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世界各国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各国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浙江安博尔信用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顾问董信成教授发达国家信用评估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的阶段。目前国际上著名的信用评估机构主要业务包括:与政府有关的评级、与工商企业有关的评级、与金融机构有关的评级和与评级有关的信用研究及信息服务。国际上以美国的信用评估业最为发达,这与美国经济及美元的强势地位、美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等密切相关。国际信用评估体系主要是在美元货币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其在其他货币体系及社会制度下应用的合理性应加以研究,有益于我们借鉴国际评级经验和防范信用风险方法,发展我国的信用评估事业。国际信用评估制度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初始阶段(1840年-1920年),发展阶段(1920年-1970年),普及阶段(1970年至今)。(一)初始阶段(1840年-1920年)现代信用评估机构的前身是商业信息咨询机构。据历史资料记载,在1837年的金融风暴后,1841年7月刘易斯·塔班(LewisTappan)在纽约建立了第一个商业信用咨询机构(MercantileCreditAgency),旨在帮助商人寻找信用良好的顾客与商业伙伴。1800年至1850年,美国开始盛行发行国债、州债和铁路债。债券的发行创造了债券投资者对债券统计信息和债券统计分析的需求。债券的发行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信用评估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信用评估产生的前提。1849年,身为律师的约翰·布拉斯特(Bradstreet)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估机构(BradstreetCo.),并于1857年将工作中所接触到的资信材料汇编成册。1859年Dun成为纽约商业信用评估公司(Dun&Co.)总裁,并出版了第一本信用评估指南。1909年,穆迪公司(Moody'sInvestorsService)出版了一本各家铁路公司债券的刊物以供投资者参考,其中开创了利用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来分辨250家公司发行的90种债券,正是这些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的利用才将信用评级机构与普通的统计机构区分开来,因此后来人们普遍认为信用评级始于穆迪的美国铁道债券信用评级。1913年穆迪将信用评级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上,并创立了利用公共资料进行第三方独立信用评级或无经授权的信用评级方式。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发表了债券信用评级的观点,使信用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1913年惠誉公司(FitchInvestorsService)成立。(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一20世纪70年代)1916年普尔出版公司(Pool’sPublishing)成立,1922年标准统计(StandardStatistics)公司成立。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冲击,1941年标准(Standard)与普尔(Poor)合并为标准普尔(S&P)。1922年标准普尔开始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和债务工具信用评级,1940年开始市政债券信用评级,1969年开展商业票据信用评级。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冲击,1933年纽约商业信用评估公司(Dun&Co.)与布拉斯特信用评估公司(BradstreetCo.)合并成为邓白氏公司(Dun&Bradstreet)。(三)普及阶段(1970年代至今)1962年邓白氏公司(Dun&Bradstreet)兼并穆迪公司,成为其母公司。1966年标准普尔被(McGrawHill)公司收购。1972年加拿大债券信用评级公司(CBRS)成立,1974年ThomsonBankWatch成立,1975年日本债券信用评级公司(JBRI)、MCM成立,1976年DBRS成立,1978年IBCA成立,菲律宾(1982)、韩国(1985)、印度(1988)、墨西哥(1989)、马来西亚(1991)、阿根廷(1992)、泰国(1993)、智利(1994)、哥伦比亚(1994)、委内瑞拉(1994)、印尼(1995)等国家相继成立信用评级公司。1991年MCM被Duff&Phelps收购,1997年底惠誉公司(Fitch)和IBCA公司合并后成为FitchIBCA。2000年FitchIBCA与Duff&Phelps合并成为Fitch,2000年Fitch收购ThomsonBankWatch。一、美国的信用评级业(一)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美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出现,与其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的资本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在经历了当时的国债发行时期,19世纪30年代的州债发行时期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铁路债券发行时期之后,在资本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个人投资者,成为促进证券直接投资发展的基础。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证券承销商的地位逐渐下降;与此同时,投资银行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开始涉足证券业务,并逐步取代承销商。投资银行进入证券市场之后,不仅从事铁路债券的承购发行,而且还积极承购发行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时期大量出现的工业债券,并且通过对美国国内及欧洲各国投资者的销售活动,掀起了一股证券热潮,对美国证券市场的飞跃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当时,有关证券投资的刊物出版活动随之盛行,投资者通过订阅这种由中立机构发行的简单投资情报资料了解各种债券的优劣情况。约翰·穆迪于1900年开始出版铁路公司的统计资料,并在1909年出版的著作《铁路投资分析》中,率先使用符号表示出作为投资对象的各种牌号的铁路债券的优劣等级,这就是最早的公司债券评级。1919年,穆迪公司又开始了对地方债券的评级,这种以简单的符号表示作为投资对象的各类债券优劣等级的做法,使投资者清晰而直观地得到了经营分析的结果,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评级业务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22年普尔(Poor)公司开始工业债券的评级;1924年标准(Standard)公司开始公司债券的评级;1941年两者合并为标准普尔(S&P)公司。1924年菲奇(Fitch)公司也开始了公司债券的评级业务。除此之外,参与评级的还有Duff&Phelps(1932年成立)和Mccarth、Crisanti、Maffei(20世纪70年代后成立)等公司。随着评级业务的不断发展,评级机构把评级对象扩大到了地方债券,债券价格开始以等级结构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价格体系。