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人文完美结合
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人文完美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进入“北京周期”,冬奥会在筹办过程中不断攻关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示范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一批绿色低碳技术,使冬奥的场馆和设施环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体现完美的科技支撑。下面BoBo为大家介绍一下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几点期盼吧。破解造雪难题:确保赛事顺利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计划于当年2月至3月举办,近年2月、3月气温偏高,破解零上温度环保造雪难题,将保证赛事的顺利举办。近日,由北京大学张信荣教授团队承担的“零度以上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已研发出我国首套零摄氏度以上环保型人工造雪设备,并在延庆石京龙滑雪场建成中试示范工程,示范样机造雪量可达每小时6立方米。针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零度以上人工造雪的实际需求,课题组成功研制出0-15℃环境下人工造雪、储雪一体化装备,具有高效、低能耗等特点,样机造雪量达到2-3立方米/小时(可根据需求将造雪量扩大到80-150立方米/小时,以满足实际应用),雪压实密度为500-680公斤/立方米,制造的人工雪适用于赛道最上层,达到运动员最佳比赛体验要求。“冰丝带”:全球第一个智慧场馆“冰丝带”国家速度滑冰馆是冬奥会的新建场馆,屋顶为不规则的马鞍形,场馆将建设成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索网屋顶体育馆,其索网结构更符合绿色办奥的要求,其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的1/4,建成后形成约2万平方米的无立柱空间,预计2019年底交付使用。“冰丝带”采取全冰面设计,面积1.4万平方米,等同于一个田径场大小,是目前亚洲最大冰面的速滑馆。通过冰面的分区控制,可以满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班迪球6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要求,冬奥会结束后,它将能满足3500人同时上冰的全民健身需求。“冰丝带”最厉害之处是智慧型体育场馆,这一点体现在智通化观赛服务、智能化场馆管理、智慧化赛事组织三大方面。观众通过手机APP能实现无纸化入场检票、智能导引至停车位和场馆坐席、了解赛事特点解析和精彩片段回放。同时该场馆还设有智能化人脸识别安保门禁、智能消防控制、供配电控制等,此外,包括场地照明调节、温度湿度控制、物柜存取等也将实现智能化。“水立方”:摇身一变“冰立方”2022年北京冬奥会同时还将遵循节俭办赛的原则,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建成的场馆,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和跳水比赛场馆“水立方”,届时将变成“冰立方”,它将举行冬奥会的冰壶比赛。“水立方”将为此建设一块可移动、可转换的冰场。“水立方”将利用空腔降温技术,让空腔夹层内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并与室外空气循环,以此可有效降低空腔温度10℃,仅此一项每年可降低综合能耗120万千瓦时。应用“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方案,可以使用夜间较低电价制冷,存储在地下水箱内,白天再释放到场馆内,这一举措每年可减少夏季尖峰供电约30万千瓦时。延庆冬奥村:院落格局充满中国味延庆赛区将举办高山滑雪比赛和雪车、雪橇比赛,其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选址处于山体南坡,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等,工程技术人员研发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该系统能借助场馆地形,有效保护赛道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确保赛事高质量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赛道遮阳系统会根据太阳入射角和即时温、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遮蔽方式,做到对赛道冰面的全面养护。北京冬奥村贯穿了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格局,在景观中使用了“冰嬉图”。延庆分赛区的冬奥会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形式,传承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脉,使冬奥建筑与当地环境相得益彰。延庆冬奥村采用了山地村落的分散式、半开放院落格局,自北向南顺地势而建,与周围山形水势“对话”,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神韵。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中还将有更多科技和人文结合的地方,小伙伴儿们跟BoBo共同期待四年后的盛会吧!盼望2022年,相约北京,一起见证辉煌时刻!
本文标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人文完美结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0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