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师指导,获奖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分类按长短分: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单调、双调、三调词的流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柳永、秦观、李清照。豪放派婉约派关于词的常识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课文朗诵反复朗读,初步把握词的思路,领会意境。(3)、感受形象,理清思路《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②理清思路: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4)自由朗读,试行背诵。(记关键词顺着思路背)5、披文入情,文本鉴赏。1、赏析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在说什么?把文章内容翻译过来。2、赏析“看”所控七句。诗人站在橘子洲头,他到底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每种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这些景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总体特征---色彩绚丽:一派壮丽景。---充满生机:万类竟自由。(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远眺)静态(漫)江——碧(透)(近观)(百)舸——(争)流(近观)鹰——击(仰视)动态鱼——翔(俯瞰)看3、这几句写景极有特色,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明确:主要是视角的变化: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其次:动静结合。前三句静,下三句动。第三:动词,形容词:准确、生动、形象。看特征中的修饰语。5、赏析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为何要“怅”,是什么引起作者的深沉历史思索?迁移练习《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明确: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等。同时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现实与想像的方法。课堂小结本词通过对大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抱负,充满激情,充实过好每一天,努力读书。课后作业作业:1、思索:“谁”主沉浮?2、会背诵上阕。3、找出上阕中你认为写的好的字,进行品读板书设计(万)山——红(遍)(远眺)(层)林——(尽)染(远眺)静态(漫)江——碧(透)(近观)(百)舸——(争)流(近观)鹰——击(仰视)动态鱼——翔(俯瞰)沁园春·长沙少年意气挥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看忆富表现力的语言点:时、地山上——层林尽染江中——百舸争流天空——鹰击水底——鱼翔(静)(动)(远)(近)秋景图(生机勃勃)万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描写议论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总结全文1.用语形象生动2.思路立—看—怅—问—忆—记3.立意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沁园春·长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3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