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宏观经济 >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述本节主要内容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的分类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广义和狭义)(一)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含义广义:劳动力市场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的保护等等(二)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含义劳动力市场又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以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二、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劳动力用人单位工资劳动力市场组织者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不只是当时提供劳动的报酬。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其价格往往由买方决定,。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工人和用工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工会、雇主和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各种歧视。四、劳动力市场的分类(一)按照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区域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二)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国家公务员市场职业经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三)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四)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划分主要劳动力市场次要劳动力市场五、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和劳动者追求目标不同)(二)非经济因素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歧视因素第二节同质劳动力市场一、均衡的劳动力市场(一)均衡的概念“均衡”(Equilibrium)这一概念是从物理学中借用来的,它所描述的是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消,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受力的物体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为均衡。1.古典经济学对均衡的理解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条件或含义:☞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古典均衡划分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2.现代经济学对均衡的理解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两个方面的发展: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已不仅仅是“市场均衡”,而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如失业均衡。(二)劳动力市场均衡1.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市场劳动力供给S和劳动力需求D与工资率W的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函数关系。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有S=f(W)D=f(W)将劳动力供求曲线在同一图上重叠,用图4-1可以说明静态均衡的形成。图4-1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供求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各自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供给方和需求方追求的利益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劳动力供需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但都能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实现均衡。图4-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动资本供给的变动产品需求的变动国家的经济政策其他非工资因素图4-3劳动力需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同向含义:两种力量都促使工资率提高或降低。•反向含义:一种力量促使工资率提高;另一种力量促使工资率降低。图4-4供给右移、需求左移的劳动力市场均衡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W减少,均衡L不确定图4-5供给、需求左移后劳动力市场重新均衡需求减少,供给减少,均衡W不确定,均衡L减少表4-1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汇总表供求变化均衡工资率均衡就业量需求不变,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供给减少降低提高(4-2)上升减少(4-2)供给不变,需求增加供给不变,需求减少上升提高(4-3)降低减少(4-3)需求增加,供给增加不确定提高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上升不确定需求减少,供给减少不确定减少(4-5)需求减少,供给增加降低不确定(4-4)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本期,以t表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供给决策不变。假设本期(t)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Wt和Dt表示本期的工资率和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Wt=f(Dt)即:需求量——工资率假设本期(t)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f(Wt)即:工资率——供给量(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在前述假定条件下,依据劳动力供给弹性与劳动力需求弹性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况,存在着三种均衡变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图4-6收敛型蛛网图4-6收敛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图4-7发散型蛛网图4-7发散型蛛网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图4-8封闭型蛛网4.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定义:是指在一组工资率下,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假设条件:①不同劳动力市场除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②忽略掉劳动力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③劳动力在被考察的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没有进出障碍。前提条件:所有市场的出清工资率都相等图4-9多维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使劳动力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这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在理论上所具有的第一个意义。图4-10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使同质的劳动力能够获得同等报酬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二个意义表现在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图4-11劳动力流动导致地区工资均衡图4-12资本流动导致地区工资均衡3.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劳动力市场均衡所具有的第三个意义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图4-13充分就业供给需求工资率均衡就业量↑↓↓↓↓不变不变↑二、非均衡的劳动力市场(一)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性劳动力市场是典型非均衡市场的主要原因①工资率(包括名义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②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③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使得劳动力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其他原因☞信息不足☞过度选择——研究生选择性失业☞制度和政策因素(二)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1.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自学)根据均衡和非均衡分析,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劳动者不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3.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劳动力短缺: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短缺具累积效应、溢散效应劳动力过剩: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劳动力过剩的表现形式:劳动力滞存4.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工资漂浮: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工资漂浮是由工资紧张促成的•工资紧张:指某个集团以另一集团或几个集团的工资为参照进行比较而产生的对自己在相对工资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满。5.失业-职位空缺分析•U—V分析:是从失业(unemployment)与职业空位(vacancies),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在失业U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职业空位V则是求大于供的表现。图4-15失业、职业空位与供求平衡的关系如果均衡失业并不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而是摩擦性失业。均衡失业率U*的高低反映了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机制的效率。即U*高则摩擦性失业多、效率差;u*低,则效率高。这种V与U的关系用坐标来描绘,如图4—16所示:图4-16U-V分析概念图第三节异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分割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对劳动力市场运作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放弃了居于主流地位的竞争模式分析,转而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因素对劳动力市场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这种理论即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MarketSegmentation,LMS)学派。一、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的理论现代分割主义学派的理论主要包括:☞双元结构理论:米歇尔·皮奥里(Michael·Pirore)、皮特·多林格(Peter·Doringer)☞职位竞争理论:莱斯特·瑟罗(Lester·Thurow)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米歇尔·雷克(Michael·Reich)大卫·戈登(David·Gordon)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1)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TheoriesofTheDualLaborMarket)的主要观点•皮奥里把劳动力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劳动者就业具有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安全性好、作业管理过程规范、升迁的机会多等特征;•而二级市场的工作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武断且粗暴、毫无个人升迁机会。⒉职位竞争理论瑟罗(Thurow)和卢卡斯(Lucas)等人提出。建立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基础之上。该理论包括以下内容:①职位有好有坏,其数量、种类和结构由技术进步状况决定,生产力的提高归功于职位而不是工人。②各职位之间工资不同,但每个职位上工资相对固定。③工人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他在劳动力阶梯中的位置。此位置由他们的预期培训成本决定,预期成本高的工人则置于阶梯末端;④相应地,教育没有了人力资本理论中的那种提高生产的作用,它只是一种“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⒊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特点: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看成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①从历史起源看,分割是在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的过渡过程中出现的。(垄断寡头公司对付工人的手段)☞②分割来自资本家自觉的努力。(大公司、行业形成内部劳动力市场)☞③分割也来自制度本身的力量。结论:劳动力市场分割有利于防止工人阶级组成统一联盟和形成统一阶级意识;有利于雇主对生产进行控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转。二、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新进展1.效率工资理论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解释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不是简单地通过计量劳动的边际成本来配置劳动力资源。支付效率工资既有成本也有受益。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支付较高的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二是支付高工资能减少离职率。2.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对劳动力流动障碍的分析内部人-外部人模型把已经在企业中就业的工人称为“内部人”,把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称为“外部人”,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着重要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对企业来说,替
本文标题: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0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