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四讲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的基础
1管理心理学第七章[第三篇群体心理与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卫生管理学系张屹立2基本模型(框架)个体组织群体环境投入产出3案例李岳是一位生产线的主管,他正坐在办公桌旁,为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李岳管理的生产线增加了3名操作工,他们已经来了将近一个月了。通过观察,他发现其中2位已和工友们打成一片,似乎只有小在让班组接受她这件事上,进行的不怎么顺利。李岳在这个公司已有许多年了,根据他的回忆,许多新来的员工很容易就能适应公司的体制,可小王呢?问题出在哪?李岳感到束手无策。4案例小王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年青姑娘,刚刚从技术学校毕业,刚来的时候,她的工作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她虽然努力工作,但进步不够快。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在职培训是通过老员工的传授示范来进行的。但有好几件事使得小王处境非常艰难,如:同事某甲说:她有点“古怪”,某乙说:“怪里怪气的普通话,真难听。”某丙说:个子真矮。某丁说:“没有教养。”李岳感到,由于班组对小王的排斥,使得她的在职培训受到了很大障碍,而她因得不到其他组员感情上的支持,显得很孤立。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案,能保证小王一定能成功地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5第七章群体行为的基础[学习目的]了解如何识别群体;区别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解释群体对个人和组织的功能;明确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描述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解释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6三大问题群体(group)和群体功能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群体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案例探讨7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群体”的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含义广泛。凡是按照某种特征划分的、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群人(人群集合体),都可以使用这个概念、术语。“群体”的最一般的含义:指社会中有某种相互关系、或联系的一群人。8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一、群体〔一〕赫蕾季尔赫雷季尔(O.Hellrigel)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学》中下的定义,即“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互相交往沟通的一群人,其中每一个人都能够与这一群人中的任何一人进行面对面的交往沟通,而不是通过其他人来进行间接的交往沟通”。〔二〕西拉季西拉季(A.D.Szilagyi)等人在1983年出版的《组织行为与绩效》一书中提出的定义,即“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的和目标而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相作用的集合体”。〔三〕综合创新结论:群体是——两个或更多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工作目的和目标而形成的能够直接交往沟通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体。9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二、群体的特征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互动关系10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三、群体的类型按群体的目的和形成方法不同,群体可划分为许多类型。(一)按群体的不同目标可划分为职能群体,如企业的科室;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群体,如某新产品开发小组;兴趣和友谊群体,如学校的篮球队等;利益型群体,如公司中某些员工为了增加福利,而结合在一起组织一个群体,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二)按群体形成的方式方法不同,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组织按照一定的法制程序,管理权限和客观规律明文规定的群体。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没有经组织认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爱好,临时的目的为基础。111213六类非正式群体类型特征1.亲缘型以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2.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同学历等或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3.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4.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5.信仰型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6.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14正式、非正式群体差异类型组成因素特性正式群体依正式程序而组成结构单一性具有一定结构形式以正式结构为本,而产生心理认同领导者常具有主管身份主要目标为达成工作任务非正式群体依人员自然交往而形成结构具有重叠性不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由心灵组合为本,而产生无形结构领导者不一定为主管主要目标为满足成员需求15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三、群体的类型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1.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2.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3.重视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头人。4.分别对待各种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管理者应承认、研究这个事实,引导它为组织绩效服务。如自愿组织起来的革新小组,就要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努力使其和正式群体相协调一致,促其早出成果;对于那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要及时给予思想指导,使其变成积极的群体。否则,就要采取适当措施限制其活动或取缔。16(三)以群体的构成人数多少和能否保证成员间有直接相互作用为考量标准,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171819生产处工段1车间1正式群体1班组4正式群体3班组2某工厂企业任务目标组织行为学的角度20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促进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发展发展趋向AB①②③⑤④①先进集体型②一般集体型③中间型④一般反社会团伙型⑤黑社会团伙型(四)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21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四、群体发展的步骤步骤1:互相接受。最大的特点是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和分享信息。步骤2:沟通与决策。群体成员更公开地讨论他们的感受,同意群体的目标以及在群体中的个人角色。他们可能表现出对反对意见更大的宽容性,对面临的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步骤3:激励和生产率。群体成员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目标。步骤4:控制和组织。群体已成为一个成熟群体,成员为了目标有效地工作,成员的活动自发又灵活,群体根据成员的能力设计任务。并不是所有群体都要经过这四个步骤,有些群体在进入最后步骤中就消失了,有的群体只能停留在前几个步骤中,也有的群体可以在发展中跳过某个步骤。22►群体发展的步骤23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五、群体的功能(一)从系统论角度讲群体是组织的子系统。