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课稿5篇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课稿5篇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稿五篇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稿【第一篇范文】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崛起“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时代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认为确是如此。从内部看,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完成。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种新问题新挑战也不断出现,甚至爆发了具有全球破坏性影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啃的“硬骨头”。从外部看,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刻意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已经暴露得非常明显,“中美贸易战”、“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以“华为事件”为代表的种种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英国插手香港问题、美国在中国东海和南海不断挑衅制造争端......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到,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上,所面临的困境是,如何在外部形势不明朗的条件下发展壮大自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这个现实难题,历史或许早已有她的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曾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回顾战国时期秦国自秦孝公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这段历史,仍然让人热血澎湃。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编练新军,终能从当时实力最强的魏国手中收复河西失地,使秦国从一个被中原诸国歧视的弱国、蛮国变为称霸西隅的强国;秦惠文王延续变法,用张仪外连横解决合纵,又用将军司马错攻取巴蜀,扩展了秦的版图,使秦国走向富强;秦武王攻取宜阳以窥周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雄心;秦昭襄王先依靠宣太后穰侯稳定国政,后驱除四贵,用范睢远交近攻之策,配合战无不胜的武安君白起进攻韩魏,夺得大片土地,更是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还任李冰为太守治理巴蜀,使巴蜀成为“天府之国”,成为秦国的大粮仓。到昭襄王晚年,秦国对于山东六国的巨大优势已然形成。到了拥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即位,他先平定内乱,然后凭借着秦国历代积累下来的巨大优势,用李斯、王翦、蒙恬等人为将相,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秦国能由弱变强最终统一中国,实非一世之功,而是几代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秦国的几代统治者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任人唯贤重用人才,赏罚分明,让秦国的百姓愿意积极投身秦国的建设事业之中。另外,秦国统治者根据不同的环境因时制宜调整具体战略目标,从总体上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历史给予了现实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现实也往往带着历史的缩影。所以,面对今天中国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过往经验和先人的伟大智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这种历史意识,更要有这种历史使命与担当。中国崛起,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造就的,更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大势。邓小平曾经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了挫折,大国之间的博弈也愈发激烈,但我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没有变。虽然大国之间看似摩擦不断,但战争爆发的风险并不高,所以从总体上而言中国仍具有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的勤劳、庞大的国内市场、深厚的历史文化、制度的优越性......这些都是中国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共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也必将创造更多的奇迹。为什么说中国崛起是历史大势呢?这些年欧洲经济不振,各种罢工运动和__此起彼伏,英国脱欧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欧盟的内在问题和欧洲的经济困难,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欧洲经济发展已然颓势尽显。再看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虽然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经济增速基本陷于停滞,并且贫富分化严重,种族问题、控枪问题以及政府控制疫情不力、两党制导致政策没有连续性等等,都成为了如今美国发展的“硬伤”。拜登和特朗普的美国总统大选之争更是向全世界展现了“美式民主”的尴尬,让全世界看清了美国制度的缺陷,美国已呈现由盛而衰的趋势。反观中国,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因为我国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势没有变,经济增速稳定在6%左右,有国外权威机构预测,2028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当然,经济只是一方面,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让我为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是武汉人,亲身体验了抗击疫情的全过程,我为国家对武汉的全力支援表示崇高的敬意,对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国家的果断决策、万众一心的努力、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正是这些伟大的因素战胜了疫情,让武汉恢复了活力,让中国走出了危机。经历这次疫情,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那些政治课本上讲的“制度自信”是实实在在的。文化自信更是显而易见,从内部来看,中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5000年文明史,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立于世界引以为傲的民族标识。从外部看,西方发达国家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已经行不通了,世界权力中心正在转移,世界治理体系亟待调整,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才能解决现有世界秩序存在的问题。中国倡导“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互利互惠,加深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以构建和谐国际关系,这就是文化自信,更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格局。我是武汉人,在武汉生长了20年,对武汉这座城市有很深厚的感情。曾经的“大武汉”历史上是那么辉煌,在民国时期武汉是除了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城市,即使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之前,武汉也是GDP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的第四大城市。这些年武汉也在奋起直追,跻身新一线城市。作为一名武汉本地的学生,我首先想为“复兴大武汉”尽自己的一份力。