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宝钢特钢的国际化竞争力
宝钢特钢的国际化竞争力谢蔚摘要:通过世界特钢发展趋势和世贸环境分析,重点探讨宝钢特钢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的基本对策和主要举措。针对世界特钢发展趋势及全球化竞争的巨大压力,为更好把握宝钢特钢已形成的优势,加快发展特钢,加速形成国际化竞争力,宝钢集团作出了建设特钢制造中心和特钢技术中心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了宝钢特钢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即2006年底之前形成特钢制造中心的基本雏形,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持续发展壮大,昀终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特钢精品制造基地和特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基地,形成未来中国特钢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关键词:特殊钢,竞争力1世界特殊钢发展趋势1.1世界特钢供需态势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特钢供需态势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当钢的人均总需求量开始逐渐减少时,特殊钢的人均需求量却在不断增长;随着全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特殊钢的生产和消费正在不断扩大;(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满足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过于追求“自给自足”,导致了特殊钢产能的全球性过剩(有资料介绍:全球特钢产能目前已达1.2~1.3亿t,开工率仅为70%左右)。随着世界特钢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钢全球化竞争更趋激烈。1.2世界特殊钢发展动向(1)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在钢产量达到昀高点后,其继续发展的共同点是:均以特殊钢国际市场为目标,尤其瞄准各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殊钢产品,加强研究开发,瓜分市场份额;(2)国外特殊钢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特别近10多年来),大多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化改组/改造(同一公司内或不同公司间的专业化改组;或针对一条生产线按集中生产某类特钢产品的流程-工艺进行专业化改造);特殊钢生产向专业化、规模效益化、质量高级化以及产品的深加工方向迈出了一大步;(3)工业化强国当前都以“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为跨越目标,致力于自主开发特殊钢新技术和流程-工艺的创新研究,确保其成本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和继续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势企业为进一步壮大自己、抢占市场,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为主导的战略性重组(变“单船出海”为“舰队出海”),以形成更强的竞争合力和引领市场销售的优势地位,联手抵御日益险恶的市场风险。2特钢世贸环境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内特殊钢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竞争更趋复杂、激烈。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内特钢面临昀大的变数和竞争,来自于国外“洋货”进口冲击。尤其是特殊钢高附加值产品,中国虽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和缺口,但就全球范围来讲,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入世后,已成为国外强手重点争夺目标;国内特钢市场能否稳定运行、有效化解进口冲击,主要取决于国内企业提高技术能力、调整结构的进展程度。(2)国内特钢面临“两个市场”的双向压力,价格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优特钢消费市场中量大面广(约占优特钢总消费量80%~90%)的中、低端产品,既要面对国外世界级品牌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等)全方位挑战;对于传统(“电炉吃废钢”)的特钢企业,还将面对国内拥有铁源优势(“电炉吃热铁水”)的特钢生产企业以及重点普钢(“转炉+炉外精炼”)长流程生产企业的低价位竞争。(3)受中国钢铁生产持续高速发展影响,国内原燃料、运输等资源的外部支撑能力已明显不足。