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热一、单项选择题1.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日温差在1℃以内,属于:()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2.发热的病因最多见者为:()A.感染B.变态反应C.内分泌代谢障碍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3.内源性致热原的成分是:()A.矿物质B.糖类C.脂肪类D.白细胞介素Ⅰ4.临床表现为稽留热的疾病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B.败血症C.风湿热D.疟疾5.弛张热型伴有寒战者常见于:()A.麻疹B.伤寒C.病毒性肝炎D.败血症6.发热原因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可见于:()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血清病C.风湿热D.重度脱水7.体温39℃以上,日温差2℃以上,波动度大,属于:()A.不规则热B.稽留热C.间歇热D.弛张热8.驰张热体温一天内波动范围是:()A.不超过1℃B.发热无一定规律C.差别达2℃以上D.在3℃—5℃之间9.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无菌坏死组织的吸收B.结缔组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C.感染性疾病D.内分泌代谢障碍10.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不包括:()A.甲亢B.系统性红斑狼疮C.大量失血D大叶性肺炎二、判断题1.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提高10%,所以发热病人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2.发热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也是其他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3.发热时,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将产生负氮平衡,造成机体抵抗力的下降。4.发热可以使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抽搐。()5.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的。对于中等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但高热则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6.由于发热能够加重病情或者促进疾病的发展,所以对于发热的处理是应当及时退热。()7.在发热的过程中要及时地补充水、电解质等,特别是在发热的体温下降期。8.在发热的整个过程中,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9.临床上输血或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反应大多是由于污染内毒素所致。()10.白细胞介素-1不是内生致热原。()答案:选择题1.B2.A3.D4.A5D6.A7.D8.C9.C10.D判断题:1.(×)一般认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提高13%,而不是10%,所以发热的病人的物质消耗明显增多。2.(×)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也就是绪论中提到的基本病理过程。3.(√)发热时,病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尿氮比正常人增加2-3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将产生负氮平衡,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4.(√)发热可以使得机体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对于小儿来说,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不成熟,所以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的肌肉抽搐。5.(√)发热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的。对于中等程度的发热而言,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但是高热则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有资料表明,当体温是40℃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但是当体温42℃或43℃时反而下降。6.(×)对于发热时,热度不高而且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应当很快退热。因为有时中等程度的发热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发热还是疾病的信号,体温变化的曲线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7.(√)在发热的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特别是发热的体温下降期,因为此时机体大量的出汗可以导致机体的脱水。8.(√)在发热的整个过程中,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发热不高并且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不急于解热。9.(√)最常见的致热原是革兰阴性菌胞壁中含有的脂多糖,也就是内毒素。它的特性就是耐热性高,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10.(×)白细胞介素-1是内生致热原。
本文标题:发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8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