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我的看法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要把历史的知识、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才是我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我一直非常重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我和很多同学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关于现阶段大学的学习,我的目标是按要求完成本专业学习目标即可,但是要广泛涉猎比如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因为我以后的发展方向不是考研做学术研究,也不想当历史老师,而是从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我爷爷到我父亲我伯伯那一辈人,都没读什么书,学历很低,都是选择经商,所以我家的经商氛围比较浓厚,我也有意向从商,家人对我能接受大学教育已经比较满意了,所以也比较支持我的选择。至于选择历史这个专业,完全是出于我的兴趣,我觉得学历史能培养我的战略思维,能看清历史形势,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觉得学历史是一件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很多老师和我沟通,他们觉得选择从商创业风险太大,不如读书深造,我其实明白他们的苦心,我也深知创业的艰难,我曾经放假为了体验生活,在大学当过保安,在食堂兼职给别人打饭,在物流中心分拣快递,在饭店端菜洗盘子,也曾早上四点起床去菜市场批发采购......其实长辈们说的道理我明白,创业是很辛苦的,哪怕开一家小店存活也是很艰难的,但我还是想尽全力去闯一闯。为什么呢?因为正是见识到了这些基层行业的不容易,我才越觉得人生要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要做出一番成就来,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形势,也一直在学习这方面专家学者的前沿研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也会经常在武汉四处“考察”武汉的商业发展状况,结合一些专业的数据和研究,我个人认为,接下来这些年,在很多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新零售”和“线上教育”等等......我觉得“中国梦”是由一个个“武汉梦”这样的城市梦想汇聚而成的,而“武汉梦”又是由我这样一个个市民的小梦想汇聚而成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中国梦的承载者,不论从事哪个行业,身处社会哪个阶层,身上都有一份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你且听这荒唐,春秋走来一步步;你且迷这风浪,永远二十赶朝暮。”愿我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忘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中国的强国梦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中国的强国之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脚下。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稿三千字【第二篇范文】学习党的历史汲取智慧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否珍惜党的历史,善不善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衡量各级党员干部政治上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济源早在1924年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了党组织。历经各个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愚公儿女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内蕴丰厚的地方党史教科书。学习党史,重在传承。我们要在学习党的历史中传承革命前辈铸就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一、学习党史,像革命前辈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一种强健的精神、一种博大的情怀和开阔的境界、一种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在长征途中,工农红军没有正常补给,靠挖野菜、吃树皮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壮丽历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若没有执着的精神、超常的毅力和天将降大任的激情,轰轰烈烈的壮举就无从谈起。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济源人民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有12300多名优秀子弟踊跃参军,有1800多名将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前辈们面对流血牺牲,正气凛然、义无反顾;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铁心向党;面对利益得失,坦荡无私、顾全大局。他们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气魄,生动诠释了为国为民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尚思想品格和崇高共产主义信仰。学习感悟党的历史,就会发现,真正的光荣和高尚,最终还是属于那些为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我们要像革命前辈那样,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恪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执着。我们要勤于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思想,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我们要联系实际,用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坚持党性锻炼,经得住各种艰难险阻的锻炼和考验;我们要立足本职,用德才俱佳的现实表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学习党史,像革命前辈那样强化公仆意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强调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对于党群关系,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是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都放在了首位,这种境界体现了极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在和平建设年代,焦裕禄、任长霞、吴金印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心中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扑下身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树立了一座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能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是否具有公仆意识的试金石。我们要树立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认真思考和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要常怀为民之心,真正为群众利益着想,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决群众之所需。在我们所有的情感中,要把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最高位置,打牢心系群众这个结,迸发出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力量。三、学习党史,像革命前辈那样提升履职能力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考察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七十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
本文标题: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示范课讲课稿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38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