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原子核的组成》教案1-新版
第三单元人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2课时原子核的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知道原子结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3.知道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学习重、难点: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同位素、核素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1、原子上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板书]原子核的构成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原子结构[板书]一、原子结构[展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1.0071.008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子质量之比)[讲述]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和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其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1、电量关系: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讲述]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原子的质量。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2、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讲述]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板书]3、原子符号:X[你知道吗]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解析:(1)C-12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或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用X表示为①O818②Al2427③Ar1822④ClCl⑤HH[归纳]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AZ351711AZ213111[设问]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那么我们怎样来称呼这些微粒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2后回答。[讨论与归纳]核素,H、H、H,分别用符号H、D、T表示。教学环节二:元素、同位素、核素[板书]二、元素、同位素、核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讨论]元素、同位素与核素有什么关系?[归纳](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2)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的原子。核素是指具体的某一原子。关系如图:[讲述]12C是一种核素,而不是一种同位素,12C、13C、14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注意](1)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和其它原子形成不同分子,如:D2O重水、T2O超重水。(2)同种元素的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个中子N个=(A-Z)个核外电子Z个核素1核素2同位素元素(3)同种元素的各种核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板书设计]原子核的构成一、原子结构1、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原子符号:X4、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二、元素、同位素、核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3、同位素: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原子AZX原子核质子Z个中子N个=(A-Z)个核外电子Z个AZ
本文标题: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原子核的组成》教案1-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68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