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 社区建设经验材料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打造新时代幸福和谐新家园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打造新时代幸福和谐新家园近年来,某某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多福社区时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探索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纵向到底的治理服务机制和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全力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真正实现了基层政府行政治理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进一步打通社区治理服务的“微循环”,实现社区各方力量的联动。先后荣获某某荣誉称号。一、社区建设基本情况某某区是某某市的中心城区(略)(一)创新社区协商共治平台,打造社区议事“会客厅”。在开展社区协商自治工作中,依托我区111个一级网格的议事厅、457个二级网格的议事站、1629个三级网格的议事庭、5322个四级网格的议事角,充分依托区政协基层社情民意协商工作法,探索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规范协商议事全过程,建立政府解决“难事”、街道解决“大事”、社区解决“小事”、网格解决“琐事”的“四事分责”工作机制。全方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商共治”的“纵横交错、多元参与、互动共治”社区协商治理体系。让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有序监督和评价政府决策,累计解决各类居民诉求3万余件,让居民从幕后走到台前,共同决策,完成了由政府行政治理到社区居民自治的转变。梳理打造一批区先进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某某社区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某某社区、某某社区工作法被评为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某某社区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某某社区工作法入选《新时代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中国社区报》先后5次整版报道了我区社区协商自治成果。(二)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形成社区服务事项“封闭环”。为更加贴近居民服务群众,我区按全市推进政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通办”标准化设备购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以“减窗口、减事项、减流程、减要件、减时限”为目标,投入某某万元升级前合服务设备,为社区购置高拍仪、打印机等服务设备,在社区前台设立2个综合受理窗口,安排4名全科社工以AB岗的方式,依据在显著位置张贴的《社区综合办理窗口流转件流程图》,结合各类终端查询机、自助机,开展咨询解答、资格初审等“全市通办”服务。并在后台设置网格服务区,工作人员在各自网格服务区内,走访入户了解掌握社区居民房前屋后的大事小情,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保障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全程限时办结”。(三)理清社区职能边界,深耕社区治理体系“实验田”。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在社区党委、社区居委的领导下,保持现有社区两委及其成员相对稳定,引入社会组织承接为民服务的方式,开展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成立了区社区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指导科设立办公室,推行社区居站分离试点工作,引领全区社区工作体系和服务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转型发展,某某社区、某某社区作为试点单位,与某某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接,挂牌成立了“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按照《社区居委会依法依规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三张清单,指导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逐步让行政事务回归政府,让居委会职能回归自治,开启了我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四)夯实社区基础建设,挖掘社区文化底蕴“树品牌”。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坚持用文化主题为引领,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和特色主题创新,区政府投入近某某万元,打造了12个特色文化社区,努力构筑居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在“老旧小区自行车棚为民服务功能再造工程中,我们将“应民需、顺民意、解民忧、聚民心”落到实处,由区人大常委会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工作,统筹安排区房产局、区民政局、区城管局及各街道等三十余家成员单位,对全区某某个老旧小区的自行车棚实施拆除改造升级。某某年我们除老旧自行车棚52个,建成居民之家12个、百姓乐园31个。某某年拆除老旧自行车棚192处,建成百姓乐园80处。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区委、区政府对“车棚革命”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民意工程”的决心与魄力;看到党委、政府对百姓“以真心换真心”的承诺;看到广大居民群众对“车棚革命”的认可与拥护。(五)拓展信息技术触手,增强智慧社区服务“助推力”。在建设“智慧社区”工作中,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打造了“智慧E社区”微信服务平台,将劳动、保险、慈善等41项审批服务事项形成标准流程。全区某某个街道某某个社区以“智慧E社区”微信服务平台为抓手,发布通知公告200余条,开展网上审批、预约服务1000余次,线上办理老年证、失业证近300余件,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业务与居民无缝对接,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六)铸牢基层坚固防线,打赢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社区排查组快速反应、闻令而动、坚守岗位、昼夜兼程,组织发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约60万人次,累计开展28轮社区“拉网式”排查,指导某某社区建立五色“装户图排查法”,写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2号)》在全市推广。全省率先建立“某某区疫情防控管理平台”,采取“四位一体”包保制度,“2+1+N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管控工作法,形成线上线下“阵地战”叠加效应,完成了5万余名重点地区和境外(返)沈人员登记排查、隔离管控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排查无死角、全覆盖、零传播。(七)完善创城档案资料,拓宽社区创城工作“覆盖面”。按照区创城办工作要求,我局负责社区民主建设与治理,推动建立社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治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负责保护公民权益,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开展各项公益活动。4月以来共组织某某个街道召开创城工作培训会3次,反复修改社区创城资料,累计收集整理各类照片7000余张,说明报告800余份。指导社区制作“15分钟生活导视图”某某个,张贴在各社区显著位置。巡查公园、街路、商超、景区、市场等创城点位近150个,劝阻流浪乞讨人员20余人,全力配合市民政局和区创城办所提最新工作要求,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二、制约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差距与不足(一)不缺理念缺抓实。