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之美—对建筑美的意境的追求摘要:建筑美在层次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建筑的审美,古已有之。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建筑师的职责就是要奉献出最优秀的建筑。关键词:建筑审美;意境;建筑艺术;建筑形式AestheticsofArchitecture—PursuingArtisticConceptionofArchitecturalAestheticsAbstract:Architecturalaestheticsdiffersinitsnarrowsenseandinitsbroadsense.Therehasbeenaestheticsofarchitecturesinceoldtimesanditisamultiaxialcoordinatesystem.Architecturalaestheticsrootsinnatureandalsosubordinatetoit.Tocreateoutstandingarchitectureisthedutyofthearchitects.Keywords:aestheticsofarchitecture;artisticconception;architecture引言建筑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建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属性,人们在建造一幢建筑物质实体的同时,也在构筑着精神实体。建筑艺术中的美、技术、文化是浑然一体的,很难截然分开。建筑美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美。对建筑美的理解与认识,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美学的价值及价值目标的确定,而价值取向在各自方法论的指引下,最终将导致对审美情趣的决定性影响。众所周知,审美是要由形式的直观美上升到理性的审美领悟层次的。现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对建筑美的认识。1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美产生的真正动因自然是人们的需求,正是人们对建筑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才促使了建筑美自身的不断发展。古典美学曾长期统治着建筑美的趋向与标准,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以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需求也迅速变化,古典美学为技术美学所动摇乃至替代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了。这颇有点象历史现象中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迅速发展,后现代派的双重译码异军突起也就是合乎发展规律的了。但是,应该看到,尽管建筑美的发展包含有跳跃性,但总体是螺旋形上升发展的。建筑美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十分复杂但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学习了建筑美学,对整个建筑美的意义、意境、审美准则等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意境是指形象空间所具有的形象与情调、境界。建筑美的意境,我的理解就是建筑的外形、内外部空间、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是否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建筑美在层次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建筑美是指单体建筑的美,而广义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在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建筑,走向城市。《建筑十书》里提出“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后人在后来中多有体现。建筑师在后来概要了建筑美的三种诠释:一是“益美说”;二是“愉悦说”;三是“表现说”。建筑美的特性:一是依存在和纯粹;二是抽象和象征。据3000年前的历史文献《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即建筑艺术缘起实用,而建筑及其美的观念几乎同时产生。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审视一下历史长河中的建筑美的发展过程,便会醒悟,原来建筑美的一切发展还是植根于社会背景之下的。人们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当人们产生某种新的需求时,他们首先不是向未来寻求方案,而是返回历史陈迹中去找寻答案,若找寻不到,才似乎不情愿地转向未来去探求。建筑美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证实这一点。因此,展望建筑美的未来发展之路,认为要实现建筑美的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人们对建筑美观念的实质性理解和实质性变革。2建筑美的特征2.1空间性特征空间性,即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空间性自然也是建筑美的主要方面,对空间的体验往往成为建筑美的独特魅力所在。2.2时间性特征时间性,即对建筑美的鉴赏必然要置于时间的长河中,建筑美同样是四度的,同一建筑在不同时间往往给人带来不同的建筑美感。2.3时代性特征时代性,即建筑美是不能脱离于所在时代的,建筑美体现的是时代特征。突显时代特征的建筑美往往具有最强的吸引力。2.4民族性特征民族性,即建筑美在属于时代的同时,也是属于民族的。只有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也才能是时代的。密斯在谈建中说到,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巴西利卡和中世纪的教堂使我们觉得有意义是在于他们都是整个时代的创造,而不在于他们是某个建筑师的作品,他们真正意义在于他们是时代的象征。的确,建筑美的本质特征之一在于抽象与象征(广义地说,抽象就是象征),而这种抽象与象征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领悟,因而建筑美必然是属于时代与民族的,尽管他仍然属于全人类。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美的创作过程中,应入无我之境,即要把个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到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情感表现中,从而在时代情感中抽象出共同的元素,这样创造出的建筑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长久的,才能行之以远。3建筑美的原则3.1对立统一的原则建筑美不能脱离于形式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形式美也就是多样统一,它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建筑形式美中的反映。托伯特.哈姆林说过,一个建筑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那些势在难免的多样化组成引人入胜的统一。同时,建筑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实际上是对建筑美的一个追求过程。建筑美要符合艺术规律性,因此,它的创作要受规律、规范的内在约束,具有统一性;但他又在创作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创造,具有多样化;正是这两方面的和谐共存,才会有建筑美舍我其谁的感叹。对立统一在建筑创作上也同时反映为有法而无法。建筑美体现的是一种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实用的艺术和公共的艺术,它和音乐、美术、文学不一样,建筑艺术是依托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实体上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的艺术,同时建筑艺术又是一种公共的艺术。一个建筑一旦建成,它就强迫人们天天去欣赏它,你不欣赏也得欣赏,包括城市雕塑在内,如果做得不好,就对不起观众。