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 推拿学(推拿专业班)
推拿简史•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方针政策,相继建立起中医院、中医学校(学院)以及中医研究机构,1955年重庆开设了首届西医学中医班,其中包括了推拿课程;上海于1958年成立了推拿门诊部,全国各地的推拿交流、讲学、科研活动广泛开展起来,各种手法流派得到充分挖掘,并推陈出新,如:一指禅推拿疗法﹑腹诊推拿法﹑脏腑推拿法﹑指针疗法﹑点穴疗法、内功推拿法等,按摩推拿事业步入新生。推拿的定义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防治目的的一种方法。推拿是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所产生的一门临床科学,始终遵循着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治原则。其治疗的作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2.改变有关的系统內能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而气亦滞。因此损伤后的机体必然出现相应的功能紊乱。某一系统内能的失调亦可导致该系统出现病变;而某一系统的病变也必然引起该系统内能的异常。推拿通过调畅气机,活血通脉,可对失调的系统内能进行适当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1.治病求本“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针对其最根本的病因病理进行治疗。“标本”是相对而言的,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显示出来,但有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地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⑴正治与反治⑵治标与治本2.扶正与袪邪3.调整阴阳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推拿基本治法推拿常用诊断法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泛,伤、外、内、妇、儿各科疾病无不涵盖其中,因此临床上要求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四诊合参,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必要的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症状,并结合解剖、组胚、生化等方面的知识,并与推拿临床诊断所特有的望、触、叩、听相结合,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以辨证施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选择相应的部位和手法进行治疗。望诊望诊在诊断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祖国医学的长期实践证明: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面部、舌部和脏腑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通过对外部的观察,可以了解整体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1.全身望诊首先望面部的精神气色、舌苔和舌质,然后望全身与局部损伤后所出现的各种形态。⑴望神色精神镇静自然,面色滋润者伤势较轻;精神萎顿,面容憔悴,表情痛苦,面色不华,伤势较重。五色对损伤主病为:白色主失血、虚证;青色主瘀血气闭,气血运行受阻;赤色主损伤发热;黄色主脾虚湿重,湿热阻滞;黑色主肾虚,或经脉失于温养。⑵望体态《灵枢·寒热病》云:“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指出肢体损伤及受风寒均可导致肢体活动不利,称之为体惰。注意观察体态,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骨骼及筋脉损伤,或因感受风寒致痹、致痿,可出现肢体活动丧失及各种保护性体态。如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呈前臂旋前,肘半屈曲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脊柱代偿性侧弯。望体态是骨伤科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应予重视。2.局部望诊⑴望肤色主要是视皮肤的色泽与外型变化。新伤出血者,肤色青紫,肿胀范围比较集中;陈旧损伤出血时间较长,肤色变黄,肿胀范围比较广泛;损伤后肤色青紫不断加深加大,为内部渗血不止的现象,应注意进一步检查或采取措施。青紫而红应防止继发感染,肤色失去红润而变白者,为血虚或血循受阻;损伤部位肤色紫黑,应防组织坏死。⑵望畸形严重的骨折、脱位及其他损伤,肢体或躯干可呈现出各种畸形。如肩关节脱位的方肩畸形;髋关节脱位的下肢外展或内收畸形;类风湿脊柱炎的后突强直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柱侧弯畸形等。⑶望肿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歌》云:“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损伤后经脉壅滞即出现肿胀。肿胀严重,明显可见青紫者,可能有骨折或筋断存在;肿胀较轻,稍有青紫或无青紫者多属轻伤。触诊触诊又称摸诊,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浅表病变在摸查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必须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骨骼损伤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1.触痛点触疼痛点和压痛部位。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压痛的范围、部位、程度如何,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者,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筋。2.摸肿胀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演化,进行诊断。3.摸畸形触摸患部出现的高凸、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4.摸异常活动四肢长管状骨损伤,不能活动的部位而有异常活动,表示有骨折存在。已经确定的骨折患者,断端仍有异常活动,表示骨折尚未连接。各关节出现的异常活动,多表示相应韧带的完全断裂。5.摸弹性固定感陈旧性脱位突出的骨头,在牵拉时有弹性移动,一般能够得到复位,关节损伤后发生粘连,牵拉时有弹性活动感者,可用手法使粘连得到松懈。6.叩远端以拳叩体表来测知患者疼痛部位的深浅和疼痛程度。或者于肢体远端纵向叩击以测知是否骨折及愈合的程度。推拿基本常识第一节推拿疗法的性质和特点一、推拿疗法的性质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刺激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加以特定的肢体活动,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二、推拿疗法的特点由于推拿疗法不同于以内服药为主的内治法,和针灸、药物外用等外治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推拿疗法具有很多不同于内治法和其他外治法的特点。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6.整复关节错缝、错位、脱位。推拿的双向调节作用•推拿既可放松肌肉也可恢复肌张力,促进萎缩的肌肉恢复肌容积。•推拿既可缓解肠痉挛也可促进肠蠕动•推拿既可降血压也可提高低血压•推拿既可舒缓神经治疗失眠也可提高神经兴奋性解除疲乏困倦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第二节推拿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骨伤科病证:颈椎病、落枕、环枢椎半脱位、肩周炎、肱二头肌长腱滑脱与肌腱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软组织急性扭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后期与脱位等。•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推拿的适应证•内科病证: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久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胆绞痛、心绞痛、糖尿病、中风病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阳痿、肥胖等。•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盆腔炎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儿科病症: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疳积、痢疾、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及小儿麻痹症等。•五官科病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声门闭合不全、假性近视、视疲劳、耳聋耳鸣、慢性咽喉炎及鼻炎等。推拿疗法的禁忌证•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结核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的局部。•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烫伤与溃疡性皮肤病的局部等。•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灶区。•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女性经期腹部和腰骶部或妊娠期不宜推拿。•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推拿的基本治法•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和法:和解之法•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通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推拿手法要求•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推拿手法要求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推拿手法要求•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本文标题:推拿学(推拿专业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00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