每个群体担负着组织的特定功能,组织的工作,要通过群体去实现,跟组织产生交互作用,进行投入与产出的转化工作。例如,企业的领导班子,起到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作用;企业的车间起到从厂部获得各种资源,通过自身加工输出产品的作用。24第一节群体和群体功能五、群体的功能(二)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群体是社会的基础细胞。群体不仅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与组织的重要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而且为个人理解社会的价值和社会规范等提供了条件。通过作为群体成员的身份,可以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什么加入群体?]群体可以满足个体以下几方面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权力需要。完成某项目标的需要。满足个体的个别的需要。2526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结构群体相互作用过程群体任务绩效和满意度27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把握的要点:1、能对群体造成影响的变量其性质是动态的、是会随时间而变化的2、这些变量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群体的行为也可能会影响这些因素变量28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一)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绩效评估和奖惩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9(二)群体成员资源: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评估成员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间接判断出他们能够在群体中做什么及他们的工作效果如何,部分地预测出群体绩效。人格特点积极意义的人格特点(社交性、主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对群体绩效有积极影响,具有消极意义的人格特点(专制、支配和不合习俗)对群体绩效有消极影响。途径:是通过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的互动方式30(三)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群体内各个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也称为是群体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正式领导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成员构成群体凝聚力31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一、群体规模——群体的规模就是指群体中成员的数量。1、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取决于群体行为的目标变量。2、规模为奇数的群体比规模为偶数的群体更普遍,也更受欢迎。3、群体可能具有“社会惰化”现象,即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群体成员个人绩效可能降低。32►一般来说,群体生产力虽然是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但并不是与群体的规模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群体总的生产力并不等于群体中每个人的生产力的总和。1920年代末,德国心理学家瑞格尔曼(Ringelmann)在拉绳实验中,比较了个人绩效和群体绩效。它假设,3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应该是1个人的3倍,8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应该是1个人的8倍。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3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是1个人的2.5倍,8个人的群体产生的拉力不到1个人的4倍。一个通常的解释认为是出现了社会惰化效应,如下图所示:33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二、成员构成1、异质性群体运行效率高。异质性群体是指成员在性别、个性、能力、态度、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2、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性对群体成员的流动性有较大影响。这里所指差异性是指人口统计方面的一些特征的差异,如年龄、性别、民族、教育水平、参加组织工作年限等3、群体成员在群体中可能担任的角色(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群体的行为。34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三、角色三类典型角色自我中心角色自我中心角色是指成员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这类人包括——(1)阻碍者,指那些总是在群体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人。(2)寻求认可者,指那些努力表现个人的成绩,以引起群体注意的人。(3)支配者,这类人试图驾驭别人,操纵所有事务,也不顾对群众有什么影响。(4)逃避者,这类人对群体漠不关心,似乎自己与群体毫无关系,不做贡献。任务角色任务角色的主要表现有——(1)建议者,指那些给群体提建议、出谋划策的人。(2)信息加工者,指那些为群体搜集有用信息的人。(3)总结者,指为群体整理、综合有关信息,为群体目标服务的人。(4)评价者,指帮助群体检验有关方案、筛选最佳决策的人。35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三、角色三类典型角色维护角色维护角色的主要表现有——(1)鼓励者,指那些热心赞赏他人对群体贡献的人。(2)协调者,解决群体内冲突的人。(3)折衷者,协调不同意见,帮助群体成员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中庸决策的人。(4)监督者,这类人所起的作用是保证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动寡言的人,而压制支配者。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起积极作用,每个群体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而成员的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的作用正是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研究发现,在任务角色、维护角色和群体绩效之间有正比关系。◆群体的角色类型消极作用自我中心角色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任务角色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维护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群体绩效37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四、规范1、规范的概念所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一般来说,群体都会形成自己的规范,这个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群体规范其实就是让成员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2、群体规范的类型(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38探索阶段:群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了解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标准或业已存在的群体规范体系,彼此之间产生双向的接近和同化,努力寻找其中共同的因素并以此作为建立新的群体规范的起点。形成阶段:不同的行为、价值和观念体系互相融合,通过心理和行为的互动过程,逐步形成某种公认的、可接受的、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的标准。定型阶段:通过群体和个人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行为观念的交换、归属和服从过程,最终形成对群体所有成员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体系。非正式规范形成的过程39第二节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四、规范3、群体规范的功能
本文标题:第四讲管理心理学群体行为的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4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