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1年中考复习课件: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记叙文阅读
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记叙文阅读语文2021中考总复习优化设计ZHONGKAOZONGFUXIYOUHUASHEJI内容索引知识梳理整合考题初做诊断考法必研突破知识梳理整合一、记叙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举例如《背影》内容概括: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二、小说三要素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人物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占主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等。情节情节是小说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完整的故事是由生动的情节构成的。环境社会环境定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描写范围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风土人情和时代特征等。作用: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题。举例:如《孔乙己》中“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第二段对咸亨酒店里长衫主顾和短衣主顾的描述,渲染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定义: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④表现人物性格;⑤推动情节发展;⑥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环境自然环境举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处是去哲尔赛岛游玩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处环境描写,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画,描绘了水的碧绿与平静,极其真切地暗示了他们当时渴盼与兴奋的心情,与明快的景物相映衬,相得益彰。既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又预示了在这穷人们理想的游览“圣地”将要发生的不平凡的故事。还有一段极其精彩的环境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这一段给人物的心境笼罩上一层阴冷而离奇的面纱,“天边远处”“紫色的阴影”“钻出来”,这里边隐藏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气氛,隐藏着金钱酿造的罪恶。三、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聚”,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散文分类叙事散文定义以记事为主。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背影》,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举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通过对自己在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和三味书屋启蒙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私塾教育的批判。抒情散文定义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等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其常用手法。举例朱自清《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散文分类哲理散文定义以发表议论为主,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举例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通过阐述两句描述人心灵的名言,从而得出“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的感悟,继而以三间小屋作比,对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又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表达了独到的见解,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精神生活的思想。四、记叙顺序顺叙特征: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举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而引发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插叙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间,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再接着记叙中心事件;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插叙与全文叙事不在一条线上,全文至少有两个故事。作用:①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举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我”与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儿时的闰土形象,与后面中年闰土的形象进行对比,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了铺垫。倒叙特征:①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落,将事件的结果或某个重要、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的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③倒叙是一条线索,全文只有一个故事。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举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先写“我”的母亲去世了,再接着回忆母亲一生勤劳的往事,最后写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和教导。五、文章线索定义指在串起事件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线索,对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极大的作用。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以时间的推移(1912年1月16日—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10月29日—11月12日)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及覆灭过程。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国内层层展开。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鲁迅的《社戏》一文,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突出了父亲为追求生活目标而坚韧不拔、自强自立的精神。涉及题型①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以标题为线索)②链接式或表格式填空,填写人物心理、故事情节、情感变化类题。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但需从文章中分析得来。六、记叙文人称第一人称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举例:如《孔乙己》一文中以酒店伙计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客观地叙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不幸遭遇,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第二人称定义:用“你”“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一般是以配角来做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为配角来叙述,以第二人称的思考模式与态度来评判主角,其实意在讲述隐藏主角的故事。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举例:如《一棵小桃树》中对小桃树的描述全篇采用第三人称“它”,但在“我该怎么感激你……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赞颂了小桃树坚强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第三人称定义: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他(她)”“他(她)们”的口吻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③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举例:如《皇帝的新装》采用第三人称,对皇帝的穷奢极欲进行大力渲染与讽刺。七、记叙文的写作手法1.常见的修辞方法修辞方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分析比喻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如同、好像、仿佛)乙(喻体)。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如2013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雪一化就有路了》第21题“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修辞方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分析拟人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如《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反复辨析: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作用: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的心情。如《安塞腰鼓》中“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无限赞美之情。修辞方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分析反问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作用: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抒情强烈。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如《带上她的眼睛》中“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这样的世界”的奇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夸张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有意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突出事物的特征。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如《皇帝的新装》中描写皇帝喜欢新衣时写道“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修辞方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分析排比辨析: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的特点。如《安塞腰鼓》中“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修辞方法辨析、作用及答题规范举例分析对偶辨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思相近或相反。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节奏明快。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的特点,强调了……的感情。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设问辨析: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
本文标题:2021年中考复习课件: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记叙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09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