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安徽工业大学)
教学基本要求1.定义组织行为学2.确定对组织行为学起作用的主要行为原则;3.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4.列出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的主要困难和机会;5.讨论为什么劳动力多元化会成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6.解释管理者和组织如何对待员工的道德困境问题;7.讨啡织行为学知识如何帮助管理者来激励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六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主要行为原则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第五节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转换输入输出环境环境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第一章导论1生产组织2互利组织3强制组织4小型组织5营利组织6公有组织政治组织商业组织功利组织中型组织非营利组织整合组织服务组织规范组织大型组织模型维持组织公益组织巨型组织公共组织私有组织组织的类型第一章导论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组织行为的种类:·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正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微观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个体行为人际与群体行为态度人格能力动机压力群体动力人际沟通领导行为权力政治行为冲突谈判第一章导论组织行为第一章导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的独立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相继在前苏联和东欧以及亚洲各地也有一定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在其代表作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科学的方法.以此代替以往凭借经验的方法;第二,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挑选,然后进行训练和教育以发展其技能,不能像过去那样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设法训练自己;第三,真心诚意地与工人合作,以确保全部工作都能按照已确立的科学原则进行;第四,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均等地分配工作和承担责任。(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在泰勒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管理只是其中之一项。这六项职能是:第一,技术职能,指生产、制造、加工;第二,商业职能,指购买、销售、交换;第三,财务职能,指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第四,安全职能,指维护设备与保护职工安全;第五,会计职能,包括存货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核算、统计等;第六,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反映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威:神授权威:是世袭得来而不是按能力挑选的,其管理单纯是为了保存过去的传统,神授权威的效率较差。感召的权威:则过于带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建立。理性—合法:的权威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才是最符合理性原则、高效率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2.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管理思想中对人的因素给予新的认识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所谓士气,就是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人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这便是组织行为学的由来。(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3.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第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管理学思想进人现代水平,其特色是把系统科学的观点应用于管理,以适应于生产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之应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把经验性的管理提高到科学化、数量化的水平。如运筹学、数学模型在管理中的应用、决策的计算机辅助软件等等。此阶段的理论众多,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另一渊源是心理学,尤其是工业心理学,它包括工程心理学:是由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而来的,它重视如何设计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的设备、工具、机器设计等),使工作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以减少工作者的厌烦和疲劳,防止发生意外的工伤事故。人事心理学: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选择及培训合适的人员、担负组织内的特定工作。心理学所研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等的测验工具,为人与事的恰当配合作出了贡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对群体的研究,对了解人际关系、群体内的意见沟通、群体的凝聚力.对研究非正式群体、人际关系对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影响等,都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和应用帮助甚大。(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场”是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著名行为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2、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勒温的理论被称为“场”理论。“场”是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所谓“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力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群体动力”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很大贡献。勒温的学生对于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3、社会测量学创始人是莫里诺。提出社会测量理论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填写问卷.让被调查者根据好感或反感对伙伴进行选择,并把这种选择用图表表示出来,从而使研究者可以根据图表对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社会测量学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二)心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4、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动机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人的动机、动机的激发都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而激励理论则构成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部分。第一章导论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图:组织行为学发展阶段及形态第一形态:1900-1930年代注重效率行政控制第二形态:1960-1970年代注重科学理性决策第三形态:1930-1960年代注重人际行为激励第四形态:1970-至今注重人本权变管理理性活动者社会活动者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1)多学科交叉性。(2)多层次性。第一层是个体。第二层是群体。第三层是组织。第四层是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把这四个层次结合起来,协调地加以研究。通过以上四个层面的研究,关键在于提高领导能力、执行水平、领导艺术,即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真正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全面提高组织的效率,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2.两重性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3.实用性其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应用性科学。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理论体系二、组织行为学的主要行为原则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一、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的分支。二、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系统。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侧重于组织系统。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人与机器关系的研究。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行为科学。此外,组织行为学还与政治学(如权力与冲突的研究)、人类学(如跨文化研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目的1、解释:当我们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为什么做某事寻找解答时,我们就是在寻求对事情的解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寻求解释也许在三个目的中最不重要,因为它出现在事实发生之后.然而,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某一现象,就必须从解释开始,然后才能通过对事物的理解来确定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第五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2、预测。预测的目的是针对将来的事件,它探寻当某一行为发生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3、控制。最有争议的目的是利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控制行为。例如,当管理者问到如何能让戴夫工作更努力一些?时,他就在关心控制了.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本文标题: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安徽工业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