我区某某年参评了首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形成“同轴联动、协同治理”社区治理新模式,某某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民政部的综合验收,社区治理“还权赋能归位”工程荣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多次在民政部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但我们在社区准入、减负增效、去行政化、信息技术推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抓实。(二)不缺对标缺落实。对标南方先进城区,因为经济实力和发展理念的差距,我们不能全盘拿来主义,要正视差距,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通过以奖代投、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投入数千万元,通过政府完善的扶持,社区的社会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我区在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某某街道某某社区开展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因受资金制约某某年服务经费尚未拨付,导致服务范围较窄,购买社会服务的效果不明显。(三)不缺典型缺高度。某某社区作为习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民政部多次走访的社区,其软硬件建设及体制机制上都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由于我们缺乏对典型的提炼和总结的提升,造成我们的典型高度不高、经验系统性不强。三、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社区建设应该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我们要在“同轴联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不断融入社会力量和智慧元素,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构建和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一)要建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社区治理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东北振兴重要讲话精神与我区原有的“同轴联动协同治理“模式进行战略对接、有效整合,形成横纵互动、多网合一的社区治理新体系。一是建立“两邻理念”工作体系。贯彻落实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多福社区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示精神,制定《运用“两邻理念”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在区级层面重点打造某某社区,在某某个街道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方案,选取特色社区作为落实“两邻理念”的试点单位,结合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以社区“两邻理念实践中心”为阵地,做实党建引领,平安共筑,多元共治为老服务、品牌文化、资源共享、人居环境等7项工作,彰显具有我区特色的“两邻”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两邻”便民活动,解决社区居民关注关心的大事小情,逐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两邻”文化体系。二是完善“纵横交错”协商共治载体。健全社区党委领导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及时帮助解决群众自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以拓展居民协商议事道为重点,在发挥“一委五会”工作架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社区党建联席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居民评议会和社区民情谈会等多种议事载体,特别是要通过组织全区有影响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爱心服务联盟”载体平台,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实现社区民主协商的最大化。进一步强化工作培训,让居民学会用好“罗伯特议事规则”等先进议事工具,支持和帮助居民养成协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要增强社区协商共治的网络化、信息化应用,运用社区论坛、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电子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网络化社区协商共治新模式,发挥广大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真正使社区治理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推动基层“微自治”,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从而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按照《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关于推动社区减负回归自治功能本位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厘清街道社区职责边际,明确街道职责定位,建立街道社区履职履约双向评价机制。完善社区依法自治职责事项清单、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作为社区工作准入的依据标准。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挂牌,社区服务场所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牌子和“中国社区”标识,场所内统一制作社区服务标识牌。精简社区报表和盖章证明,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社区只负责填报职责范围内、与服务居民直接相关的表格,精减各部门和街道下派到社区的表格数量,整合内容重复、形式雷同的报表,取消不必要的报表,严格控制报表类型和频次,使社区干部有精力、有能力、有热情、有时间为居民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二)要夯实“设施齐全、群众满意”的社区治理基础。按照“均衡、精品、规范、提升”的原则,扎实推进社区软硬件基础建设。一是强化社区硬件建设。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科学调整社区公共用房功能设置,倡导“一室多用、功能齐备”,重点提升协商议事厅、社区日间照料站等功能室的使用效能。以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为契机,逐步拆除服务柜台,营造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的服务环境。试点打造社区“邻里中心”,整合社区公共设施和空间资源,促进公共服务、帮扶救助、志愿者服务、民主议事等活动开展。二是优化智慧社区建设。落实“全市通办”便民服务平台相关工作事项,优化智慧E社区服务架构,进一步推进智慧E社区微信公众号建设,明确智慧E社区3.0建设方向。通过开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3大板块,将社区工作者学习,培训纳入其中,通过线上数据传输与线下后台服务相结合,实现由“群众跑腿变信息跑路”。三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以社区1.5公里为半径,引导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社区周边商家、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等与居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对接,开展金融、法律、代购、订餐、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打造社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具有我区特色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实现餐食配送、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居家服务等社区社会化服务功能,通过在社区LED屏、社区微博等媒介发布各类招工就业信
本文标题:社区建设经验材料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打造新时代幸福和谐新家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0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