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整顿企业的思维、规划、执行及检讨
整顿企业的思维、规划、执行及检讨「整顿的思维应做慎密的考量,并从而导出较周全的整顿计划…做好妥慎的规划,研订具体改善措施及其执行进度……必须贯彻执行,遇有阻碍执行的石头,必须设法搬开,改善措施执行后的成效检讨,务应群策群力的认真且切实的进行。总之,整顿有其迫切性及时效性,并应获致显著的成效,否则断送了企业的生机,岂仅只是单纯的结束营运而已」。■退休人员戴钦松不论是公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只要宣称将进行整顿,内部员工难免惊慌失色,甚至颇有草木皆兵的感受,而最直觉的反应莫过于会不会裁员减薪,幅度有多大,还有那些权益会受影响…等等。倘若公布的整顿策略,让员工觉得冲击非同小可时,一阵免不了的骚动必然随之发生。一般而言,由于民营企业的员工较少法律的保障,顶多照劳基法或内部规章处理,因之较易引发激烈的抗争,至于公营企业的员工可援用的规定较多,诸如内部规章,主管机关对所属事业的统一规定,曾经实施的优惠案例、劳基法……等,惟反弹的声浪仍是屡见不鲜,反弹与抗争是初期的现象,乃是权益受损可预见程度后引发的钢性阻力,可是整顿尚涉及诸多制度的变革或相关措施的推动,是以整顿工程进行期间,仍会持续发生或多或少的柔性阻力,两者均不可忽视其对整顿成效之影响,为期整顿顺畅地快速进行,并能渐次达到预期的成效,务应关注可能遭遇的阻力,及设拟化解阻力或减少阻力的解决方案,亦即在整顿的思维上应做慎密的考量,并由慎密的思维导出较周全的整顿计划,对于计划执行的布局更应注意轻重缓急的优先级,及由点而面的展开,并应定期检讨考核执行的成效。兹就整顿计划的思维、规划、执行的布局及检讨成效等做简要的说明。一、慎密的思维公营企业的整顿通常多由主管机关下达命令,主要系因公营企业的主持人均由政府指派,经营的成绩即便是不佳,甚至被外界指责「经营不善」,却未必会被更换,因之历来顶多做些改善措施,或拟订一些管理革新方法,能勇于自行进行「整顿」者,尚属乏例,而被动的由政府下令整顿者,乃是惯例,更妙的是,遇有民代严重关切时,整顿的积极性,立刻会转变为迟缓性,或展延性。至于民营企业的整顿,一般均是自发性,主要是主持人必须负经营成败的责任,其董事长系由董事会选任,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通过后聘任(公营企业虽亦有类此的任用程序,却只是形式而已),总经理一旦发现整顿有其迫切性及必要性时,即会发动进行整顿计划,由于被动性系依指令办理,在整顿的思维上尚需配合「上意」,但自发性的办理整顿时,较富有创意的思维,前者的思维难免受到或多或少的掣肘,后者的思维则可海阔天空,兹将整顿思维之重点分述如次:(一)从救亡图存出发,求立竿见影之效面临必须进行整顿的企业,必定是已发生重大的累积亏损,负债累累,资本结构异常脆弱,其所以如此,或因:经营团队不健全;管理阶层欠缺经营理念;不合宜的规章制度,执行上又发生偏差;上行下效;内神通外鬼;派系林立,争权夺利;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乡愿成习;得过且过;积非成是;决策粗糙、错误;授权成了滥权;资源浪费,控管无方……等诸多因素造成,如此的企业病症,可谓百病缠身,求一剂「仙药」化解诚然不易,必须厘清各种病症,逐一对症下药,由于整顿必须争取时效,并须获致立竿见影之效,当应善用重要性原则,优先选择较重大的缺失,进行彻底的改善,俾资短时间内将大幅亏损缩减为小幅亏损,再予转亏为小盈,然后力求获致合理利润,进而恢复正常营运,在继续改善经营体质下,终将自力改善资本结构,从而迈向经营发展的愿景。近年来,享誉经济奇迹的台湾,发生不少挖空财务的企业,这是「企业猝死症」,因其财务的大失血,企业等同患了「败血病」,改善岂仅是无时间,更无空间,救不了亡,也无法图存,此种企业若仍论及整顿,恐怕十足是自欺欺人。笔者要强调的是,值得整顿的企业,必定是尚有可改善的空间;虽然有急迫性,却还有足供因应的有限时间;纵使已知有某种程度的阻力,尚可设法克服;企业所患的是多元病症并非无药可医的绝症。