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普通发展学》-第七章-贫困与发展
.1第七章贫困与发展贫困的概念与测量贫困与发展相关理论中国农村贫困与发展实践城市贫困.2贫困与发展一组数据2005年,全球贫困人口数量为14亿(世界银行,2008年),占全球总人口的22%左右2013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为1.28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0%.3一组图片.4第一节贫困的概念与测量一贫困的概念(一)贫困概念演变朗特里1899年提出了“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1979年,汤森提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1981年,阿马蒂亚森看来,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或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和真正含义是由于贫困人口获取收入的能力受到剥夺以及机会的丧失,低收入是导致贫困人口获取收入能力丧失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疾病、人力资本不足、社会保障系统的失灵、社会歧视等都是造成人们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5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贫困被认为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这里所谓的“最低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的支出,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如医疗卫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产资源的获得情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能力贫困的概念,能力贫困是指缺乏在教育、医疗和营养三个基本的人类发展方面的能力;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能力贫困概念扩展到人类贫困,人类贫困是指“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限制了人的选择”。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贫困则被理解为:“穷人生活在没有最基本的行动与选择的自由的境况中,而这种自由是使他们生活改善理所当然应具备的。通常他们缺少必要的食品和住房、教育和医疗,以便使他们能过上所有人都向往的那种生活。面对疾病、经济混乱和自然灾害他们十分脆弱。同时他们经常遭受国家和社会的不公正对待,在涉及决定他们生活的重大问题上没有发言权”。.6贫困的内涵1)收入不足2)资源不足3)能力缺乏4)脆弱性贫困的特征1)缺乏性:贫困直接表现为低收入、缺乏物质和服务,直接有效需求不足;2)相对性:不同社会的贫困标准是不同的;3)综合性:贫困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权利、能力、社会设置等多方面.7贫困定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的基本需求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标准,缺乏基本的发展能力和权利,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排斥的边缘状态,在面临风险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生计模式非常脆弱的社会现象.8(二)贫困的类型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条件:①贫困线位于仅能满足生活的需要②贫困者的消费计算和他们的生活模式有严格意义上的规定③概念不与社会整体收入发展水平相关,只作客观的衡量比较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条件:①确定相对贫困要与其他社会成员比较②其是一个动态概念,标准随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③其反映的是社会不同成员间的差距和不平等④其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9(二)贫困的类型2、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与发展型贫困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区分生存型贫困人口是一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下的人口,表现为最低的生活条件都难以满足。温饱型贫困表现为人们基本解决了温饱,但生活水平依然很低,经济上还相当困难,抵御灾祸的能力较弱,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的状况。发展型贫困是指在稳定解决温饱之后,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对贫困。.10(二)贫困的类型3、根本性贫困、诱发性贫困和意外灾难性贫困从引发贫困的原因上区分根本性贫困是指资源短缺引起的贫困。诱发性贫困是指由一种严重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引起的,这种制度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口受到剥削;意外灾难性贫困是指由于一时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等引发的贫困。.11(二)贫困的类型4、初级贫困和次级贫困英国社会学家朗特里提出初级贫困实际上相当于绝对贫困,不过它更强调贫困的客观性,也就是生存资源的绝对缺乏。次级贫困更强调导致贫困的主观因素。朗特里认为次级贫困是由于不当的消费行为所导致的.12(二)贫困的类型5、过渡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从贫困状况持续的时间上进行区分个人或家庭由于意外损失、失业、特定时期内供养人口过多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收入的下降或开销的增加,从而有可能使其生活水平下降,陷于贫困,但是随着相应条件的改善和风险的消失,个人或家庭又会很快摆脱困境,过上正常的生活,这种在特定时期内陷于贫困的状况可以看做是过渡性贫困。持续性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摆脱其贫困地位的一种情形。.13(二)贫困的类型6、公开贫困与隐蔽贫困从贫困认定和测量的角度来区分公开贫困是指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隐蔽贫困是指难以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14(二)贫困的类型7、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对贫困的成因进行区分制度性(结构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困状态。