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情緒管理與輔導策略主講人:洪寶蓮老師中國醫藥大學運動醫學系專任教授、專技高考諮商心理師、輔導老師台中教育大學諮商及應用心理系兼任教授「情緒教育做得好,要從師長身教示範起;情緒輔導工作做得全,要從家庭文化脈絡去理解。」—引自師大李佩怡教授(2006)•朱敬先教授〈1992〉指出:「情緒不穩定的教師所教出來的學生,人格失常的較為多數…」,由此可見教師情緒的穩定與否對教育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情緒管理與輔導策略講授大綱一、前言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三、情緒管理的內容四、學生的情緒勒索與霸凌五、情緒管理的方法六、情緒教育的輔導策略七、情緒教育的教學方案設計八、勇敢,走自己的路九、範例與實作一、前言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三字經》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的生氣,可就難上加難。─《亞里斯多德‧尼可馬亥倫理學》﹙TheNicomacheanEthics﹚《尼可馬亥倫理學》一書是亞里斯多德對美德、人德與完善的生活所作的哲學思考,他的目標是以智慧經營情感生活。情緒很容易走上偏鋒,誠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問題不在情緒本身,而是情緒本身及其表現方法是否適切。我們最終要探討的是:如何將情緒與智慧結合,讓我們的社會更有禮有序。當我們面對自己或學生的情緒狀態時,除了成為一隻「盛怒的公雞」或「惱火的母老虎」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其他的選擇。「教師熱愛學生、學生親近教師」,良好師生關係能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駱俊宏,2005﹚。「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多變化的階段,亦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蛻變,因為此時期是青春發育高峰期,身體變化、心理急劇發展與各種因素影響,給青少年諸多問題與壓力。如常出現尷尬、矛盾與多變的心理反應。吳英璋教授說:「引導學生做情緒的主人,班級的互動比看心理醫生有效。」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學校應該是個快樂學習的地方,北縣積穗國中校長李玲惠﹙2006﹚指出,在教育部的統計,在校學生自殺人數已佔所有學生死亡人數第二位,學生情緒問題導致自殺是值得關切的。文獻指出,失落會導致憂鬱及自我傷害,學生的情緒問題與憂鬱症可能是有關的,但是情緒教育在現今的中小學課程裡,並沒有專門的一本教科書。許素維﹙2006﹚認為,人格或心理不健康的人,其負面情緒的表達多半會出現問題,因此能對負面情緒察覺並調整為正面的情緒,不是去隱藏。負面情緒的問題,意涵著內在與人際有衝突,故衝突管理或溝通在情緒課程的設計中有其必要性。李玲惠﹙2006﹚認為目前教育比較棘手的事,身為教育人員了解到問題根源是出自家庭,但我們不一定能強制家長一起改變,特別是辦親子教育時,往往來參加的,都是比較沒有問題的學生家長。即因如此,陳金燕﹙2006﹚在傳薪傳心中強調,情緒管理與情緒教育更顯得重要。情緒教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有好的情緒分化,盡量接近真實的、了解自我的情緒。若個體能了解、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將更能有辦法進一步了解為何我有這樣的情緒以及如何合宜地表現這情緒。所以情緒教育是協助孩子敏感於當下之情緒,協助孩子分析為何有此情緒,與其所處環境中感覺到情緒,了解情緒、體驗其情緒﹙吳英璋,2001﹚。教師將情緒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中,透過自由討論,分組報告來達成情緒教育的目標,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對學生情緒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基本上老師的言詞表達要讓學生感受到了解與認同,且是被關愛與肯定的﹙鄭美月,2001﹚,透過心靈對話,引導學生做情緒的主人。三、情緒管理的內容青少年情緒管理的問題,一來是因為青少年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渡期,正值身心迅速變化轉趨成熟之際。二來是由於情緒在人類行為、生活中扮演一個複雜而重要的角色。情緒的影響不亞於亞於理性的考量。