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领导职能●在组织保证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有效地指挥、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效能,这就是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提供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动力。领导、指挥不力,组织的潜力发挥不出来,组织的活动就会缺乏生气和活力,甚至有可能出现混乱。第一节领导模式理论●领导模式理论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领导效能方面,以解决如何进行有效领导的问题。●领导模式理论的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基本上可划分为三类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特质理论主要研究成功的领导者应具有的个人特性。●行为理论主要研究什么样的领导作风、领导行为才是有效的。●而权变理论则集中研究在不同的情境下应采取何种领导作风、领导行为才是最有效的。一、领导的性质(一)领导的涵义●领导:名词(领导者)和动词(领导行为或活动)。1.领导(leadership)●指引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导致领导行为的变化,并且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领导者(leader)●任何组织或群体,不论其规模大小,总有其领导者。●在集体活动中的某方面能够影响一群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人都可称为领导者。●领导与管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二)领导者的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强大而有效的影响力,取决于多种因素。1.职权(强制性/职位)影响力●职权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职权影响力的特点。●其权力基础是:▲合法权;▲奖励权;▲强制权(惩罚权)。2.非职权(自然性/个人)影响力●非职权影响力与管理者的职位没有必然联系,是由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行为造成的,并非外界赋予的。●非职权影响力的特点。●其权力基础是:▲专长;▲表率(模范);▲情感。●管理者的职权影响力的大小与其个人影响力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导风格或领导方式(LeadershipStyle)。二、领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也称为品质理论或素质理论,是主要研究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特质,以便预测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的理论。关心人高低高抓组织●特质理论,根据其对领导特性来源的观点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传统的特质理论和现代特质理论。(一)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伟人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当领导者的根本因素。(二)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特性是后天造就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特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特质作为一个侧面来研究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说,特质理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虽是影响到领导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只是部分的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三、领导行为理论●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领导行为的理论。(一)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勒温通过对群体的实验研究,以权力定位为基本标准,根据领导者的作风及其使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的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分为三种:1.专制式●领导者靠权力和强制命令来让下级服从他,是一种独断专行的“家长式”领导。2.民主式●领导者通过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在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协作。3.放任式领导●权力完全归予成员个人,领导者对工作既不布置也不检查,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是一种“俱乐部式”或放任自流式的领导。●领导作风理论没有考虑到被领导者和环境因素,有其局限性。(二)利克特的领导模式理论1.专权命令式2.温和命令式3.协商式4.参与式●利克特认为:只有参与式领导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低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领导行为四分图●对领导行为问题开展了一项范围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筛选、归纳,最后将刻画领导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因素:“关心人”和“抓组织”。●“关心人”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突出的是员工的需要。●“抓组织”以工作为中心,强调的是组织的需要。●领导行为方式可分为四种:虚弱型领导;任务型领导;战斗集体型领导和人际关系型领导。●俄亥俄研究的早期实践表明,在“关心人”和“抓组织”两方面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的领导者多为成功的领导者,其工作效率和领导效能必定都较高。(四)生产导向与员工导向理论●这两种领导方式是相互对立的。一个领导者不是以生产为导向,就是以员工为导向。●以员工导向的领导方式要比以生产导向的领导方式的领导效果好。(五)管理方格理论●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布莱克和穆顿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他们将领导行为归纳为“对人(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类因素,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便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评价领导者时,就按他们在这两方面的行为表现特点在管理方格图中寻找坐标交叉点,该交叉点便是其领导行为的类型。●9.9型是“团体式或协作式管理”,是最理想的领导方式。四、领导权变理论●权变理论也称为情境理论,是主要研究被领导者的特征、环境因素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等对领导行为成效的影响和在不同情境下应选择何种领导方式的理论。●有效的领导行为必须能灵活地适应下级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一)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民主式与专制式领导方式仅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两者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种领导方式,它们构成一个连续的统一体;领导方式随着领导者运用职权的程度和下级在制定决策时的自由度不同而异。