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作者:杨扬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邹丹稳定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策略研究2009香港是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商业、贸易中心,也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然而近年来香港周边珠三角港口的迅速发展,使得香港航运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消失,香港和内地港口,尤其是珠三角港口的竞争关系逐渐显现出来。香港港口集装箱量增速放缓,内地经香港中转量下降,航运及物流相关产业出现加速向内陆迁移,香港港口高价格的外部效应日趋显现,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而香港航运是促进香港发展、繁荣与稳定的要素,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和在香港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对稳定香港政治时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必要稳定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明确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推进香港港口的转型升级。br 本文归纳了国内外对国际航运中心方面的研究,对国际航运中心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介绍国际航运中心概念与形成条件之后,总结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过程,介绍了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状,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了香港航运中心地位的下降趋势。香港航运对于香港政治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故而论文分析了稳定香港航运业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衡量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状况,引入集对分析方法,在一个比较宏观的层面上,选取了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公认的六个国际航运中心进行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重点对一级指标的分项和总项进行了评价,在香港与其他航运中心的类比中明确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宏观评价之后,结合香港的具体实际状况,在一个微观层面上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即香港航运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SWOT分析汇总之后,找出了合理的战略方式。结合前面的分析,论文在微观与宏观层面上提出稳定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改进方法,即与内地港口互赢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并进行航运中心的转型与升级,建立“价值大港”,为香港未来经济整体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期刊论文姜蕾.JIANGLei上海港物流建设的SWOT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而物流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正是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上海港的物流建设进行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上海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3.学位论文高洁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研究2004上海港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并已将深水港的港址选定在杭州湾口长江口外崎岖列岛的大、小洋山上.然而,上海周边的其他港口也都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发展计划,目标直指东亚枢纽港这一地位.由于一个区域基本上只可能有一个集装箱枢纽港,因此,能否在这种竞争中取胜是关系到上海港今后的长远利益.该文的研究就是基于这种背景展开的.该文首先研究了一般的竞争力理论和评价方法,并将集装箱港口的竞争力界定为狭义范畴上的港口产业竞争力,是关于上海港与其他港口在集装箱运输上的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其次,该文分析了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格局,使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港的竞争战略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该文第三章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集装箱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分为三级,从港口内部条件、港口外部条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战略竞争及持续发展能力四大方面来综合考虑集装箱港口的竞争力,以此作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的依据.为了使上海港明确主要竞争对手,将精力集中在和主要对手的竞争上,该文在第四章综合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对上海港以及周边可能会对其构成威胁的集装箱港口进行分类研究,最后得出了和上海港同处一类的港口有釜山、高雄和深圳港,这类港口可以定位为区域性的集装箱枢纽港.最后,为了进一步明确上海港在同类集装箱港口中的竞争地位,该文在第五章使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上海、釜山、高雄和深圳港的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排序,排序结果是:在四个港口中,釜山港的竞争力最强,上海港其次,深圳港第三,高雄港最后.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上海港的优势在于其腹地经济非常发达,且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其最大的弱势是港口的水深条件和码头通过能力.此外,上海港的中转率也很低.但总的来说,上海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随着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上海完全有能力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该文最后为提升上海港的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4.学位论文刘旭青岛港口竞争力研究——以我国环渤海港口竞争为背景的分析2005我国现在已形成了华东、华南和华北三大港口群,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确定了在华东和华南港口群中的核心地位,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都已提上日程。但位于北方的以青岛、天津和大连三港为主的环渤海港口群中的核心港口尚未确定,三大港口为了争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龙头地位,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三大港口之间的实力差距都不明显,且在经济腹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货种结构等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所以三港在长期的竞争博弈中一直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青岛港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国际化大港,为了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打造,也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按照青岛港2001年提出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今年青岛港应初步建成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在此,有必要回顾青岛港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青岛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和其他主要竞争港口的竞争状况,探讨影响青岛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从而寻找提升青岛港口竞争力的途径就显得意义重大。