(二)从资料分析切入,研判问题所在凭空无法知悉企业究竟有什么问题,营运的资料不难理出蛛丝马迹,俗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顿之始,必须先搜集各种可用的营运相关数据,予以整编成管理报表后,再据以深入分析及应用。大体而言,报表显示出的异常项目,即是发现问题的依据,要解决问题,便须要深入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理出异常问题的确实原因,应即研谋具体改善措施,并贯彻执行,为了验收改善成效,必须定期追踪成果的检讨概况,如是一步一脚印的落实进行,整顿的工作才不致流于形式,成为空谈。评论管理缺失最忌无数字左证,常言:「让数字说话」。时间数列的历史性数据,不但具可用性,更具证据力。异常项目的非正常数据,总是隐藏着或多或少的缺失,历经追查改善,成效自然显现。笔者为阐述数据在管理上的重要性,及权威性的数据可由会计部门提供应用,前于民国七十一年间在主计月报曾发表一篇「管理靠数据,数据靠会计」,就企业内部而言,经营活动的数据与钱相关的均汇集到会计部门,并透过会计作业的处理,而反映在会计信息上,因之会计部门不但要研编必要的财务报表,更应配合管理需要研编具实用性的「管理报表」,及提供各有关部门运用,而部门主管亦应具有「看报表管理」的能力,此外报表应避免过多,否则令使用者「临表涕泣」时,报表可能被视同一堆废纸。(三)从整修制度展开,健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讲究法治,不能采人治,因之必须制订管理制度。无管理制度之运作,必然缺失重重,惟有管理制度未必然无缺失,假如执行制度发生偏差,或制度本身有缺失时,一旦形成合法掩护非法,恐怕有制度的缺失较无制度的缺失严重,原因无他,因为制度成了违法的护身符。制度不能成为万年不变的制度,应配合业务需要做必要的修正,以免僵化的制度影响经营运作。由于「人是有智慧的动物」,有小聪明的人最不习惯遵循制度,比较喜欢驾驭制度,因之作业上往往偏离制度,而滋生制度执行的偏差。倘若制度本身有漏洞,或规定有模糊不清的,此辈人物常能善用得宜,因此,只要发现制度之援用,已然发生弊端时,宜即做适当的修正,以资防微杜渐,否则易扩大缺失,积重难返。总之;管理制度如有欠缺,固应速做补订,如有漏洞或配合业务需要,应及时妥予修正,以期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根除弊端,并让有效的制度化管理,开拓整顿的坦途。(四)从重大缺失着手,强化整顿决心决定进行整顿之企业,一般都在事前做好规划工作,对于各项缺失及应采取的改善对策亦必拟妥可行方案,甚至可估计预期达成的目标。鉴于整顿必须争取时效,更需快速获致可观的成效,当须考量选择最大缺失项目进行,也就是做到俗云的「打蛇打七寸」,先堵住大漏洞。由于缺失的大小,影响亏损的程度不同,且缺失愈大,改善愈能彰着成效时,对既得利益的冲击也愈大,可预见的阻力亦必甚大,姑不论阻力来自何方,决策者或执行者均不应受阻而呜金收兵,除非改善措施失当或有瑕疵,强而有力的贯彻执行,应是「强化整顿决心」的告白,否则成了软脚虾,一切的努力将化成空谈,而企业的生命亦将无可避免的伴随延续的缺失步向终结一途。急需整顿的企业,因大小缺失聚集,若全面性的同时进行改善,繁杂之余,将陷入事倍功半,由点而面的采重点式的推进,较易专注精神投入改善工作,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二、妥善的规划「整顿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改善成效卓著的企业,必能脱胎换骨而浴火重生,反应,改善成效不彰的企业,结束营运只是迟早的问题。切记整顿工程乃是浩繁且艰巨的工作,必须慎之于始,不论研提的是「整顿方案」,或「整顿计划」务应做好妥善的规划,其重点工作分述如次:(一)汇集有关营运资料,并予研编分析用的报表常见的财务报表中,静态的资产负债表系表达某一时日的财务状况,而动态的损益表则系表达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两表并具关联性。由于各表均系以会计科目表达,虽亦可看出财务的问题,或损益的异常状况,仍不易了解各项缺失所在,须藉助于相关营运数据整编而成的管理报表深入剖析,亦即供分析运用的数据必须从财会数据延伸至业务数据,将数据化(金额)与数量化的业务资料配合。