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拟制:版本:00项目版本更改更改时间版本状态1初稿2007/03/1400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杨国庆备注产品可制造性标准记分卡Rev002005/3/18产品名称:Item编码:评审时间:初样正样中试1中试2中试3量产1量产2量产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项目划分初样正样中试1中试2中试3量产1量产2量产3量产详细阶段研发中试可加工性标准PCBA可制造性标准详细阶段可装配性标准项目级标准测试装备标准项目得分75%黄色95%主要阶段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中试研发产品可制造性标准记分卡量产主要阶段项目编码:内部型号:12345678910111213研发过程可制造性问题汇总评审表序号发生日期问题描述责任人问题评审结论1415Rev.002007/03/14项目编码:内部型号:备注项目编码:内部型号: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研发过程可制造性问题总结报告责任人预计完成日期问题类别序号发生日期问题描述建议或已采取措施问题等级202122Rev.002007/03/09备注研发过程可制造性问题总结报告实际完成日期问题状态总的分数符合项目的总分数得分27782.9%公式=符合项目的总分数/总的分数75%黄色95%优先级A=5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很高的影响)颜色分级:优先级B=3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比较高的影响)绿色:优先级C=1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很小的影响)黄色:备注:红色:符合状况为Y此时完全符合应得分数等级为A1=5,B1=3,C1=1符合状况为N此时是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此时应得分数应该符合点数比例来评比A2=3,A3=1,B2=1,B3=0,C2=0符合状况为N/A此时是无关项在应得分等级处不填,最大分数无关,得分为零,不影响评比产品名称(Item编码):评审时间:项目制程站DFa需求必备的条件DFa符合状况(Y,N,N/A)1零、部件装配操作空间合适1)留出工具平面操作空间(给出常用工具的操作空间尺寸范围);N/A22)在操作的深度方向不小于工具伸入长度附加上工具的可伸入长度(给出常用工具的操作空间尺寸范围);Y33)满足平动和转动的空间要求;N4零、部件装配方向合理1)工序(或零、部件)的装配方向尽可能少;52)尽量采用从容易操作的方向进行装配(正面或从上而下);63)尽量避免从下方装配或倾斜(大于15度(待定))操作;74)装配要避免反手装8零、部件装配避免交叉作业1)调整任一零、部件时,不必拆卸相邻件;92)采用“并联安装”方式(如UPS模块关联零、部件的设计要有取防转措施);103)多采用预装配的组件;(另:结构件散件来料注意区分打包);11零、部件是否能自定位1)在主装配体和零件上设置定位、定向等装置,避免不必要的装配工装;122)使零、部件装拆容易;133)特殊装配的环节提供工装;14调试窗便于观察和操作1)满足调测用仪器仪表以及工具的操作空间;162)留有观察孔位置17对装配工艺流程要求合理1)组件可以独立装配和检查20对生产设备要求合理1)采用通用工具进行装配(生产部门提供常用工具清单);212)减少特殊工装设备;22对栈板和电梯的要求合理1)栈板尺寸和形状满足叉车要求;243)整机包装设计考虑操作安全因素或有安全操作指引;25装配1)整机筛网尽量采用整件安装,(合理分割成多块的除外),以提高操作效率;273)装配时需要拆卸的结构件(如挡板、连接柱等),不要装在机柜上,应直接散件回货。或设计成容易拆卸的模式(5分钟以内可拆下),机柜级如侧门等注明散件回货(具体操作方法有待生产工艺及制造进一步沟通确定);284)需要粘贴装配的部件、标签不易脱落/翘起;29安规1)针对柔性系统,在拟制整机装配工艺指导书时一定要将标签(如CE标签)的内容与位置描述清楚(图文并貌);302)重要的按钮/开关/手柄应有防误操作装置/提示标识,或不易被触动;32可运输性(吊装、插车、扣手位)1)整机吊装结构合理;332)整机叉车运输方便;343)有抠手位置,便于搬运;354)建议生产部门给出变压器等重型器件安装空间的指导意见(单边30mm);365)重型器件安装方式和工具(生产部门将给出指导意见)(空调采用吊装设备);37风扇装配的可靠性1)普通螺钉紧固时采用有支撑柱的风扇,或控制装配扭矩;382)采用自攻螺钉时因风扇孔公差较大,一般用手批装配;39零部件的种类尽量少1)优先考虑借用公司已有结构件;402)自身设计结构件种类尽量少;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42021/7/23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413)考虑结构件通用性,上平台,以便其它产品借用;42紧固件的种类尽量少1)使用在同一部件或同一区域内的结构件,尽量选用同一规格紧固件;(避免因过多的紧固件种类带来装配工具的频繁切换;)443)铝制件原则上选用M4以上螺纹孔;454)尽量选用组合螺钉;46模块化设计1)多采用模块化设计;47装配单元插拔容易1)插框容易装入机柜,有效导向;482)模块或单板容易插入插框:插拔力合适、插头插座间有导向;493)插入后易紧固,插座配合良好;504)塑胶滑道单边间隙≥0.5,金属滑道单边间隙≥0.7;515)模块面板之间间隙≥0.8mm;52模块和滑道之间的防擦伤措施1)塑料导轨或有贴膜;532)结构圆滑处理;543)提高表面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554)标签防擦:粘贴位置机箱有凹坑;56门锁操作灵活、门转动灵活1)180°≥门开角度≥120°;572)门转动灵活,无刺耳的声音;开合过程中不得与其它物体相碰撞,相磨擦;58柜门与骨架之间的间隙合理1)小于1.6米高的门与骨架之间的间隙单边≥1.5mm;592)嵌入式前门与下围框间隙为4mm;603)2米高的门与骨架之间的间隙单边≥2mm;61面板或盖板周边间隙均匀1)装配完成后,单边至少要有1mm;622)充分考虑加工积累误差;有没有误差补偿措施,如:采用暗逢、台阶等过渡;63电缆走线整齐清晰1)保证整机配线横向或竖向走线一