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模式
青少年的几种主要情绪模式青少年与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具有情绪,并且青少年的情绪体验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的情绪体验相比较,有着自己的特征。我们要想真正了解青少年,并且给予他们以帮助和支持,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青少年情绪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这种规律性与一般人的情绪体验的规律性有着相似之处,同时有着青少年群体自己的特征。下面是常见的几种青少年的情绪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负向的情绪,也有一部分正向的情绪。负向的情绪需要青少年自己以及我们这些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去调节,使负向情绪向正向转换。而了解正向的情绪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少年。愤怒愤怒是人甚至是动物的一种基本的近乎于本能的情绪。当我们受到外界的不公平待遇,特别是当我们的安全、生命、尊严受到外界事物或人的挑战和威胁时,我们会愤怒。青少年也同样会在这样的情景下,体验到这样不好的情绪,特别是当他们的价值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时。要知道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他们认为最不可以忍受的事情莫过于被别人当做一个小孩子看待。直接或者间接地被当做小孩看待都是不可以忍受的。直接被当做小孩看待,他们可能会直接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并且直接用言语或者行动要求对方不要再这样做。而间接地被当做小孩子,比如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专制性的管制,受到了同学或者老师的批评或者在他们看来是“戏弄”的待遇,他们可能并不会直接对这样的待遇表示反抗,但是愤怒的情绪却并不会因为没有表现出来而消逝,很可能会转化成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向外界和他自己表达这种情绪,比如,发脾气、扔东西,甚至是自己偷偷哭泣。当这种愤怒情绪以激情的形式爆发出来后,人的心理会趋于平静,但是如果当时由于种种情况,特别是由于受到了外界的压制而没有表达出来,这种愤怒的情绪会向一种不良的心境状态发展,一旦愤怒变成一个人的比较长久的心境,再想将这种不良情绪转化过来就足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及时地把愤怒表达出来是对自己的精神健康一种最好的维护。但是青少年表达愤怒一般很少受到赞许,甚至会被压抑。这种压抑不但不会减少他们的愤怒,反而造成了新的愤怒。比较恰当的方法是鼓励他们把他们感受到的愤怒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及时尽可能完全地表达出不良情绪,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一些不健康的表达方式,应该向着健康的表达方式去转换,比如乱发脾气、扔东西、哭泣这些行为,很可能就是由于青少年在成长的最初阶段就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才发展出这样的一些不良的发泄方式。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以及青少年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地帮助青少年,把这些不健康的发泄方式转化为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表达方式。恐惧恐惧如愤怒一样,也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在茫茫宇宙中,人如同其他的动物一样,是那样的微小,面对大自然众多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势,一个个分离的个体更加会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也可能就是一个人孤单单地面对不日』能控制、不可预知的外部世界了。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正在迅速形成的时期,自我意识的突现,是一个人真正民成的开始,但是这种变化却可能给个人带来极其强烈的不安感和恐怖感。而这种不安和恐怖的情绪体验常常义被青少年认为足自己不成熟的表现,于足便会千方百计地掩饰或者压制这种恐惧感,这种情况下,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越是想压抑一种情绪却越是受到这种情绪的困扰。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以及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青少年知道他们所体验到的种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不仅仅是他们单个的一个人所体验到的,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以及每一个成年人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都有可能遇到,这种孤独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恐惧,绝不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恰恰相反,能够体验到这种情绪的人,正是那些开始走向独立的个体。面对这种恐怖的情绪,我们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坦然接受这种内心的不安,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向自己可以求助的对象发出求助的要求。当然这些求助对象可以是自己值得信赖的朋友、值得尊敬的并且有意愿帮助自己的老师、家长或者其他的长辈等等,当然还可以向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这种寻求帮助的过程就是摆脱恐惧情绪的第一步,这种求助也绝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恰恰足一种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的最好表现,学会求助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青少年常常遇到的恐惧感多产生于单独应对外部世界时,比如一个人与陌生人在一起时,会有不安、害羞的表现,当然青少年们一般不会直接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而往往是故做冷静、冷峻状,而这种表现一旦被别人特别是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心理和社会功能失调的人看破并且直接揭示出来,青少年往往不能承受继而陷入更深层次的恐惧之中。这时候如果这些青少年没有适时、适当地得到应有的帮助,这种恐惧的情绪有可能从一种突发的激情向一种恐惧的心境状态转化,一旦恐惧感成为一个青少年的内隐的心境,要彻底摆脱这种不良情绪就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了。青少年在学校生活或者家庭生活中,常常要面对的是在众人面前发言,如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发言,以及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发言,还有在大的家庭聚会活动中发表意见,这些情景,对于青少年来说,无疑是对他们克服恐惧感的一个最好的挑战,在这些情景中的成功经验会对他们以后在更为广大范围内克服恐惧感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为他们今后可能遭遇到的恐惧情绪的适应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勇敢面对自己的不安和害羞。但是,在学校和家庭发言中有了挫败的经历以后,他们往往会陷入更强烈的不安和恐惧中,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他们往往不能接受自己的这种表现,内心的不接纳和恐惧感结合起来,会对他们以后在类似场合下的状态发生影响。所以在经历了失败后,我们需要去帮助他们接受这一事实,并且让他们得知这次失败主要是恐惧和害羞的情绪在作怪,并不是他本人的发言能力有问题,克服这种不好的情绪的方法,就是以后生活中多多在类似场合发言谈话,而不是要惧怕失败,从此不再参与类似事情了。当青少年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或者面红耳赤时,我们鼓励他们的最好方式,可能是用一些肢体语言,如轻拍他们的肩头,握紧他们冰冷的双手,并且同时给予他们一种真诚的鼓励的目光。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要用真挚的无条件的爱去祛除他们心中的阴冷和不安。