特别是废钢资源严重短缺(质量明显下降),主要原燃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电炉流程为主的特钢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质量受到严重威胁,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受到很大制约。3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的基本对策和若干问题探讨3.1基本对策“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特钢与工业化强国对标赶超的关键历史时期。针对世界特钢发展趋势和特钢世贸环境分析,结合企业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宝钢特钢未来发展以提升国际化竞争力为突破口,将采取以下对策:(1)“冲破围墙”,加速形成集团化竞争优势按照宝钢集团冲刺世界500强战略定位和建立“三大制造中心”的总框架,集团公司已明确:对集团内的五钢公司、浦钢公司特钢分厂、上海钢研所的特钢长材、扁平材,以及二钢公司的金属制品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不锈钢长型材、合金钢棒材、合金板带和高合金钢四条专业生产线;以及银亮材、金属制品、精密冷带和特殊钢管四个延伸加工中心的“四线四中心”特钢精品制造中心和高层次、高水平的特钢技术中心;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持续发展壮大,昀终确立中国特钢规模昀大、昀具影响力的领先地位和引领未来中国特钢发展的中坚力量。(2)面向“两个市场”,实施双重战略a)面向国内短缺、进口的特钢市场,面向全球市场,集中力量发展市场影响力大的、国内钢铁工业属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国际竞争中能与顶尖品牌相抗衡的特钢高、中端产品;b)立足21世纪凸现的主流竞争,以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实施高端精品-产品差异化战略;中端产品-低成本运行战略;兼容并蓄形成高品质、低消耗的产品优势。(3)与世界一流对标,实现特钢生产的三个“精”(a)产品质量上的“精”-内在质量达到高纯净、高均匀性、高性能,表面、尺寸达到高精度;把高附加值的特种合金和高合金钢精品进一步做高做强;(b)工艺结构上的“精”-理顺流程布局,精简多余环节;通过工艺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使流程布局更合理先进,使特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赶上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c)社会需求上的“精”-钢材更大程度地延伸加工和制品化;使精加工的、接近用户使用形状或使用性能的“近终型”产品(银亮材、金属制品、精密冷带以及特殊钢管)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社会效益。3.2若干问题探讨面对世贸环境下的特钢全球化竞争,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竞争力-这是一个综合性命题。根据我国国情,针对宝钢特钢现状和未来的战略定位,下面仅就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问题和主要举措,发表一些个人的想法。3.2.1特钢铁源优化(1)铁源优化直接影响特钢质量、成本的竞争力,与特钢盈亏、效益昀大化休戚相关。按宝钢特钢制造中心发展规划,今后将形成以电炉短流程为主的炼钢规模约200万t。受外部支撑条件制约,近年我国电炉全废钢生产工艺日益显现以下致命弱点:一是中国废钢资源紧缺(社会废钢积累不到美国的1/3),大宗废钢质量差(铜、锡、铅等有害、杂质元素含量高),致使钢水纯净度较低,钢中有害元素难以达到高、中档产品质量要求;二是上游(废钢、生铁等)原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电炉钢成本不断上升,特钢盈利能力十分脆弱。针对我国废钢资源紧缺、质量差、电价高这一特殊国情,特钢制造中心发展建设必须统盘考虑:与特钢质量、成本及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铁源优化举措,从根本上解决质优、价廉、稳定的炼钢铁源,确保宝钢特钢具备与世界特钢竞争强手以及国内众多具有铁源优势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能力。(2)“电炉热装铁水工艺”取代传统“全废钢工艺”是当今国内外电炉工艺优化的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炉热装铁水工艺”不仅在废钢、电力资源紧缺的国家(如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即使在废钢、电力资源较充足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的许多电炉钢厂,也用以作为电炉进一步节能降耗和生产高纯净钢的重要工艺措施。近十年来,国内在淮钢、沙钢、杭钢等大电炉采用(高炉)热铁水工艺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兴澄、大冶、本特、莱芜等许多特钢厂也陆续建高炉或利用已有铁水资源,为电炉炼钢供应热铁水,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电炉采用“热装铁水工艺”,不仅使钢的有害、残余元素得到有效控制;据国外资料介绍,与“吃废钢工艺”相比还可获得以下技术经济效果:钢水纯净度明显提高;综合热效率提高55%;冶炼电耗下降48%;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原料成本下降10%以上。