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共36页)
与朱元思书吴均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诗文:“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读准字音缥()碧急湍()窥()谷轩()邈()泠泠()作响鸢()飞戾()天经纶()横柯()上蔽嘤()嘤成韵千转()不穷piǎoxuānmiǎolíngyīngkējīnglúnyuānlìkuītuānzhuàn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课文朗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疏通文意:同样的颜色表示约数独一无二。绝,极,极端。(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全,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或向西到数词,十个十指天空和地上。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译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浅青色无,没有。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即“甚于箭”,比箭还快急流。好像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译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争着向上。上,动词,向上的意思。轩,高。邈,远。均作动词用。互相和鸣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凭依,凭借冲击,撞击和谐的声音断,停止。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止,息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以不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译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至,到达指平息名利之心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好像,如同互相掩映树木的枝干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译文: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窥谷忘反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1.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3.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平息)1.急湍甚箭[省略句,应为“急湍甚(于)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倒装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1、富春江的景色:2、描写异水3、描写奇山总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是本文所写景色的总体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赏析2、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是静态描写;其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朗读与鉴赏《与朱元思书》吴均意境美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品山读水,领悟其意境美。分组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提示:1.注意朗读的语气。2.注意修辞手法,写作角度、写作手法。3.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4.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异水奇山水色——山势——山声——山色——水态——缥碧静(清)动(急)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水激鸟鸣蝉转猿叫横柯上蔽疏条交映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比喻、夸张视觉、拟人(秀丽、高峻)(幽静)(林茂荫浓)听觉、对偶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指追求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6.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功名利禄的蔑视,含蓄的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从视觉来写: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从听觉来写: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节奏感强质疑探究: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写就这篇美文?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第二段写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突出水静态时的清澈和动态时的湍急的特点,水之异尽现。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夸张、比喻、对偶、拟人)。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分写异水奇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视听高山寒树轩邈成峰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鸣不穷猿叫无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静相生视横柯上蔽疏条交映拓展延伸: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相同之处: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不同之处: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1、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结合个人体验,展开你那想象的翅膀,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写景小散文或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2、背诵《与朱元思书》。课堂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辞采隽永、音节和谐,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名画,因为它不仅景物鲜明,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调动你心中的情思,把自己的家乡山水美景描绘。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共3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23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