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柏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13355810988Lubx@hzcnc.com一、组织二、企业三、学习型组织一、组织(一)什么是组织?(二)组织的投入产出(三)组织进步发动机(一)什么是组织?1,定义2,定义关键点将自然的东西陌生化常常是新思想的起点。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家庭?为什么会集体狩猎?为什么要组成班级?观点:人们形成组织是出于提高效率的理性考虑。产生组织的原因也是决定组织规模的原因。观点:企业是一种个人为获取更大利益通过分工协作联结而成的经济组织。1,定义思考:若20个人一年共狩猎20只老虎,能否说每人每年可打2只老虎?为什么?这给人以何种启示?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组织)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或个人无法有效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思考:如何看待群体中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思考:为什么群体就需要管理?思考:人之初,性本X?利用,利用,有利才有用。私公评:我被别人利用了?观点:管理是众人的一种委托而不是主人用于驯服奴才的皮鞭!因此,管理就是一种为众人服务的责任而不是奴役属下的权威力!观点:许多时候,管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随时随地追求统一,而是为了特定目标的有效达成而追求在分工基础上的协调,专业化分工越细,管理越重要。观点:组织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管理研究组织(群体)的行为而非个人行为。思考:什么是组织?组织是干什么的?组织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2,定义关键点——本质是“人的群体”而不是“物”;注意:人格的正确定位!观点:定位而不错位到位而不越位——组织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无机整体;思考:“有机”是指什么?它又要求我们什么?——研究、确立组织必先从使命与目标入手,任何脱离使命与目标的组织并不存在;——有组织然后才需要管理,管理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内化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大于个人目标是个人在组织中持续存在的基本理由。组织需要持续给成员以“联程机票”。析:我爱的人已经飞走了,爱我的人还没有来到?析:主管的目标设定vs属下的行为反应(二)组织的投入产出1,传统投入产出模式2,现代投入产出模式3,营销导向下的投入产出模式4,社会营销导向下的投入产出模式5,自然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模式思考1:有人常说,我们公司之所以竞争不过人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竞争对手是世界级大公司,其资本实力雄厚,生产条件优越……对此,你如何认为?思考2:如何正确理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1,传统投入产出模式人财物…加工转换投入产出产品(实体)要素“肌肉”人思考:假设有两个“理想企业”,它们初始状态完全一样。但是,若干年以后,一个门庭若市,另一个却门前冷落。为什么?思考:你单位是生产什么的?2,现代投入产出模式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加工转换产品投入产出人品外购内生——非再生性要素:即资金等各种物质性要素(硬体要素),有形的“物”是非再生性要素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它单向使用,不可再生,企业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之。非再生性要素可直接用钱购得,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而不可能有本质上的差别。思考:传统的非再生性要素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人们在利用这些要素时所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土地;——资本;——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因此,万事皆有度。投入产出TPPAPPMPP传统生产函数模型总固定成本TFC总变动成本TVC总成本TC产出成本传统要素投入与成本构成平均变动成本AVC产出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VC平均总成本ATC传统要素投入与成本构成成本极限,报酬递减——再生性要素:即技术、管理、劳动、时间、信息、机会等知识性要素(软体要素),通常无形,一次投入,循环使用,人是其载体,是企业再生产与企业进步的根本;需要企业内部不断再造,而不是简单的使用。观点1:人类劳动可分为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劳动两种,创造性劳动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重复性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再现。未来的重复性劳动将越来越被机器所取代,未来的雇员将越来越多地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性思维是未来劳动者的最重要的基本素养。观点2:人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资源,而创造力则是人的竞争力的第一要素。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只有靠人的创造力去认识、理解和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离开人的创造力,一切资源都等于零。再生性要素又可分为外购性与内生性两种;前者可用钱购得,但后者则通常与钱无直接关系。再生性要素中的内生性要素则是企业进步的发动机。作为再生性要素的人和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随着星移斗转,由于能力(体能+智能)的下降而导致这种“原料”品质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非再生性原料品质完全一样,其产品的品质自然就下降,并最终导致这种企业的日益衰败。培训恰恰是人的能力下降的克星,管理的真正责任在于教育。知识性要素:创新型知识性要素导入型知识性要素人力资源型技术知识型混合性要素:工具性多次生产要素人工一次性生产要素体力物资物质性要素:天然一次性生产要素当今成功的企业,既是优质产品制造商,更应该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职业化的)人力再造者。