整顿前必须先行诊断,诊断必须援用有用的营运相关数据,此等数据经格式化后,异常情形即可渐次浮现,让数字说话。惟必须注意的是,格式化的管理报表,应兼顾一表的多元用途(将重要相关的数据并列),及配合分析需要,避免报表众多又杂乱。(二)从报表分析,厘清企业病症,并就缺失大小排列处理之优先次序陆续整编的管理报表,进行分析时,应秉持客观的立场及排除任何的干预,小人的作弄,经严谨分析而发现之缺失,仅只是合理的怀疑,必须进一步的追查有关数据,或查考制度规定是否执行偏差,抑或制度本身有缺失,只要左证充分,即能确认缺失的存在。缺失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有程度上的差异,一般而言,要进行整顿的企业,其重大缺失应不至于太多,从事紧急救治始有一线希望(倘若重大缺失成串,有如并发症引爆时,整顿必然罔效,应是破产前的征兆),因此值得整顿的重大缺失,优先改善后,极易恢复正常营运,例如某公司开业营运约五年,八十三亿的资本额竟然亏掉了七十一亿,每月又以亏损一亿五千万的速度迈向可能终结营运的险途上,在紧急研析及采取两项具体改善措施下,短时间内有效的扭转营运颓势,改造了企业的命运,其一为修正外包制度,使每月支付的外包费用由一亿四千余万元,降为不到四千万元,彻底切除了浮滥的外包作业;其二为进行库存计算机化作业,使累积达八十七亿的库存材料,在管制任意采购及优先利用库存要求下,快速的降至约四亿元,年节省利息支出约十亿余元,仅上述两项重大缺失的改善,即节省支出达二十余亿元,可见整顿的进行,应做轻重缓急的选择,才不致乱了脚步。至于小缺失,虽不急于处理,可也别忽视,因密密麻麻的小缺失,亦能随时间的增长而扩大,俗云:「姑息可以养奸」,仍有必要安排时间逐一清除,俾免除后患。由分析及追查进而确认缺失,乃系发现问题,并非制造问题,因之,必须设法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针对缺失研提具体可行的改善措施,由于整顿要求速效,在改善措施的思维上务必要力求周详,且尽量提列多重方案,俾利选择执行,或同步执行。(三)检讨及整修管理制度企业实施制度化管理后,之所以发生缺失,并日积月累的严重到必须进行整顿,主要系因:未重视亏损的原因分析;将亏损原因推诿于外在不可抗力因素;管理阶层不懂「报表管理」;制度不齐全,有欠缺未订者;已有的制度存留缺失;制度执行上发生偏差…等所致,在整顿计划中,同步进行管理制度的彻底检讨及整修工作,的确是相当辛苦,鉴于管理制度系各项作业之依据,故改善措施涉及制度面者,必须做下列的考量:1.缺失源自欠缺制度规定,或现行制度漏未规定者:在作业无规范可循下,必然是各行其道,各凭本事,更易积非成是;除应实时改善已知的缺失外,必须加速完成制度的补订,或修订制度补漏。2.缺失源自制度规定不合宜者:制度本身规定不明确,或规定的执行易衍生弊端时,极易被有心人乘机利用,致形成「合法掩护非法,由于此类缺失最容易引发争执,各持见解,为排除由制度产生的缺失,藉期亡羊补牢,应实时办理制度的研修,以免缺失改善后,制度仍留有机可乘之弊,蚕食鲸吞之后果将更加严重。3.缺失源自执行发生偏差者:制度执行上发生的偏差,可能导因于故意不依规定执行,或积习已深难以接受制度,抑或对制度不求甚解且曲解制度,类此人为因素造成的缺失,更具严重性,语云:「有良好的制度,必须有适当的人去执行」,另具居心之辈,通常在援用制度上最有本事搬出各种借口、理由、说词,用以辩解其弹性运用制度之能事,其实说穿了,还不是背后有其欲盖弥彰的既得利益,由于此等缺失均系自主性的操纵制度,勾结舞弊莫此为甚,为有效防杜,应适时就缺失予以矫正,若遭遇执意借故抗拒不配合改善者,应设法进行「不换脑袋,必须换人」的策略。4.研订整顿预计时间及工作进度:由于整顿工程浩大,且涉及各项作业之改善,必须争取时效及获致显著的成效,因之参与整顿工作小组的成员,在整顿计划中,除了插集汇整必要的数据,研析缺失所在,研提具体改善方案,探讨管理制度偏失及研修,追踪改善实际执行情形等之外,尚应针对一切工作项目就预定的期间内,做最佳的时间分配(由于选定的整顿项目各自独立,只要作业人力足够,最好采取多项分头同时进行),并应责成专人严格
本文标题:整顿企业的思维、规划、执行及检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