建筑的美,是要去欣赏去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筑师的创作,是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来感知建筑之美。对建筑美的意境的追求,就需要建筑师提升自己的品位,对建筑美的认知,只有自己的艺术品位提高,才可能设计出杰出的以及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中国古代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一样,是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之一。建筑的审美,古已有之。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学准则是统一的,正如当时的中央集权,几乎动员了全部当时的建筑手段共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正统而有气魄。而古希腊在哲学与艺术等等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追求永恒的完美,所以在精神层次上他们追求灵性的完美,在自然界中他们则追求一种永恒的形象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美是一元的,这也是他们建筑的原则。3.2情理兼容的原则建筑是理性的,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但同时又是有感情的,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之所以称建筑美为建筑艺术,实际上就是建筑理性因素的情感化与理想化,即赋予建筑以情意。当谈艺术离不开人生时,同时也是在说建筑艺术离不开人乃至人类情感的表达。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因为它听伯牙弹琴时,惊叹的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了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了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建筑美的情理兼容与此是异曲同工。倘若建筑师仅仅只是堆砌一堆材料,那便会无所得,只有把感情注入到材料乃至形式中后,才是在创造建筑美。在母亲住宅中,建筑师文丘里将对母亲的情感用纯真的建筑形式完美的体现了出来。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但是,不同风格的建筑其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符合人民的生活和审美需求,符合“坚固、美观、实用”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都以木构架的建筑为主。在建筑的布局上,多是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与建筑物。如北京故宫,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组成。这种对称的美,就是一种意境,这在当时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种王权至上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建筑强调的是宗法、礼制、秩序和大统一的思想,这一点在《周礼·考工记》一书中体现最为明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营国制度体现的是礼制———规模和标准上的严格的等级划分,“体国经野”。由此,我们可知,在当时,建筑美的意境就是在于这种等级森严的、强调礼法和宗制的秩序的建筑。而在建筑构件方面,屋顶以及斗拱成为当时最关注的。斗拱,几乎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代名词;而屋顶,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的标志,象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重檐顶,种种都有自己的规格,任何人都不可逾越。3.3主客互融的原则建筑美不仅仅在于建筑自身意境的创造,还要将主体(建筑使用者)的审美经验与审美情趣融于其中,使之真正做到雅俗共赏。也许只有这样,建筑美才会真正属于人民,属于广大的使用者,而非仅仅属于建筑师自身。在西方,对建筑美的意境的追求同样是从古至今。在西方的文明史上,帝王和贵族统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西方最好的建筑集中在宫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在这些建筑物中劳动人民发挥着聪明才智去设计,运用新的材料和结构,完善着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无论是古埃及文明还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无论是哥特式建筑还是巴洛克建筑,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建筑,它们无不具有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即是建筑美的意境的体现,都是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欧洲建筑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它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相应的建筑形式与风格,艺术手法层出不穷,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古罗马的万神庙、巴黎圣母院、圣马可教堂等,个个都是引人注目,令人叹为观止的。欧洲不但产生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更是孕育了现代派建筑,发动了建筑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建筑史上,优秀建筑层出不穷。我所喜欢的有很多,象勒·柯布西耶的郎香教堂,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在郎香教堂的设计中,形、光、色、材融为了一体,一切建筑造型只为一个目的:艺术地、超凡的表现着一种精神。从一开始,柯布西耶的意图就是玄奥多于宗教,他希望创造一个诗意的、雕塑般的空间作为“一个强烈的集中精神和供冥想的容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筑由喷涂后用一层石膏刷白以形成粗糙表面的素混凝土墙面构成。建筑外形和室内弥漫出一种浓厚而神秘的气氛。所看到的人,无不惊叹于他的想象力。建筑所散发出的美,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它的意境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好的建筑是令人窒息的美丽。我们几乎可以比较严格的由计算而设计出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中世纪的教堂或是古代的寺庙,但却无法预测到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他的诞生着实令人为之一振。这个建筑,同样20世纪建筑最出色的建筑,更是将建筑意境运用到极至的建筑。在牧师的讲坛后应该是神圣的永恒不变的墙体,人类的思维应该在这面墙体上凝固,可是,安藤却大胆地在墙上流出了一个垂直于水平的相交的开口,形成了一个“光的十字”,把神的光芒引到人间。这种光的神灵意味更强烈的震撼着人的心灵。作为安藤忠雄风、水、光系列教堂之一,光之教堂无疑是最经典也最能体现建筑美的意境的。建筑美的源头是什么呢?著名的挪威现代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曾经指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庇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自然奥秘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无法理解电闪雷鸣、蓝天白云、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自然现象,而把它们归结为某
本文标题:浅谈建筑之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3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