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学基础八讲(2)
管理学基础八讲中国软科学专家经管院教授李五四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2.计划与目标管理——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3.决策和预测——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4.组织管理——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两难课题5.领导——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君子有三畏6.激励——有钱能使鬼推磨?7.控制理论与过程——所有工程实施的灵魂8.沟通与协调——信息社会必然推动管理学划时代变革结束语: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恭行第一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个文明与野蛮、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的分水岭管理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客观要求: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性、多样性要求对个体行为整合,动物是通过自然过程生态均衡;人类则要通过管理过程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均衡。管理成为学问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开始告别野蛮的管理方式,产生出有关管理的学说著作,春秋战国以来,古代管理思想见诸于各种著作:《春秋》《孙子兵法》《三国》《史记》《资治通鉴》等;反映管理过程的实物有:长城,兵马俑,金字塔等。管理的实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例如“天、地、人”的管理思想将管理放在一个大系统中,领导者素质“仁、信、严、勇、智”的要求,计划和预、决策的思想等,至今才被世人所重视。归纳起来其实质为(1)管理活动是在大环境中进行的,即是环境的产物,又是试图突破环境的产物。(2)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一切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都是为实现该目标服务。(3)管理活动必须落实在管理职能和手段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4)管理手段要通过有效配置和运作组织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以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成果。•管理学科的产生: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提供了科学管理產生的社会基础,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管理诞生的技术基础。人权思想与人格平等不允许人身依附的专制下工头手握皮鞭的管理;华盛顿解甲归田、还政于民的三权分立,打破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金科玉律。强权不再是管理的凭据,大机器生产提供了科学与技术的管理依据。19世纪末,科学与技术管理在泰罗、法约尔、韦伯笔下诞生。科学与技术管理内容:(1)泰罗:通过对工时与动作研究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选择和培养一流的工人,制定标准操作法;实行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协调劳资关系,提出精神革命。(2)法约尔:整体上提出管什么、怎样管的结构,提出14条管理原则。(3)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核心是管理权限通过职务与职位获得,而不是来自世袭或个人;提出等级、分工、考试上岗,以及管理人员的办事、薪金、升迁制度。•管理学的发展:行为科学引入管理科学——霍桑实验。梅约等人通过霍桑工厂的实验,得出环境、群体、态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了管理人格界定的一次飞跃(经濟人到社会人);提出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巴纳德、卡斯特等人将系统思想引入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被环境影响也影响环境的系统,是由物质、人、社会等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由目标价值、技术、社会文化与心理、管理组织结构等子系统构成。后来引申为组织生长的权变理论。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提倡非程序化决策,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解决决策问题。提出用满意原则替代最优化原则。数学(管理科学)学派将数学方法运用于管理,创造出运筹学和数学模型,形成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管理学发展的走势:强化系统思想;重视人的创造性;加快引进新的科技成果与手段;强调组织战略研究。第一讲复习思考题仅从管理的视角谈一谈人类社会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迷信走向科学。评述管理学各流派的主要思想。简述管理的实质与管理的基本职能第二讲计划与目标管理---凡事预则立,预要成竹在胸1.计划的概念与作用:对未来的设计——未来作为一个过程,设计必定要有功能趋向,因此计划必然包括:5W1H;计划必须有目的性,确立目标以及了解如何实现它;必须靠组织性为实现它,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组织、人员、手段才可行;必须有明确的功能趋向和标准,计划的最终功能就是效率。计划的作用:发现机会,把握机会;鉴别和寻求好的行动方案;发现并回避风险;有效合理配置、运用资源;树立信心,与时俱进,团结进取。2.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种类:计划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使命任务(培养创新人才)、一定时期的目标指标(到款额、数量)、政策策略(针对性行为选择与规范)、程序规则(普遍性行为次序步骤与规范)、预算规划(数字化的资源配置);计划的种类有以时间划分的中、长、短期计划,按范围和力度划分的战略或战术、指令或指导性计划,按内容划分的资金、销售、生产、综合计划等。3.计划工作的程序与方法:评估机会(SWOT分析法,机会成本分析法)——确定目标(8或6个,滚筒计划和网络计划发)——确定计划的前提(调查和预测,甄别必要因素)——制定、评价、选择方案(建模、专家系统决策)——计划细分、预算(指标化、数字化、可行分析)。优化方法:网络图;线性规划。D4.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目标管理产生于二战时期,军工生产是早期实践,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将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结合起来,总结出目标管理:①可以将企业中所有活动转化为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使对组织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目标、指标的管理。