据国内资料介绍,电炉采用“热装铁水工艺”后(铁水热装比30~40%),获得综合效益:吨钢成本下降200~300元。若以宝钢特钢制造中心年产电炉钢200万t、吨钢成本下降200元粗略测算,电炉钢总成本下降空间将在4亿元以上(尚未计电炉生产效率以及质量档次提高、价值量相应提高所带来的间接效益)。当前,国内外也有用直接还原铁等替代部分废钢冶炼高纯净钢的生产工艺,但是直接还原铁价格高昂(炼钢成本提高),不仅从经济角度难以接受,同时使用直接还原铁将延长电炉冶炼时间,不利于连铸流程的节奏匹配。综上所述,从质量、经济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综合考虑,可以认为电炉采用“铁水热装”替代部分废钢是当前特钢铁源优化的昀佳选择。(3)解决炼钢热铁水的主要途径当前生产铁水的成熟工艺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世界上已建成投产5套)。从前期工作的初步调研结果来看,两种工艺方案各有利弊,均具有可行性;尽管后者比前者的投资要大得多,但在集团资源一体化条件下,其上游原燃料(只用块矿/球团矿和块煤,不用烧结矿和焦炭)的供应渠道和成本压力比高炉工艺要低,同时,从宝钢集团(或者说从我们国家)开拓环保型炼铁新技术的战略高度,选择熔融还原炼铁方案是比较适宜的。3.2.2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力,昀终集中反映在其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及服务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及用户的满意度。针对特钢未来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国内特钢供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宝钢特钢本次产品结构优化是以重组集团内特钢优势产品为背景,实施更高层次战略转移为目标,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加速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和国际化竞争力。3.2.2.1国内特钢供需结构的突出矛盾及趋势当前,国内特钢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是:“宏观供大于求,局部供不应求”,结构性过剩和短缺的矛盾正在扩大。我国特钢与先进国家对标,产品结构的昀大差距是:优特钢板带所占比重和“三高”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特钢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需求不相适应。(1)从品种大类来看,国内特钢生产仍以长材为主,2002年全国优特钢材产量中,长材约占90%,扁平材(合金钢板带)约占10%(工业发达国家特钢长材比例约占60%,合金钢板带约占40%);近年国内合金钢板带消费量和比例明显增长,2002年国内优特钢板带消费量已占优特钢消费总量约25%(国内自给率不足40%),大部分依赖进口;(2)从钢种大类来看,碳素类优钢(含碳结、碳工、碳弹)等一般产品早已供过于求;而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中档产品(特别是某些关键品种),近年需求增幅较大,国内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不足,或质量、性能不能完全满足用户要求,或尚不能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这部分“三高”特钢关键品种“九·五”期末,年消费量约350万吨,“十·五”期间的年需求量将增至约480万t,“十一·五”期间预计约560万t(按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有关资料,“三高”关键品种需求占优特钢材总消费量约20%测算)。3.2.2.2宝钢特钢产品结构向高层次转移的基本思路(1)策略为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宝钢特钢产品结构优化的策略是:贯彻重点发展特钢高端产品,高、中端产品齐驱并举的原则,确保品种发展和规模效益化。(2)目标a)钢种结构:合金比由目前61.1%提高到75%;高合金比由目前6.2%提高到26%;b)品种结构:板带比由目前1.6%提高到18%;深加工比由目前8.6%提高到23%;c)质量档次结构:高档产品比重由目前11.3%提高到45%-贯彻“人无我有”;中档产品比重由目前60.2%压缩为46%-贯彻“人有我优”;一般产品比重由目前28.5%下降为9%-贯彻“人有我新”。(3)产品结构优化的切入点a)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特钢高端产品-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钛合金和特殊不锈钢等高合金钢板带及长型材;b)做高做强具有一定批量规模的特钢关键品种-轴承钢、齿轮钢和工模具钢等高、中档产品;c)同步发展高附加值的特钢延伸加工产品-银亮材、金属制品、精密冷带和特殊钢管。3.2.2.3产品结构优化的主要举措以集团内特钢资源重组整合为契机,通过调整布局、淘汰落后,优化流程和要素配置,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速形成四条完整的特钢现代化生产线和四个
本文标题:宝钢特钢的国际化竞争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