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植物检疫学讲义1.绪论WelcometothestudyofPlantQuarantine1.1什么是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的概念.检疫的由来检疫(quarantine)一词源由拉丁文quarantum原意为“四十天”。十四世纪,欧洲先后有黑死病(肺鼠疫)、霍乱、疟疾等疫病流行。当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为防止这些可怕的疾病传播给本国人,规定外来船只到达港口前必须在海上停泊40天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带有传染病。.植物检疫的历史最早的事例法国鲁昂――铲除小糪并禁止输入,防止小麦杆锈病。十九世纪中期,葡萄根瘤蚜原发生在美国,1860年传入法国;我国1982年从法国引进葡萄种苗时将该病引入山东烟台。1881年有关国家签订了防止葡萄根瘤蚜的国际公约,进而导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vention,IPPC)的诞生。马铃薯甲虫最早在美国危害,后传入欧洲,法国1872年明令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1873年,英国也颁布了禁止毁灭性昆虫传入的法令。此后,俄国1873、澳大利亚1909、美国1912、日本1914、中国1928等国相继颁布了法令禁止某些农产品调运入境。植物检疫定义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以法规形式确定植物、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可能人为传播、携带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严格检查检验,并对发现的种类,及时做出切合实际的处理和监督执行,防止其扩大蔓延。对无检疫对象的货物,应发放通行证。对发生疫情纠纷需依法仲裁者,应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植物检疫基本特征:针对性法治性预防性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将某些对植物有危险性的病、虫、杂草随种子、苗木、果实、接穗的运输而传入本国或由国内传出。2、将已发生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治传播到未发生的地区,并采取措施坚决消灭之。3、建立无危险性病、虫、杂草的种子、苗木繁殖基地,供应无病、虫种苗。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1)爱尔兰饥谨(Irishfamine):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2)波尔多液发明: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液发明。(3)孟加拉饥荒(Bengalfamine):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水稻胡麻斑病(4)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直接损失10亿美元。(5)19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60亿斤。(6)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行,导致红麻停种。(7)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造成巨大损失。(8)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9)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10)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它适生范围大、传播迅速、致死速度快、防治难。松树一旦感病,最快的40天即可枯死,松林感病到毁灭只需3-5年时间。我国分布现状:在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许多地区发生并流行成灾。一种病虫害的原产地,往往受到天敌的抑制,但一经传入新区,多因失去天敌等的制约因素,危害程度较原产地严重,在上一个世纪的前段时间里,人类尚未认识到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往往因害虫的传播而造成重大损失。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世界各国之间:植物检疫是以法律为依据,行政和技术手段相结合,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生产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近些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性也在加大。各国为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通过加强研究使植物检疫各项措施与制度更趋完善,在贸易过程中实施强制性的检疫制度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1.3学什么法律地位-条例-工作程序技术(1)病害检验技术: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杂草(2)检疫性病虫处理和防治技术常见检疫性病虫害种类外来物种一、外来物种及其入侵的含义、特征1.外来物种的定义外来物种(Alienspecies)是指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的人类引入或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invasivespecies)。外来物种在有的文件中也称之为非本地的(non-native)、非土著的(non-indigenous)、外国的(foreign)或外地的(exotic)物种。2.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由生物物体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内涵:生态系统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其中生存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稳定的且能够自我维持的体系。而这种由历史所形成的生物地理结构正是定义本地及外来物种的基础,因而也是定义物种入侵的基础。根据外来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定义可知,人为因素是构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关键元素。一国或一地区之内都会存在众多且各不相同的生态系统,因此,一国之内、一地区之内也会出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要理解或解决外来入侵种问题,就必须从物种入侵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着手,唯此,才能科学、全面、深入地把握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的实质,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3.外来物种入侵的特点入侵物种的特点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2)人类来往、活动频繁和聚居地区及其周边,如生产基地、城市及其外围等。(3)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3)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4)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5)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二.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由于我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杂草108种,隶属23科76属,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我国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具有以下特点:a.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种。b.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c.涉及的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d.带来的危害严重:外来入侵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水域生态系统和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已经上升成为第一位重要的影响因素。三.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渠道)1.引种(Introduction)引种是指以人类为媒介,将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转移到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这种转移可以是国家内的或国家间的。引种可以被分为:有意引种和无意引种两类。有意引种(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无意引种(Unintentionalintroduction)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有意引种有意引种的目的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作为牧草或饲料作为观赏植物作为药用植物作为改善环境植物作为食物作为麻类作物作为宠物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异地放生植物园、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引入无意引种: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船只携带海洋垃圾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野化的家养动物旅游者带入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军队的转移人类活动的影响除了上面谈到的有意和无意的引入,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例如,与受到良好保护且未被干扰的生态系统相比,经常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受生物入侵。人类对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方式不当,有时不仅会造成物种的引入,也会有利于物种的入侵。如轮作农业生产方式、人为烧山烧荒、过度放牧等行为,有时会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条件。三、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其原因分析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多种多样,涉及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范围广,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直接: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间接:其它更多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原有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生态环境。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生态过程的改变,包括正常的火循环周期被改变,火发生的频率及水资源的消耗增加,加重土壤的贫瘠化等。(2)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在植被恢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如在华北和东北本地种落叶松(Larix)产区种植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在海南本地的海桑属(Sonneratia)产区混植从孟加拉国引进的无瓣海桑(S.apetala),都存在相关问题,因为这些属已有一些种间杂交的报道。从美国引进的红鲍(Haliotisrufescens)和绿鲍(H.fulgens),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我国本地种皱纹盘鲍(H.dscushannai)杂交,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获得了杂交后代,如果这样的杂交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再成熟繁殖,与本地种更易杂交,结果必将对我国的遗传资源造成污染。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逐渐恢复,而当外来物种入侵后,即使停止继续引入,已传入的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继续大肆繁殖和扩散,这时要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对外来物种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其中一些是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病毒是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类用疫苗成功地防治了天花、小儿麻痹、黄热病等病毒,但是对大量的病毒却束手无策。全球化会使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证。大凡新型的传染病,一些是直接通过旅行者无意带进来的,还有一些则是间接地从人们有意或无意引进的动物体上传染的。随着欧洲殖民地的建立,麻疹和天花从欧洲大陆席卷了西半球。当地居民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很弱,这也促使了阿芝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衰落。豚草花粉引起的枯草热给全世界很多国家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据调查,1983年沈阳市人群发病率达1.52%,每到豚草开花散粉季节,过敏体质者便发生哮喘、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发生其他合并症并死亡。大型工程,比如修建水坝、灌溉、土地开垦、道路建设和移民工程等,都可能导致疾病入侵,比如疟疾、骨痛热、血吸虫病和锥形虫病。人类开垦热带雨林地区,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以前只在野生动物寄主之间循环的出血性发烧病的病毒。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过的疾病,对于人类来说,这个病原体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入侵种。人体对非典病原体所表现出的脆弱的抵抗能力,充分体现了外来生物对人类以及
本文标题:植物检疫-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41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