——佚名思考:什么是再生产?再生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简单再生产?什么是扩大再生产?什么是外延性扩大再生产?什么是内涵性扩大再生产?3,营销导向下的投入产出模式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加工转换产品投入产出人品顾客需求市场需求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抓住外部的市场与内部的人才两大环节,而抓市场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管理者与员工都是生产者,但两者的产品不同。管理者是生产优秀的人品,然后由优秀的人品(员工)去生产优秀的产品!面条制作过程中的压锟原理。观点:顾客/市场是父亲,公司是母亲!思考:产品是由谁做的?产品生产横截面知识要素顾客需求物质要素产品观点:现实社会中的任何组织与个人,同时扮演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因而都必然会有其特定的顾客的存在,即使政府也不例外。而顾客则是一切管理的起点。思考:胎儿与婴儿有何区别?企业经营如何“招魂”?观点:任何有效的营销必然始于“采购”。案例:2004/9/18上午7:30交通之声新闻事由:车辆事故中保险公司的理赔标准为什么是按现行车价赔付?保险公司答复:1)国家无相关明确的理赔标准;2)这种做法已成行规。思考:你如何看待这种解释?作为企业,不仅要看到商品、资金等“明流”的存在,更应看到顾客需求这一“暗流”。这种“暗流”恰恰是明流的出发点和基础。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先找市场,后办工厂。——张瑞敏顾客需求不仅是最重要的,而且必须作为要素被“做进”产品。——佚名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市场第一技术第一生产第一文化核心双轮驱动思考:几位客人在饭店用餐,其中有一盘菜很滑,筷子夹不住。此时,服务员迅速地取来了一只调羹。对此,你如何看?观点:创造需求就是要让顾客找到“冬天的棉袄”、“夏天的雪糕”、“梦中的情人”般的感觉。4,社会营销导向下的投入产出模式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加工转换产品投入产出人品顾客需求市场需求社会需要5,自然条件下的投入产出模式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加工转换产品投入产出人品顾客需求市场需求社会需要自然条件(三)组织进步发动机1,生产要素2,组织进步的本质1,生产要素——自然环境(温/湿度、水等);——社会需要;——顾客需求(三导);——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自然环境;——社会需要;非成本性要素——顾客需求;——再生性要素(低成本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完全成本要素)。知识资本财务资本再生性要素非再生性要素加工转换产品投入产出产品体服务创意人品顾客需求发动机企业投入——产出模型自然人、经济人品牌战略人才战略供应商人才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管理当局人才战略人才战略顾客附加值最大化企业人、事业人双品生产技术、管理、劳动时间、信息、机会市场需求社会需要自然环境人才战略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参考消息》(新华社2004年7月31日)决策层人性假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行为心理表现企业命运关键人物风格传统积淀环境冲击反馈企业命运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先找市场,后办学校,再开工厂。——佚名思考:汽车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企业最重要的部位又是什么?学校是一个企业进步的发动机,而管理当局是发动机的“点火塞”,员工是“燃料”。——佚名公司是学校,领导是老师,同事是同学,工资是奖学金。——大北农案例:——黄埔军校;——中共中央党校。“学校”人事安排建议政委——董事长;校长——总经理;教务长——营销总监;教师——经理人、业务骨干。人、组织都是矢量而非标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谋取剩余。1+1=?1+1=?1+1=?1+1=?2,组织进步的本质人是再生性要素的载体,再生性要素是企业再生产与组织进步的根本;需要组织内部不断再造,而不是简单的使用。思考:对事不对人?观点:对于过去的事,对事必对人!对于将来的事,对事不对人!思考:组织规模与管理者情感间是何种关系?观点:天若有情天亦老!无情对事,有情对人!3,组织以人为本“人”的战略是组织的根本战略,而这个“人”是指整个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者,并非仅仅组织内部的“人”。具体地,这一根本战略可分解为“人才战略”与“品牌战略”(双战略)。组织之魂——文化人品产品之魂——创意产品双魂双品文化双魂创意人才战略品牌战略(组织之魂)(产品之魂)人品双品产品品德才能实体服务创意思考:企业是做什么的?——产品?——人品?——知识?——观念?“以人为本”的诠释——以人才为本(即具备有利于企业竞争力较快提升能力的人);——以顾客为本(即真正对公司有效的顾客)。——员工必须是合格的企业员工:有信仰,即认同企业价值观;有信任感,即团队合作要以信任为基础;有信用,即劳动不能只对得起自己的报酬,还要对企业有贡献。——当员工迈着疲惫的脚步回家的时候,管理者要考虑让其收获到合理报酬。但这只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工作的前提。——只有企业有前途、有发展、有效益,员工才能有最大的发展与真正幸福。——企业的前途来自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付出,员工的前途是建立在企业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思考:什么是人才?有人说,我有文凭,我就是人才。学历不是坏事情,但有文凭不等于是人才。人才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出创新成果。思考:孔乙已和黄道婆,哪个是人才?孔乙已有文凭——秀才,但他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这能叫是人才吗?黄道婆,童养媳,没有学历,没有文凭,但她是人才。阅历=能力?文凭=水平?胡锦涛的“三个人才观”(2003/12/19-20,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使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源”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观点: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人才是
本文标题:组织进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