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1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一)物种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总结: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2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三)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阅读后发言)回答: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回答: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总结: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构成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第2课时导入: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却有着共同的生物特征,是什么样的生物特征呢?一、生物的特征: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片。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应激性:促动水滴,里面的生物有反应。含羞草、叫别人的名字,他会回应生长:水滴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小猫长大繁殖:蜻蜓点水新陈代谢:排泄、流汗、饥饿感小结:地球上的生物形色多种多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生命特征就是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作业:课外补充题1、2七、板书设计: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生活的区域1、生物圈2、范围3二、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微生物动物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应激性生长三、生物的特征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二、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四、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实验材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1、生物圈?2、生物多样性?3、生物特征?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学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讲解: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讲解:今天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刚才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板书:生态因素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相互斗争、互惠互利、捕食、互相帮助2、本组同学分成3个小组,确定好3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于7:00、13:00、19:00小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七、板书设计: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种内:相互帮助、相互斗争一、生态因素生物因素:种间:互惠互利、捕食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教学目标:教学反馈:1、环境?2、生态因素?3、非生物因素?引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一、目的要求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二、材料器具干湿计一套、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阳物。三、方法步骤1、在你的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分别用于早、中、晚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51.知识与技能: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2.过程与方法: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2、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活动法四、教学用具:图片、录相、文献材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讲授新课: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一、活动: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1、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什么是科学活动?把你们认为属于科学活动的内容写下来。2、举例说出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方法。3、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应具有哪些特征?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探究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讨论)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法。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研究?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林奈与生物分类: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习性、形态、大小各异将当时已知的动物和植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他的研究使得分类学称为一门科学,因此,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运用考察、分类、调查、比较等方法,揭示了地球上所以的生物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全班交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小结:生物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选择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方法,其中实验法最重要。作业:P26思考练习七、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6观察法一、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分类法实验法(重要)调查法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林奈与生物分类;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反思: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难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学用具:录相、材料,自制鼠妇实验装置、鼠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林奈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导入新课: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阅读材料:教材P27-28一、响尾蛇追寻猎物的过程:响尾蛇的背景:响尾蛇是一种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蛇,长达两米。吃猎物的方式咬----放----追寻-----吃提出问题:它是如何找到它放走的猎物的?讨论题:7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三种情况1、靠眼睛---视力弱2、靠眼前的感热部位----距离远3、靠舌感受空气中的气味总结并板书:实验的方法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二、鼠妇的实验P29小结:一般实验的步骤。每个实验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试验。实验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包括了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14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