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简要概括如下:第一部分,首先介绍港口竞争的基本理论,探讨港口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港口竞争的原因、层次、竞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通过对企业竞争力含义的总结和分析,将其引入到港口竞争中来,总结提炼出港口竞争力的内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后面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提升青岛港口竞争力的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首先简单介绍我国环渤海港口群发展现状,然后详细介绍青岛港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青岛港口经济发展现状,以对青岛港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为评价青岛港口竞争力、对青岛港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提供直接依据。第三部分,重点分析环渤海三大中心港口发展状况和竞争态势。通过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模型的引入,对青岛、天津和大连三港竞争力进行评定分析,一方面,可以发现青岛港在我国环渤海港口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具体的指标数据,可以从中探讨影响青岛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青岛港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最后,在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方法的运用,总结出青岛港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青岛港的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定位,并总结出提升青岛港口竞争力的六项具体措施。5.学位论文吴立豫上海港客运中心拓展水上旅游项目客运船型选用的研究200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客运对快捷、直达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航空的崛起导致水上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上海港的水上客运业务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上海港水上客运地可持续发展,转变思路,积极发展水上旅游是其必经之路。本文在对上海港水上客运和水上旅游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对上海港客运中心发展水上旅游业务的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上海港客运中心具有区位优势、交通条件、资源和大都会优势;而水上旅游景点规划落后、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滞后和缺乏水上旅游品牌景点是其劣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及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上海港客运中心发展水上旅游业务带来机遇:但缺乏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营销力度不足、长江沿岸其它客运港的竞争和缺乏对水上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则具有一定的威胁。在上述SWOT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基于回归预测和灰色预测的组合预测方法对上海港客运中心三条主要水上旅游航线的运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年间,上海港客运中心三条主要水上旅游航线的客流量将有较大的增长。此外,本文着重对上述三条航线的水上旅游项目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得出了上述航线水上旅游项目的最优方案,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本文指出应从政府政策支持、上海港客运中心自身的发展、风险控制、水上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加大营销力度等方面促进上海港客运中心水上旅游业务的发展。6.期刊论文宋晓春.黄庆波.SONGXiaochun.HUANGQingbo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定位-水运管理2007,29(8)为明确大连在东北亚港口群中的定位,概述大连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运输网络体系,认为大连已具备建立腹地型航运中心的条件,根据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SWOT分析的结果,提出大连地区应先着重建设腹地型中心,发展腹地经济,发展组合港模式,建设集装箱码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临港工业带,弥补腹地远距劣势,在腹地型中心较成熟的基础上,注重大连港的中转功能,与竞争港合作,构筑可服务于货物中转的集疏运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最终将大连建设为复合型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7.学位论文卫小明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方向选择谈口岸信息系统的促进作用2008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战略的核心基础。以2005年洋山深水港的建成投产为标志,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了不逊于任何国际航运中心的一流港口硬件条件。时至2007年,上海港的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突破5.6亿吨和2615万TEU,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初现。然而,比照当今世界公认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上海无论是在航运服务市场还是在国际中转、物流集散方面都还很薄弱,尚难副国际航运中心之名。即使是在巩固长江及沿海内支线箱、货源腹地方面,上海也正面临着周边国内外港口的激烈竞争。面对这样的局面,本文提出了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最优演进方向,以口岸信息系统为手段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设想。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本文首先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各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罗列,并借助SWOT分析法,明确了上海应向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方向演化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包括上海本身在内的多个港口口岸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口岸信息系统在航运中心建设和口岸效率提升中的支撑作用。最后,结合上海应向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演进的先期结论,提出了以建设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应用子系统为具体措施,完善上海口岸信息系统,并最终促进上海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具体建议。8.学位论文贾薇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战略规划实施策略研究2006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都至少有一个甚至多个国际大港。这些国际大港,特别是挂靠世界三大干线的基本港只有20-30个,加上众多支线港和喂给港,形成了全球航运链网,其中那些靠近环球和区域干线要冲的基本港逐步发展成为更大的中枢结点,即全球性或区域性航运中心。“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做出的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为大连整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历史使命指明了发展方向。大连作为东北地区传统的对外经贸窗口和国际物流枢纽,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和最宝贵的发展新机遇。目前,港航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于“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在认识上并不统一。应该说,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是相当丰富和复杂的,它涉及港口、城市、区域经济等诸多概念。本文正是基于此种情况,从明确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开始,阐述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总结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条件;简要叙述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过程,介绍正在发展中的三大港口群。在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下,利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大连建设航运中心的腹地环境和现实条件。首先从外部宏观环境看,分析大连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腹地经济环境和区域港口发展环境;从大连自身角度看,分析大连口岸基础与发展条件。结合内外两方
本文标题: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59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