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再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15(三)贫困研究的不同学派空想社会主义古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发展实践.16空想社会主义.17古典经济学.18发展经济学.19制度经济学.20福利经济学.21社会学和人类学.22发展实践.23总结从古典经济学家使用财富的多寡、发展经济学者使用资本不足、福利经济学家使用福利缺乏和不足到社会学者和发展实践者从贫困群体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等非经济因素来分析和考察贫困产生的原因从关注贫困群体的“缺乏”和“不足”到肯定其也同样拥有“资产”和“能力”,从宏观的讨论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状态到微观到社区、农户甚至个体层面观察贫困者的行动,从以将贫困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到鼓励贫困者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24二贫困的测量主要方法货币法指数法参与式贫困评价法.25货币法:贫困线法.26货币法:基本需求法.27货币法:恩格尔系数法.28货币法:马丁法.29货币法:线性模型支出法.30世界银行贫困线人均消费1.25美元/天,1美元标准人均消费2.23美元/天,2美元标准.31.32我国的官方贫困线•199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根据世界银行所推荐的方法系统测定农村贫困标准,具体方法是:一是根据低收入人口的实际食品清单和食品价格,确定达到人体最低营养标准(即每人每天热量2100大卡)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即食物贫困线);二是根据回归方法计算收入正好等于食物贫困线的人口的非食品支出,把这部分非食品作为非食物贫困线;三是把食物贫困线和非食物贫困线相加作为绝对贫困标准。.33–1997年重新使用此方法进行了测算,其他年份根据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更新。–我国确定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的方法是与国际接轨的,但根据此方法确定的我国农村绝对贫困标准在国际上被称为低贫困线,仅仅是指能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等最基本支出。收入水平在这一标准周围的农户仍难以解决发展的问题。–因此,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根据国家扶贫规划需要制定了低收入人口标准,基本方法是在上述食物贫困线的基础上,按低收入人口生活消费支出中的60%应是食物支出的比例计算的。.34我国的官方贫困线.35我国的官方贫困线.36我国的贫困县.37•和贫困线相关的几个概念–贫困发生率是用来计算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量,忽略了贫困密度以及贫困人口低于贫困线的程度,不考虑与贫困的距离,对收入变化反应不敏感;Ph=q/N(q贫困线以下人口数,N特定区域总人口)–贫困深度指数有时也被称为贫困缺口,是用来计算贫困人口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距离,该指数虽然对贫困人口的收入变化反应敏感,但对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不敏感Pi=(Pl-Ia)/Pl(Pl为贫困线,Ia为贫困线以下人口的平均收入)–森指数用公式表示为:P=H·[I+(1-I)·G]。P是贫困指数,H表示贫困人口的百分比,G是贫困人口的基尼系数,I是贫困人口收入差距的总和(即贫困人口的收入距贫困线的差距的总和)除以贫困线.38(二)参与式贫困指数•内涵:选择若干个能够综合反映贫困特征的指标,进行数据调查、赋值、分配权重,根据特定的计算公式得到能够说明调查对象贫困程度的数值。•重要性:改变了传统贫困测量中自上而下的方式,让贫困群体自己参与到贫困的测量过程中,贫困群体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尊重和实现。.39参与式贫困指数的计算步骤:1.贫困村识别指标的确定(3类8指标)指标类别指标指标含义生活状况人均年粮食产量平均每人一年生产的粮食总量,以斤计人均年现金收入平均每人每年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现金收入,实物不作折算,以元计土石房农户比重住宅的墙体结构以土石为主的农户比例,以百分比计生产生活条件人畜饮水用水的持续性得不到保障的农户的比例,以百分比计自然村通电率通电的自然村的比例,以百分比计自然村通路率道路至少能通机动三轮车的自然村的比例,以百分比计卫生与教育妇女长期患病率全年因病不能从事生产性劳动三个月以上的女性劳动力占全村女性劳动力的比例儿童辍学率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中不能上学的儿童的比例,以百分比计.402.指标权重的确定第一步:对各类指标的权重进行测定第二步:对每类指标中的各个指标进行测定3.指标标准化处理需要将各个指标的分值都转换为能统一表示贫困程度的同量度单位4.贫困村确定的基本数据收集确定完各个指标分值后,调查各个村的具体指标的平均值,收集、汇总、上报.415.参与式贫困指数的计算公式:PPI=20×((Ii×wjk)×wj=20[w1(I1×w11+I2×w12+I3×w13)+w2(I4×w21+I5×w22+I6×w23)+w3(I7×w31+I8×w32)]其中,20是常数;Ii为8个贫困指标,i=1~8;wj为每一类指标的权重,j=1~3;wjk为8个贫困指标的二级权重,k=1~3。w1+w2+w3=1;w11+w12+w13=1;w21+w22+w23=1;w31+w32=1.42例如.43(三)参与式贫困评价•它不倾向于设定一个固定的指标体系,而倾向于采用一种更开放的、易于贫困人口所接受的方式和指标,来展示和反映他们亲身体会的真实的贫困的各个方面。•参与式贫困评价的的具体操作方法•1.评价对象:•贫困人口和社会边缘人口,如妇女、老人、儿童、少数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44•2.参与式贫困评价的内容–经济:家庭财产、收入来源、人均收入、食物安全、家庭支出;–社会/政治:参加选举与被选举、意见表达、社会交往、组织情况;–文化教育: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知识和技能、儿童入学率、入学门槛(包括学费、学校远近、师资情况和学习设施等)、培训与职业培训等;–健康:疾病及其控制、人均寿命、营养、生育观念和妇女生育保健、医疗与保健门槛(医护人员数量与质量,医院和诊所的数量、质量与远近,病床数,医疗与护理费用等);.452.参与式贫困评价的内容–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和饮用水供应;–环境与生态:室内环境和家居环境(市内通风情况,家居能源使用,如烧木柴、植物、煤炭、沼气、煤气或用点,厕所情况,家畜喂养方式,饮用水和清洁用水情况等)、社区生态环境(风蚀水蚀,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土壤退化,肥力下降,耕地减少,森林或林地减少,空气、水面和土地污染等);–资源获得与控制
本文标题:《普通发展学》-第七章-贫困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73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