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情绪第一节情绪概述第二节情绪的种类第三节情绪理论第四节情绪的理解与表达第五节情绪与青少年心理健康1第一节情绪概述一、情绪的定义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理解:1.情绪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2.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3.情绪和情感是以态度体验(主观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4.引起表情变化,引起生理变化。2情绪的产生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情绪的产生情绪不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情绪的产生——不合理信念①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如强迫思维)。②倾向过于易受暗示影响。③倾向于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④倾向于要求尽善尽美,认为不是完美的就是无用的。⑤倾向于对他人的过分要求。⑥倾向于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⑦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⑧倾向于自暴自弃。⑨倾向于自我贬低。⑩倾向于过分关注自身的机体的变化。情绪的结构情绪、情感的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人产生各种情绪和情感时,可以在外部表现出来。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都在机体外部有所表现,即所谓表情。(例如,高兴时哈哈大笑,悲伤时痛哭流涕,害羞时脸色通红,愤怒时紧握拳头等等。作家、演员等都注意探讨人的表情的秘密。)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6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发抖;紧张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脉搏加快、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数,是一种内部的生理反应过程,常常是伴随不同情绪产生的。生理唤醒情绪反应与人类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关系密切。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引起瞳孔放大,心率增加,血压升高,血液从内脏输送到四肢,这些反应以整体的形式为有机体的应急活动作准备。副交感系统的机能作用与交感系统是相对立的,二者互相起颉颃作用。副交感系统活动能够导致瞳孔缩小,心率减低,内脏血管舒张,胃肠蠕动增强,括约肌弛缓,刺激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等。表情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映在嘴唇、眉毛以及眼睛光泽的变化上。如喜悦、愉快、欢乐时嘴角向后伸,上唇略提,两眼闪光,两眉舒展,所谓“眉开眼笑”;惊奇时张嘴、瞪眼、两眉竖起,所谓“目瞪口呆”。身段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是借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表达情感。如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恸时的捶胸顿足;痛恨时的咬牙切齿等。语调(言语)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10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一般来说,眼睛和口腔附近的肌肉群是面部表情最丰富的部分。11面部表情13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14身体语言——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常被认为是辨别说话人内心世界的主要根据,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但又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身体语言——体态语16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17(一)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1.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2.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18(二)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情绪、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作用19(三)组织功能情绪情感对活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情绪情感对记忆的影响: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20(四)信号功能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的21伊本•西拿的公羊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伊本•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呆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22第二节情绪状态的种类情绪状态是在产生情绪时不同程度的体验。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的不同可将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存在的具有渲染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使周围的事物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这一色彩。激情激情是一种剧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如果说情绪是心理的波浪,那么激情就是暴风骤雨。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合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作出不适当的行为。应激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应激人在应激状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症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第二节情绪理论27一、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认为情绪是由身体产生的,首先有情绪刺激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再由产生的生理反应导致情绪的产生解释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解释了情绪产生来源于哪里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28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如心跳、逃跑等)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恐惧反应)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二、情绪的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2930坎农-巴德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生理上表现出反应(逃跑心跳等)大脑觉知情境的性质(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丘脑分析后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到大脑与身体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生理状态观点: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是认知过程。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3132情绪体验刺激情境生理变化过去知识经验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沙赫特实验被试:大学生三组程序:注射药物,告诉被试为维生素,实际是肾上腺素。向被试说明注射后的不同反应,一组是注射激素的正确反应;二组是会发抖、手脚有点麻等;三组不做说明。分别进入两种环境,一种惹人发笑;一种惹人发怒。结果:二、三组被试愉快环境中愉快;愤怒环境中愤怒;第一组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33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3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35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认为内驱力的信号需要通过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而情绪正是起着这种放大作用的心理过程。伊扎德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具身情绪理论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源于第二代认知科学针对第一代认知科学将人脑电脑化的不足而提出的心-身-世界交互作用的主张。具身认知拥有丰厚的哲学及心理学基础。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海德格尔(Heidegger)、梅洛英•庞蒂(Merleau—Ponty),心理学基础则主要来源于维果斯基(Vygotsky)和皮亚杰(Piaget)。尤其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具身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身体对认知的影响既体现在身体对认知加工的进行方式的影响上,也体现在身体为认知部分地提供了基础内容。如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了个体只能感知到一定阈限上的刺激;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些抽象概念,如提拔、贬低、热情、冷淡等,也都能在以身体为中心或身体感知环境的概念中,如上、下、热、冷等,找到原型。也就是说个体的身体以及身体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个体认识世界提供了原型。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一是身—心情绪理论。身—心情绪理论认为,躯体状态的改变引起心理的变化,这种心理的变化就是我们熟知的情绪。即情绪产生基于身体的变化,身体变化是因,情绪产生是果。这种理论出现较早,影响广泛,比较有代表性的身—心情绪理论是詹姆士—兰格理论。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二是心—身情绪理论。心—身情论绪理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导致躯体产生的一系列明显的、连贯的反应即是情绪。华生也赞同这种观点,他主张观念性的内容导致躯体状态的改变,情绪可以通过观念性内容加以区分,伴随的躯体变化只是加剧或减缓情绪的强度。阿诺德则直接表明心理状态是躯体状态和情绪心理表征的直接原因,认为心理状态引发行动趋势,这种行动趋势被知觉为情绪,直接表现为各种躯体状态的变化,最终表现为外显的行为。具身情绪研究的渊源三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情绪理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很多情绪理论开始明确表示身心在情绪构建过程共同起作用,认为躯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共同产生了情绪状态及其心理表征。达菲可能是最早提出身心相互作用情绪理论的心理学家,她主张,躯体状态和对正在发生的情境刺激的意识共同产生情绪的心理表征。具身性情绪情绪是具身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它强调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体反映为先的。Niedenthal等人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一个实验中,被试按照主试的指令对呈现的词语是不是与情绪有关做出判断。呈现词语在实验前已经被其他人评定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第二个实验中,刺激为抽象的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涉及到情绪的状态和条件。在实验中,被试的面部肌肉活动通过肌电扫描仪记录。实验结果表明,当呈现
本文标题:情绪-黔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5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