●应当根据领导者自身特点、下级的能力、问题的性质、组织的习惯等来选择某一种合适的领导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专制和民主二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二)费德勒模型●费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二是任务结构;三是职位权力。●这三个因素的具体变化情况,就构成了具体的领导情境。●不同情境中,要求不同的领导风格。●处于对领导者有利的和不利的情境中,采取以任务导向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好;而处于对领导者中等有利的情境中,采取关系导向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好。●提高领导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与阿吉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三维”空间领导有效性模型──领导生命周期模型。●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应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相应的领导风格。●这里的“成熟”不是指人的年龄或生理上的成熟。它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既指工作方面的成熟,也指心理方面的成熟。●领导效率高低的关键要看下属的成熟程度如何。●存在4种具体的领导方式:①指示式:高工作、低关系;②推销式:高工作、高关系;③参与式:低工作、高关系、④授权式:低工作、低关系。●对于低成熟度的下属,需要指示式的领导方式。●对于初步成熟的下属,推销式的领导方式较为有效。●对于比较成熟的下属,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式领导方式是较为恰当的。●对高度成熟的下属,他们既愿意又有能力负责任,领导者应放手让他们去做事,采取授权式领导方式。(四)途径-目标理论●它将弗鲁姆(Vroom)的期望理论与“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结合了起来。●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是以激励下级达成组织目标并使下级在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为下级澄清和设置目标,帮助下级寻找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并帮助他们清除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使下级顺利达成目标。●领导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指令式、支持式、参与式和成就目标式。●应根据下级的特点和工作环境这两类情境因素来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五)领导-参与模型(弗鲁姆-耶顿-詹格模型)引起导致达到产生新的需要●该模型重点研究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领导行为模式,认为没有适用一切情况、唯一正确的领导作风;有效的领导者应根据不同情况,让下级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存在从专制独裁到高度参与管理的不同领导作风。●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可接受性两方面因素。●决策质量涉及到决策影响组织或群体的诸如信息沟通、规范等活动过程,影响到下级今后的行为表现(即绩效)。●决策的可接受性是指为有效地实施决策需要下级赞成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下级对决策的贯彻执行和负责任的程度。●领导方式类型有:独裁方式I(AI)、独裁方式II(AII)、协商方式I(CI)、协商方式II(CII)和集体决策方式(G)。●应根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的时间要求、掌握信息资料的情况、需要下级合作的程度等,通过利用“决策树”的方法来决定应采用何种领导方式。五、人性的假设(一)X理论与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认为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是进而根据这些假设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组织、领导和控制人们的;接受某一套假设的管理者趋向于以一种方式来管理。1.X理论的主要论点●X理论代表“传统的指挥和控制观点”。2.Y理论的主要论点(二)沙因的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4.复杂人假设第二节激励理论一、激励理论的类型(一)激励的涵义●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1.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需求反映,是个体自身或外部的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推动人类行为活动的原动力。2.动机●心理学上把能激发人的行为,并引起行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统称为动机。●动机引起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导向某一目标来满足需要。●需要是行为的最终原因,而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3.激励未满足的需要紧张感形成动机寻找解除紧张的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也就是常说的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激励的实质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能满足员工的正当、合理需要的诱因,激发其工作动机,引起个体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发积极高效的行为反应,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二)激励理论的类型●有关激励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需要理论●着重研究激励的起点和基础――需要的内容、结构特征及其激励作用等。2.认知理论(过程理论)●激励的过程:动机的形成、行为目标的选择等。3.强化理论(行为修正理论)●激励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持、改造和修正员工的行为,出现管理者所期望的行为。二、需要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需要种类描述相应措施自我实现实现人的所有潜能的需要使人有最大可能发挥其能力和技巧的机会尊重对自身和自己的能力感觉良好,被其他人尊重和获得认同和欣赏的需要提升和成就的认可归属对社会交往、友谊和爱的需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组织相应的社交活动安全对安全、稳定和安全环境的需要提供稳定的工作、足够的医疗福利和安全的工作环境生理维持人生存必需的衣、食、水、住所等的需要提供能保证个体购买其必需品的相应报酬●需要的实现和满足具有顺序性,即由低到高逐级实现。●层次越低的需要,越容易得到满足;而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得到相对满足的程度越低。●已经出现但尚未满足的需要是主导需要,在个体的各种需要中占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是激励因素。●对于不同的人,其需要层次可能会出现例外,其对各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一样。●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对通过工作来满足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异。(二)爱尔德弗的ERG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种:需要种类描述相应措施成长对自我发展、创造性和有成果地工作的需要允许人们
本文标题:管理学讲义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