忧虑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会有一个巨大的转变,从原来无忧无虑、天真灿烂变得时常心神不定、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小小少年也有烦恼,而且这种烦恼甚至超出了成年人想像到的程度,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青少年的心中可能是一个大问题。青少年的忧虑一般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最大一部分的忧虑来自青少年对自身身体变化方面的疑虑。进入青春期之后,生理上的变化是如此之迅猛,使得这种变化为青少年自身所异常关注,无论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又有哪一个没有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有过担忧和焦虑呢?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整个过程无不伴随着忧虑,这种忧虑有的是对自己身体上变化的恐惧所引起的,担忧自己的这种变化把自己从孩童时代带入到成年人时代,而有的是由于对自己身体发育状况不满所引起的,担心自己是否发育不良等等。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需要了解关于人的成长发育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来面对身体发育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特别需要使他们明确的是,每个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不是完全照搬规定的规律性,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发育过程与这种规律性的东西都有一定的距离。其次,伴随着对自身身体上变化的忧虑,对自身的吸引力的忧虑也产生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具有一种在群体中的特别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能是针对异性的.也有可能是针对同性群体的。这种对于自身吸引力的关注,不一定以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其他各种方式表现。对自身容貌和体型的关注是比较直接的关注。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自身的容貌和体型的关注程度迅速上升,甚至会由于过于关注而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正常生活。这时,家长和老师需要对他们有所引导,而现实中往往这种引导不但没有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反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就需要在面对青少年时,注意行为方式,抓住问题的本质去进行引导。对容貌和体型的过分关注实际上是对自身缺乏吸引力的不自信的一个表现,我们需要让青少年知道,容貌和体型固然是自身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并不是吸引力的全部,而更具有深层吸引力的特质体现在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性格特质上,与其过分关注容貌和体型不如在吸引力的其他方面去发展、拓展,这样的吸引力才更为持久。再次,青少年沉重的学业压力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忧虑。尤其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分数成了特定的衡量标准,在学校中,学习成绩就是一个超越于其他一切的最重要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是在学校中取得认可的最好方式。同时,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取得好成绩是一个好孩子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的威信和吸引力也要体现在学习成绩的好坏上。这样,对于学业的重视,特别集中地体现在对于学习成绩的追求上,青少年的压力是十分沉重的,忧虑也必然就表现得比较突出了。第四,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阶段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青少年自己以及老师和家长处理得好,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青少年的心情,可能带来诸如忧虑这样的不良情绪。与异性交往需要学习,需要引导,而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那样,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就会了。特别是与第一个异性朋友交往的经验,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会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少年,应该引导和帮助其异性交往活动,而不是一味地反对制止,或者是放任忽视,应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赢得他们的信任,以帮助他们减轻在这个问题上的忧虑情绪。第五,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足超越于其他任何一个组织的。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常常是青少年忧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已经得到了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们开始注重他们与家庭的分离,与父母的分离。与父母情感上的脱离同时也是自己的独立过程,反叛父母并不是表示他们对父母没有爱,这只是他们要求独立所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父母亲应该尊重他们这种独立的意愿,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使得他们能够在这个突变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压力。父母亲与他们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父母亲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忧虑,勇敢面对即将到来的独立与自由。(4)嫉妒嫉妒心理是青少年在对自身和他人的吸引力过于关注时,引发的一种不健康的情绪模式。对于自身吸引力和团体中的他人吸引力的关注是每一个独立个体都具有的特质。这也是青少年开始关注自身,意识到自身独立性的一个标志。适当、适度地关注自身吸引力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表现,然而过度地关注自身吸引力,同时又把自身吸引力与团体中的他人的吸引力相比较,而觉得自己没有他人有吸引力,没有他人有竞争力的时候,嫉妒情绪就会产生。嫉妒可能具体表现为讽刺、嘲笑、背地诋毁等行为,而在当事人心里可能引发更为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青少年群体中,嫉妒情绪更多地在学校或者类似学校的场合产生。在学校这样的群体中,对于学习成绩和体育竞争以及个体在班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可能是引发嫉妒的因素。人们往往把嫉妒心强与好胜心强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好胜心理所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平竞争,通过均等的机会,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潜能,这种好胜心理常常能够达到“双赢”的境界,即参与竞争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这个公平竞争的过程中达到自己的最满意状态。而嫉妒心理不同,它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它所建立的基础是一种不健康的前提预设,即你不能比我好,如果对方在一些方面超过自己,就会心理郁闷压抑,并想方设法破坏对方,使得对方的处境比自己差才能心理满足。嫉妒心理的关注重点是别人不能比自己好,而好胜心理的着眼点在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好胜心理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或者引导,就可能向嫉妒心理发展。青
本文标题:青少年时期的情绪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3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