致;642)不能避免交叉时,电缆相交成90度角;653)电缆路径尽量走直线,遵循最短配线距离的原则;664)电缆成形一致;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52021/7/23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67电缆的弯曲半径是否合理1)一般电缆:r2d;接插件根部:r5d;;(含用户电缆;)682)排线留有合理的弯曲半径;(含用户电缆;)70走线通道、绑扎的合理性1)走线通道满足满配置时的走线空间;712)线缆进出口通道大小为导线束外径的1.2~1.5倍;723)功率电缆与信号线有干扰的分开间距≥10mm,没有干扰的可以绑在一起,但要考虑它们的不同强度,合理绑扎;734)用户走线通道与出线方式一致;745)进出线口与走线通道中间预留电缆绑扎位置;756)绑扎功率电缆的导线、导线束,采用冲孔、圆孔配线扣的绑扎方式;778)当电缆较多,电缆长度不能较准确确定(如电缆是兼容的通用电缆时),或走线比较长时,采用走线槽;789)磁环等器件要有效固定,绑扎合理有效;7910)不允许使用背胶扎线座;80走线安全、可靠,过线孔设计合理1)沿任何方向插头的拔出力小于15N时,要增加防护措施;812)绝缘层避免被划破、螺钉挤破;823)过线孔上有护线套;电缆穿越的金属孔应具有光滑的表面(如压死边);845)过线孔的孔径应是端子最大尺寸的1.2~1.5倍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62021/7/2375%黄色95%完全通过进入下一批有改善对策和计划后才能进入下一批直到问题验证OK才能进入下一批优先等级(A,B,C)最大的分数应得分数等级DFa得分(5,3,1,0)AN/A0A5A15A5A23B30B30B30B30B30A50C10C10B30B30C10B30B30A50C10A50B30C10C10A50A50A50A50A50A50B30B30B30B30B30B30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72021/7/23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B30A50A50A50B30A50A50A50A50A50B30A50B30A50A50A50A50A50A50A50B30A50B30B30B30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82021/7/23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标准B30B30A50B30B30A50B30A50B30A50A50B30A50A50B30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192021/7/23总的分数符合项目的总分数得分13100.0%公式=符合项目的总分数/总的分数75%黄色95%优先级A=5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很高的影响)颜色分级:优先级B=3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比较高的影响)绿色:完全通过进入下一批优先级C=1分(对失效成本与客户的声音有很小的影响)黄色:有改善对策和计划后才能进入下一批备注:红色:直到问题验证OK才能进入下一批符合状况为Y此时完全符合应得分数等级为A1=5,B1=3,C1=1符合状况为N此时是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此时应得分数应该符合点数比例来评比A2=3,A3=1,B2=1,B3=0,C2=0符合状况为N/A此时是无关项在应得分等级处不填,最大分数无关,得分为零,不影响评比产品名称(Item编码):评审时间:制程站DFm需求必备的条件DFm符合状况(Y,N,N/A)优先等级(A,B,C)最大的分数应得分数等级DFm得分(5,3,1,0)1)在装配中尽量减少焊接等加工工序;A502)易于采用电批装配(设定百分比标准);95%B303)易于采用并行作业;B304)装配过程安全;A505)抓取方便;B306)装配流程简单;B301)连接处紧固可靠;A502)支撑件有足够强度、刚性;B303)不容易滑牙,限制压铸件上M3以下的螺孔;B304)是否拆卸几次就会损坏,限制板金件翻边攻丝的使用B301)中等批量以下(月产小于300套)建议采用板金、机加方式设计;B302)中等批量以上(月产大于300套)采用冲压等开模加工方式设计;B301)塑料件、压铸件技术规范;FALSE02)切削加工工艺规范;FALSE03)板金加工工艺规范;FALSE04)焊接工艺规范;FALSE05)考虑外协厂的设备种类、数量、精度、模具、工装等工艺水平B30(拣出结构件加工的主要规范作为评定依据)FALSE01)配合零部件之间间隙适当;B302)公差选择满足使用要求、并兼顾成本及可制造性;(重新整理相关标准)B303)尺寸需要调整或加工控制困难时,设计成长圆孔等措施;B304)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器件的匹配兼容问题;A501)材料选用规范;A502)表面处理工艺选用规范;A503)搭接处紧固方式可靠,;A50(拣出导电件设计的主要规范作为评审依据)A501)冷轧板喷涂或电镀;A502)电解板喷涂或直接使用;A503)铝型材氧化、喷涂;A504)铝铸件铬化;A505)避免不同材质之间的连接处电化学腐蚀,如镍与银。A506)喷涂保护标识清晰明确(规范要细化);A501)边框、棱角要求去毛刺;A502)推荐圆角尺寸:2mm厚以下的板R=2;2.5mm厚以上的板R=3;B303)重要零件注明毛刺方向(重要零件是滑动等运动表面)。A501)避免前处理不易烘干的死角;B302)避免喷涂不到的窄缝或死角;B303)避免影响电镀质量的死角;B30零部件没有影响镀覆的窄缝或死角加工方式的选择与产量匹配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性合理5、设计的容错能力6、导电件设计边框、棱角的圆滑处理产品面向可加工的设计标准零、部件的装配工艺性可靠性材料与表面处理选用合理PortableDFsScoreCardRev0.2202021/7/23总的分数符
本文标题:产品可制造性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0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