②组织成为功能目标系统,使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③形成民主管理的自我控制体制,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④以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激励、奖惩的依据。目标管理开创了弹性管理、系统管理、民主管理;不足是成本高、适应性差、短期行为。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管理的出现,面临危机。5.目标管理的运用(目标的设计与实施)目标的设置:①决策层根据战略目标提出组织的总目标,第一步分解为主次;②根据二级目标的需要,进行人事配备,目标责任制:③二级目标分解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简明、量化指标)④目标的综合平衡与整合;⑤目标体系的协约化和制度化,公开、公平与民主。目标的检验:孔茨/韦里克《管理学》16项(92页)实施:①目标分解的同时,分权落实责任;②上级对下级的目标指导,达成一致;③各级对目标执行情况实行民主化、公开化检查;④对环境引起的不可抗拒的变化,进行指标修订;⑤目标完成报告:成绩、结果、差异;⑥总结、纠偏,第二期目标下达。思考题:计划包含的内容、作用。用滚动法或网络法制定一个自己的五年计划。分析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讲决策和预测——未战而庙算者胜,多算胜少算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决策——判断+选择+决断;高层领导进行的针对性的重大行为抉择,类似古代的庙算。决策的主体为组织或个人,组织决策是靠群体的智能知识结构和态度完成的,即靠个人的知识、经验、胆略、性格素质等因素整合而成的,因此要防止个人之间的性格素质、态度的相互感染;(防止情商对智商的扭曲),现常用的形式有:互动小组、德尔非法、名义群体法、电子会议。决策点选择在行动之前—初始决策—原点上的决策;追踪决策是在初始决策后,随行动进行和环境变化而再次进行的决策;追踪决策要求进行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分析、双重优化标准。决策对象的普遍性及管理方式是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对那些被制度、规范涵盖的常规性重复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程序便可完成决策;对例外事件,计算机程序无法决策,只能靠非程序的个人经验、感觉和判断等因素进行决策。2.决策过程:①确定决策目标:集中精力——必须完成的目标(下限);希望完成的目标(上线);余光关注——不予重视的目标。决策目标要有客观性(急需和可能),重要性(主次层次),可控性(具体化和量化),可行性(明确约束条件)。②拟定被选方案:分析环境的有利不利因素和企业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将其与未来决策目标相连,网络宏图;将不同方案、路线对比,权衡利弊,整合重组。③评价被选方案:通过经验判断、数学模型分析验证,试验(典型试验)等方法;用必须目标和希望目标分别评价;以满意程度权衡。④选择方案:组织人员,明确标准,规定程序。3.决策方法:以经验为依据的定性;以数字计算为依据的定量。确定型决策方法:①盈亏平衡点法;②经济批量模型VPKQ*pq.vqF.Fvq.2q*q1qQQQS*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市场状态滞销一般畅销发生的概率0.20.30.5甲方案损益值1050100乙方案损益值060150939367后悔值法:因没有选择而后悔失去的收益。50-10中取10,最大后悔值;取50最小后悔值。冒险法(大中取大150)和保守法(小中取大10)平均收益比较法:加权平均值0.75最小值×0.25+最大值×0.75甲方案加权平均值=100——放弃乙方案加权平均值=112.5——选择4.预测及其类型:预测是依据现在和过去已经有的数据和资料,推导出将来的发展状况;如根据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基点的即时速度,可以及算出将来某段过程运动的速度与时间。预测的类型有:时空范围—宏观、微观,长期、短期;内容界定—市场预测,技术预测,收益预测等;方法界定—定型预测与定量预测。预测步骤:10预测方法:定性预测;①专家会议;②德而菲;③意见综合,群众评议。定量预测;①时间序列法: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根据本期实际值和上期对它的预期值,预期下一期的数值的方法。用一个加权系数以使旧数据平滑并把干扰因素排除掉。月份1234567销量100010241040105010561052?1037...211nYYYnYYnin105236541YYYnYYit11111)1()(ttttttYSYSYY9.6574.06.0667YSY②回归分析法;概率论,一元或多元回归方程计算,Y=a+bX;其中a,b分别为回归系数。③计量经济模型;④投入产出法(线性代数,矩阵);⑤替代效用模型。5.选择预测方法的原则:适用性原则——客观的反映、描述现实运动;客观的变量关系是选择的依据。经济性原则——预测成本预算符合实际支出和工作需要,量米下锅。可行性原则——预测的准确度能否达到;资料能否收集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等。思考题:预测明年的考研态势;进行考研决策。第四讲组织管理-----一个民主与自由的两难课题1.组织与组织管理过程:组织:在进行决策、计划之后,组织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将实现决策和计划目标的所有可用资源组合成整体结构。该结构的功能趋向已经明确,组合元素已经具备,但结构的层次、元素间的功能耦合如何构造?信息沟通成为关键(信息—结构—功能);信息可以沟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是组织建立的基础;各种资源中最有能动性的人,即生产劳动的主体就是组织的核心。在手工劳动阶段,工具+分工协作—构成组织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家庭或大型社团为单位的生产劳动组织形式;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艺和工序—构成组织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企业为单位的生产劳动组织。知识经济的到来,其基础的变化必将带来组织的变革。组织管理过程:组织越是科学,功能目标就能越好的实现,对组织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形成了组织管理过程。①形成组织的目标与宗旨。目标是组织生存的前提、存在的意义;宗旨是生存目标的明确化、具体化、原则化的表现,反映着目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综合内容。②确定人员和职务。按照物质技术基础的客观要求选定人员,将他们安排在企业结构的各个功能点上,明确了其功能职务,并使所有的人同时具有双重身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单一身份与管理的科学、民主性不符。③划分职责与职权。职权必须由职责约束,责权对等。④不断协调。木桶原理、稳态原则、权变生长理论,都要通过协调的管理手段,协调的核心思想是使耦合充分,以负熵不断抵消组织惰性产生的熵,发现组织的分形、生长萌芽,促进组织的进化变革。2.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设计的任务:使组织结构与组织目标达到一致。建立组织结构—层次、元素、功能耦合方式;进一步明确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各职务的说明、相互之间的职责联系等。组织设计的依据:①企业战略。适应战略目标与战略发展。
本文标题:管理学基础八讲(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5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