近年哈佛大學教授DanielGoleman(1995)出版情緒智慧(EmotionalIntelligence)一書使得「情緒教育」引起廣大的注意,青少年的問題的預防可以從情緒教育著手。唐璽惠校長(2005)認為情緒教育的內容應包括自我意識的增強、認識各種情緒及其表達方式、分析思維、感覺與行為間的關係、情緒管理、為自己行為負責、貫徹承諾、同理心、人際關係、挫折容忍、衝突化解、耐力與毅力的培養等﹙p3﹚,因此,要期待正向適切的行為,就必須有正確理性的認知與正向穩定的情緒。情緒教育在於提升個體的情緒適應,使個體對於情緒的變化可以有良好的自我覺察與約束,並能適當地運用理性,以免過度反應﹙蔡秀玲、楊智馨,2007﹚。陳金燕﹙2006﹚強調情緒教育乃是教導個體透過情緒的正確認識與了解,進而學習有效的表達情緒、紓解情緒,以避免情緒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四、學生的情緒勒索與霸凌邱珮思、許維素(2006)認為:人際「情緒勒索」EmotionalBlackmail是指在人際關係中要求對方順從讓步替自己「爭取利益」或尋求自保,以能握有「關係控制權」,而「提升」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地位與價值-即是「人際情緒勒索行為」。「給他們好看」、「請吃土豆」、「跟他們講」、「請吃生日蛋糕」,其實未清楚說明的對話內容。此種「主動攻擊」的人際情緒勒索方式,的確可以讓此類學生取得氣勢上的領先。「我忍著」、「甩門」、「不講話、冷戰」、「瞪他們」、「自殺」、「你不用理我」,則是「以退為進」、「被動攻擊」之人際情緒勒索者慣用的招數。相較於人際情緒勒索行為此種不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具有「健康情緒表達」能力的學生,在面對情緒問題的處理態度與方式為:對自己情緒是負責的、是能良善回應他人的、是具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對方立場著想的;亦即,能夠擁有健康情緒表達方式的人,基本上是一個「情緒適應」的人(修慧蘭,2003)。傷疤,霸著二分之ㄧ的心頭你的孩子也被霸凌嗎?兒童聯盟為期三年調查發現,台灣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被霸凌的經驗,了解覇凌,學會覇凌,已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遭到霸凌的孩子,大部分的反應都是相當負向的,分析發現受傷兒童最多的感受是很難過、生氣,其次是覺得很不甘心、或是感到孤單、丟臉、無奈、害怕,甚至表示「曾經想過死了算了」。﹙邱靖惠,2006)【孩子們的反應】心臟好像被針刺一樣。十分難受,感覺周圍一片黑暗!我很慘,為什麼我那麼可憐。很痛苦,很多人都不理我。想把那個人殺了!會向老師求助的只有三成,兒盟歷年來的調查也發現,六成的受害者在面對霸凌的當下多選擇隱忍,而實際上會向老師求助的人只有三成,顯示被欺負時,孩子們的因應方式還是採取「忍耐」居多,其次是報告家長,再次才是報告老師。令人憂心的是,為何身為第一線求助資源的老師,讓這麼多孩子避之唯恐不及呢?「告訴老師沒有用」、「擔心報告老師可能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引來報復。」、「報告老師可能暫時有用,但是無法解決問題。」是目前孩子們普遍的想法,顯示出在校園霸凌的議題上,需要老師更謹慎、有效的介入,適當的處理,使霸凌不再成為孩子的夢魔。【個案小故事1】每天活在恐懼裡「小文的包包被搶走了,而且他們還打他、恐嚇他;他也曾鼓起勇氣告訴導師,但導師的處理方式只是打打那些同學。而他們被打後還是不斷地欺負小文。擔心又害怕的小文只能選擇四處躲避,每天都活在恐懼裡。」在曾經被霸凌的孩子中,被肢體覇凌者占將近四成(36.8%);另外,他們霸凌的行為也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變本加厲。【個案小故事2】生氣、難過「曉玲自從帶牙套後,就開始了一連串的夢魘,班上的同學給她取了『牙套妹』、『醜八怪』等難聽的綽號,而且不管她走到那裡,這些綽號就會緊跟著她。曉玲覺得生氣又難過。」語言霸凌是最常見的霸凌方式,分析曾經被霸凌者當中,有高達五成以上(54.7%)屬於此類。【個案小故事3】沒有任何的朋友「每次只要小美的成績比阿宏好,阿宏就會跟其他同學說小美作弊,大家都相信了。小美覺得自己被陷害又被班上同學排擠,她想在最後一個月的小學生或留下美好回憶,現在卻像是一個遙遠的夢。」在所有被霸凌的受害者中,被關係霸凌的孩子占26.9%;值得一提的是,此類霸凌伴隨而來的是人際疏離感,經常讓孩子覺得無助、沮喪。【個案小故事4】受不了全班的嘲笑「敏敏是風紀股長,她關人非常嚴厲,班上的同學都很討厭她,常常全班一起嘲笑她的身材,說她是大胖子,敏敏也不甘示弱的回罵,並在眾目睽睽下在愛玉湯中吐口水,讓全班都不能喝。」這是受凌兒童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必須注意的是,有時此類霸凌的結果相當可怕,在美國甚至有孩子受不了長期被欺凌而攜槍至學校射殺同學與老師。