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鄂S版四年级下册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陈嘉庚办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办学的艰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引导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假如给你一大笔钱,你想用它做什么?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指导生书写嘉;(二)品读感悟。1.初识陈嘉庚。(1)默读第1、2自然段,说说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他是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著名的大实业家。(加关联词)(2)谁能告诉我,陈嘉庚是靠什么取得了成功?17岁的陈嘉庚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吃了不少苦。他的成功是凭着(辛苦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才得来的。2.了解陈嘉庚。(1)默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陈嘉庚虽然身处异乡,但心系家乡,回到家乡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2)面对这情景,陈嘉庚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心理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你能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吗?(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是不行的。)陈嘉庚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非常担忧、焦急,他对孩子、家乡、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担忧,表明了他非常爱国。(3)他又是怎么说的?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语言描写)陈嘉庚准备拿出自己的积蓄办学,他的妻子同意他的做法吗?陈嘉庚又是怎么说的?“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4)学校办起来之后,陈嘉庚又是怎么做的呢?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行动描写)“静静地”可以看出陈嘉庚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不想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从中让我们感受到陈嘉庚对孩子们的爱,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5)陈嘉庚为自己的家乡办了很多学校,他常常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体悟?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对祖国深深的爱,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列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外国欺侮!(三)拓展研究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为你感到自豪!我要向你学习!我为你点赞!七、说板书设计陈嘉庚办学初识辛勤劳作诚信经营了解想心理描写说语言描写爱国做行动描写《陈嘉庚办学》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一篇鄂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陈嘉庚先生浓浓的爱国情,让生在领悟中懂得自己也应该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办学的艰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说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引导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说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假如给你一大笔钱,你想用它做什么?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指导生书写嘉;(二)品读感悟。1.初识陈嘉庚。(1)默读第1、2自然段,说说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他是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著名的大实业家。(加关联词)(2)谁能告诉我,陈嘉庚是靠什么取得了成功?17岁的陈嘉庚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吃了不少苦。他的成功是凭着(辛苦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才得来的。2.了解陈嘉庚。(1)默读课文三到九自然段,陈嘉庚虽然身处异乡,但心系家乡,回到家乡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2)面对这情景,陈嘉庚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心理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你能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吗?(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是不行的。)陈嘉庚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非常担忧、焦急,他对孩子、家乡、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担忧,表明了他非常爱国。(3)他又是怎么说的?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语言描写)陈嘉庚准备拿出自己的积蓄办学,他的妻子同意他的做法吗?陈嘉庚又是怎么说的?“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4)学校办起来之后,陈嘉庚又是怎么做的呢?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行动描写)“静静地”可以看出陈嘉庚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不想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从中让我们感受到陈嘉庚对孩子们的爱,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5)陈嘉庚为自己的家乡办了很多学校,他常常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体悟?我们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对祖国深深的爱,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列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外国欺侮!(三)拓展研究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为你感到自豪!我要向你学习!我为你点赞!七、说板书设计陈嘉庚办学初识辛勤劳作诚信经营了解想心理描写说语言描写爱国做行动描写《陈嘉庚办学》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本课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题后发散思维,自己提问题。例如:陈嘉庚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办学?在哪儿办学?是怎样办学的?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等问题,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我指导学生朗读这些重点语句,以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把理解内容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借助感情朗读帮助理解,另一方面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感情朗读。从而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迸发出爱国热情。在“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此时此刻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不足:1、设计的是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自读去感悟,但是在学生汇报时还是没有放手,在大框上还是教师提问牵着学生去回答。2、课堂上总是精彩与遗憾并存,课堂的预设和实际会有出入,引导学生说句子,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引导学生说自己凭借什么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的汇报还是跟预设有出入。3、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生生评价不够,学生自己说的过少,老师引导的过多,生的朗读不够,关键词没有抓好。努力方向:1、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急需提高,今后,还需要多看、多听,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2、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3、重视评价,拉近距离。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的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语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仔细聆听,发现其优点,同时也不能放过错误。作为有效的评价语,我想首先是评价要正确,我们教师的评价应对学生的发展有所启发。在学生的回答出现暗礁的时候,老师积极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取精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请其他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鄂S版四年级下册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4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