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传导政策决策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其他政策工具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利率其他指标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信用总量其他指标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监测和预警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所选定的操作目标,操作目标的变动影响所选择的中介目标,中介目标的变动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保持一般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相对不发生显著或剧烈变动。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发生和发展,一般控制在2%-3%。货币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充分就业通常指有能力且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找到适当的工作。■衡量:失业率(排除自然性失业)■充分就业之所以成为一个受重视的货币政策目标,原因在于较高的失业率一方面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经济资源的大量闲置将导致产出损失。一般控制在4%-6%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货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统一。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商品和劳务总量的绝对增加;还体现在效率的提高和结构优化上。衡量指标:GDP2017年中国GDP总量是80万亿约折合12.27万亿美元美国经济总量约为19.00万亿美元。如果不出意外,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一定超过美国。但是:2017中国14.0亿人美国3.2亿人。中国人均GDP0.87万美元美国人均GDP5.9万美元。供给侧改革:★中国目前已经处在经济拐点和人口拐点叠加的转型期,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速下降,传统的“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何最近习近平主席“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供给侧改革”的思想植根于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其鼻祖“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创造自身的需求,永远也不会产生过剩”,之后对该理论的延伸发展认为“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不需要刺激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货币政策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一国对其它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动态的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如3-5年)内的国际收支平衡。静态的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个年内国际收支保持基本相抵。(大多数国家采用)2017年我国外贸数据2017年,世界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下同)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对前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同步增长,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2017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5.5%、15.2%和16.6%,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8%。同期,我国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3.9%、23.4%和40.7%,均高于总体增幅。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矛盾与统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10%0%U1-6%U2U3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法统筹兼顾:通过适当的操作,使两个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能被人们接受的水平。相机抉择: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达到的政策目标。政策搭配:当同一种货币政策无法同时达到多种目标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当搭配以解决矛盾。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分类: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传统工具/法宝)选择性政策工具其他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张的货币政策——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特点:威力强大,作用迅速。易引起经济剧烈动荡。是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起作用的基础。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货币乘数↓→货币供应↓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1.调整频繁;2.有同有异;3.付息;4.近几年变化:自2012年5月18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使用较少。至2014年4月22日,为了支持“三农”,实施下调了县域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定向降准政策。5.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2018年1月新设。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1.调整频繁;2.有同有异;3.付息;4.近几年变化:自2012年5月18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使用较少。至2014年4月22日,为了支持“三农”,实施下调了县域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定向降准政策。5.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2018年1月新设。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为满足春节前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春节前后的各项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决定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在现金投放中占比较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春节期间存在临时流动性缺口时,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明确定向(大行)★定期(30天)★明确为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未来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将成为常态机制,以帮助熨平春节期间资金面波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的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借款——银行发放贷款——货币供应再贴现政策缺陷:央行处于被动位置;由于告示效应,易产生错误预期和决策;调节作用有限。我国再贴现政策的实践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再贴现概况:2008年以来,为有效发挥再贴现促进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以便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申请办理再贴现;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和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进一步明确再贴现可采取回购和买断两种方式,提高业务效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和国库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例:金融市场资金缺乏——买进证券向大众买进——导致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向银行买进——商行的准备金——扩张信贷——货币供应量多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人民币操作:1.现券交易——直接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2.回购交易——正回购、逆回购3.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到期外汇操作: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优点: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影响范围广。公开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并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央行票据发行的背景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CentralBankBill)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3年)。从国际经验看,中央银行通常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常备借贷便利两大类货币政策工具管理流动性。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SLF)是央行在2013年创设的流动性调节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特点:一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二是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三是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LiquidityOperations,SLO)的操作方式来调控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ReverseREPO),操作在七天期等品种工具之后,继续构建隔夜等超短期品种,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人民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简称MLF)。中期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并需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2014年9月,央行创设了(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所谓临时流动性便利,即TLF(Temporaryliquidityfacilities,简称TLF)工具。是央行2017年1月20日创设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与临时准备金动用(CRA)相似。一张图看懂SLF、MLF、SLO、PSL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分期付款的首付金额期限消费品的种类信贷条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
本文标题: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8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