【個案小故事5】同學笑是娘娘腔「同學都笑小志是娘娘腔,他覺得很難過,他只是不喜歡打籃球那種激烈的活動,也不喜歡和女生打打鬧鬧,小知不瞭解為什麼這樣就要說他是娘娘腔,他心裡覺得很不舒服。」在台灣,所有國小學童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曾經遭遇性霸凌,相較於其他種類的霸凌所帶來的負面情緒,被性霸凌的孩子將近一半感到相當生氣,相較與其他霸凌的感受中,「很生氣」只占五成,其比例明顯較高。引發霸凌者的因素可能只是身材差、看不順眼等小事件,意味著孩子不太能接受跟自己不太一樣的人,無論是個性、外表、或是課業上的表現,只要看「看不順眼」便加以欺負。但這些被認為是「無傷大雅」的舉動或是遊戲,實際上卻嚴重危害兒童心裡健康,並導致校園適應困難。遭遇人際情緒勒索或霸凌行為的學生容易產生與加強內心的非理性信念,如下:(林亞屏譯,2003)1﹚不管我怎麼努力,都沒有用。2﹚我從來都沒有辦法如願。3﹚從來都沒有人會關心我的需求。4﹚我不知道我該怎麼做,我才能得到我想要的。5﹚假如沒有順我的意,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打擊。6﹚沒有人像我關心他們一樣關心我。7﹚他們到最後都會離開我的。8﹚他們都只為自己著想。這樣的學生容易產生二分法思考,也易自我貶抑,導致精神與能量耗弱並不斷的循環下去(南琦,2004;陳逸民譯,2002)。霸凌行為影響一生,國外十年的追蹤研究進一步證實,霸凌行為對於出氣筒、霸凌者,甚至是旁觀者都有深遠的影響。霸凌行為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負面的影響,包括旁觀者在內—因為對旁觀者而言,霸凌可能會造成他們心裡的害怕與焦慮,更何況學習環境被霸凌所污染,加上霸凌事件沒有校方或老師有效介入處理時,學校的氣氛將會更糟。孩子如果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那麼他們長大之後也可能有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因此,情緒管理與情緒教育在國小實施,更顯得重要。台灣人對霸凌,或許有一番深刻體驗,萌生更深層的焦慮。放下拳頭,開始同理,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五、情緒管理的方法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陳秀蓉﹙2006﹚提出情緒具有複雜的性質,情緒的發生與情境刺激有關,變動的因素包含了生理反應、感覺、認知與行為反應四各層面,也因此情緒管理的方法有三方面:﹙1﹚調節生理與心理的失衡。過於激發的情緒,可以透放鬆以減緩,過於抑制的情緒,可藉由拉緊肌肉,讓自己的生理心理進行調節。方式:如靜坐、冥想、運動﹙2﹚調節個人認知想法、改變主觀感受。教導人們要懂得辯識、偵測、挑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及常過度自動化思考。方式:如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Beck的認知治療。﹙3﹚調節適當因應行動以解決問題。Bandura認為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在困難的情境下,會更有效率,並保持冷靜分析與思考能力。方式:平時多培養自我效能、社交技巧教師可結合情緒的重要性及相關理論,配合教學影片及相關教學活動的體驗,教導學生情緒管理。推薦教學影片:生氣怎麼控制—人為什麼會生氣呢?我們生氣時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該怎樣處理高漲的衝突?教學影片流通借閱方式: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源服務中心」(02)2351-9090-117六、情緒教育的輔導策略﹙一﹚情緒教育的步驟依暢銷書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說法,對孩子的情緒教育有五步驟,介紹如下:1.察覺孩子的情緒:孩子如同成人ㄧ樣,他們的情緒背後定有其原因。無論他們是否清楚原因何在,師長不妨試者去了解並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學生能夠去正向的表達各種情緒。2.體認情緒是與孩子親近和教導孩子的機會:學校師長及父母不應試圖忽略孩子的負面情緒,情緒的紓解很重要,須協助澄清情緒及了解情緒,才不致情緒惡化或擴大的可能性。3.同理的傾聽和確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如臉部表情和姿勢。別忘了!孩子也會觀察師長、父母的身體
本文标题:情绪管理与辅导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