不存在。第二,国际贸易收支自动调节平衡的观点忽视了“贸易顺差”的重要性。理论的基本观点(1)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第一,经济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的。第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三,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第四,政府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争取外贸顺差。(2)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3)投资乘数理论: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新增加的投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事生产资料的人们的收入增加→对消费品需求增加→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增加→推演下去,国民收入的增量ΔY是原投资增加量的K倍。Δ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ΔI)(4)外贸乘数理论:认为一国出口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因此,当贸易顺差,外贸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评价: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系统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干预外贸的重要性,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场革命;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科学地探讨了外贸与其他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掩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追求外贸顺差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发展经济学重的重要分支,是从现存国际经济体制的格局来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对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的独树一帜的见解。也称为“中心—外围”说(center-periphery)。结构主义分析的主要论点是,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其根源在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以及相应形成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
本文标题:[国贸大一金泽虎版]-第三章保护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0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