1860年,亨利·普尔出版了他的著作《美国铁路运河史》,收录了美国产业界有代表性的120家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就是最早的经营分析书籍,也是债券评级的前身。1913年,亨利·普尔成立了“普尔出版么司”,出版发行各种有关证券投资的刊物,普尔公司开始债券的评级业务是在1922年,它是美国第二家从事债券评级的公司。信用评级除了债券评级的业务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企业信用的评级,即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发债企业的优劣等级。美国的信用评级业务主要集中在债券的评级上,它对企业的评价只是债券等级确定的一个基础因素。因此,美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中最为完善的就是债券评级制度。(二)美国信用评级业务确立的原因信用评级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自发产生的。评级制度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建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由于1929年—1932年间的经济危机,出现占发行额40%左右的债券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状况,因此证券投资还本付息的风险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由于债券评级的出现,以及评级机构的评级活动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出债券偿还能力的真实状况,即在取得较高等级的债券当中发生倒闭而不能清偿债务的事件的比率相对较低,使投资者增加了对债券评级的依赖。第二,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政府决定禁止金融机构同时兼营银行业和证券业,1933年公布的证券法中,禁止证券承销商对有价证券进行评价,从此债券评估转由作为第三者的评级机构承担。而证券承销商在制定其销售战略时,对评级机构的评级,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第三,政府部门对评级机构的重视和对评级结果的广泛利用。美国证券交易所(SEC)规定,有价证券发行计划书中记载的评级情况,必须是SEC确认的5家评级机构(穆迪公司、S&P公司、菲奇公司、D&P公司和MCM公司)所做的评级。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险委员协会在制定保险公司投资合格证券标准时,就采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1936年,美国货币监理官规定了银行的证券资产必须是取得一定等级的债券。1938年7月,又将银行的证券投资具体分为4组(即第4等级以上的债券为第1组,第5等级以下的债券为第2组,宣布债务倒闭的债券为第3组,股票为第4组),并分别制定了各组证券的估价方法。以后又规定国民银行和加入联邦储备制度的州银行只可对评级机构评定的第4等级以上的债券进行投资,对此之外的债券则不允许投资。第四,由于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的存在,美国企业资金的外部筹措,自独立战争以来,一直依靠发行公司债券,而银行贷款只占很小部分。在债券市场中,美国各大投资银行组织、承购发行了大量有价证券,为推动美国资本市场起到巨大的作用,并且赢得了投资者和企业的信赖。第五,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加剧、利率上涨及随之而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商业票据的大量发行,是评估制度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确立并充分发展的又一个原因。(三)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比较1、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Moody'sInvestorsServices),是美国评级业务的先驱,也是当今世界评级机构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它不仅对国内的各种债券和股票进行评级,还将评级业务推进到国际市场。1950年其评级对象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世界银行等发行的债券;1970年又扩展到欧洲和日本的债券。目前,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对3万多种政府和公司所发行的债券评级分析并公布结果。这些证券包括从传统的公司债券到现代的金融创新工具,如零息债券、经背书的抵押债券,以及银行的存款证书等。在美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上,穆迪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评级覆盖面约占99%以上,短期商业票据市场则约占100%;在欧洲市场上,先后为500家大公司发行的2000多种债券进行评级。从1986年开始,对主权国家和地区所发行的债券予以主动评级,而不论发行人是否提出过评级的申请。根据业务范围和评级对象的不同。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内部设有综合、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机构、结构性融资等机构专职部门。在伦敦和东京各设有一个评级公司,前者负责对欧洲和海湾国家的评级,后者负责对亚太地区的评级。对信用评级的结果,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发行各种资料迅速向外发布,包括《公司信用报告》、《国际债券述评》、《市政信用报告》、《短期市场报告》以及《信用评级概述》等。2、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Corporation)于1941年由标准统计公司与普尔出版公司合并而成。在合并之前只对企业债券评级,合并之后,则开始对市政债券评级。自1960年起,商业票据也被列入评级对象。目前,该公司已经具有评定1700家企业、8000家政府机构和700家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的经验。到1992年初,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部在8处设办事机构,它们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斯德哥尔摩、墨尔本、法兰克福和旧金山。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评级业务的拓展,标准普尔公司开始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设立评级机构;1990年标准普尔公司以与当地评级机构合作的方式,分别在法国巴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设立了评级机构;1992年标准普尔公司在西班牙的马德里设立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对在美国境内发行的数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所有公共事业债券或优先股,不论其发行单位是否提出申请,都给予评定等级,但评级结果的公开权属于发行单位,一旦发行单位公开评级结果,标准普尔公司便拥有等级变化情况的公布权。一般地,标准普尔公司对经营期不满5年的企业长期债券以及未保险的银行存款单不给予评级。对在美国境外发行的长期债券,根据发行单位的请求,也给予评定等级。目前,该公司已经对欧洲货币债券、英镑债券、法国法郎债券、瑞士法郎债券等国外市场上发行的债券进行了评级。标准普尔公司在每月出版的《债券指南》上对每种上市债券加以介绍,内容包括收益、上市状况、
本文标题:世界各国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0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