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心理学主讲:郑安云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免费下载请速登陆: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一、管理的含义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广义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就企业管理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B、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C、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D、管理的依据:是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就企业管理过程来看,管理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技术系统,二是社会心理系统。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包括五大系统:目标价值系统、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二、管理心理学的对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理解: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的纯粹人的因素问题。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2、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3、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4、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5、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1、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2、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二、管理心理学的任务:1、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为完成此任务,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管理心理学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第三节管理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管理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二、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广义的理解,美国管理百科全书对行为科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理解,行为科学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门科学。从这个意义理解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三、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管理心理学主要采用现场实验法,即在自然条件下,严格控制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即控制自变量),从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影响因素(自变量)能激发工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因变量)。二、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即测验量表),施测被试者,然后对测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从而对人的能力、个性、品德、态度等做出评价判断的方法。三、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四、经验总结法五、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第一章思考题:概念: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问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是什么?2、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如何?3、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3、韦伯的组织理论4、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四、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第二节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章人性假设与管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一、“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3、评价二、“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3、评价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原则3、评价四、“复杂人”假设1、“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措施3、评价第三章复习题:概念:1、人性假设2、经济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4、自我实现人假设5、复杂人假设问题:概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思想,比较其不同点,并结合实际分析每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意义。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过程一、知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即优先把被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即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觉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的恒常性:即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知觉的组织性:即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知觉的组织原则有: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影响知觉的因素1、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2、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光渗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第二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二、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第三节自我知觉一、关于自我和自我知觉自我: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的统一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二、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三、自我知觉的形成1、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获得对自我的认识2、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3、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4、通过内省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第四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1、概念: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2、在管理中的意义二、月晕效应(印象扩散效应)1、概念: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2、在管理中的意义三、定势现象概念:指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2、在管理中的意义四、制约现象1、概念:指个体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或个性特征。2、管理中的意义五、其他影响因素第四章复习题:概念:1、知觉2、社会知觉3、自我知觉4、首因效应5、月晕效应6、定势现象7、制约现象问题:1、社会知觉的特征有哪些?2、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3、如何做到正确的自我知觉?4、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能力差异与管理一、能力概述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种类:1、按能力倾向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创造性程度划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3、从测验的观点来看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4、桑代克把能力划分为“社会智慧”、“具体智慧”和“抽象智慧”。二、能力差异分析1、智力的个别差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的测量呈常态曲线分布;此外,人的智力差异还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的差异。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而有的人却是“大器晚成”;一般来说,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4、能力的性别差异:就性别整体来讲,智力上没有差异;但在特殊能力和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四、能力的差异与管理1、掌握好招聘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牌人才。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和能力培训。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用。第二节气质的差异与管理一、气质概述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它体现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个性特征。二、关于气质生理机制的几种学说1、体质、体形说2、体液说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三、气质类型的差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气质差异与管理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2、合理组合,协调人际关系3、气质类型与健康4、气质类型与思想教育工作第三节性格差异与管理一、性格概述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性格特性的分析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三、性格的类型1、机能类型:A.培因(英)、T.李波(法)的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内外倾向型:荣格(瑞士)的分类,内向型和外向型。3、优越型与自卑型:A.阿德勒(奥地利)的分类。4、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魏特金(美)的分类。5、社会文化类型:E.斯普兰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五、性格的差异与管理1、性格与人际关系2、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3、性格与效率4、性格与领导类型思考题:名词:能力气质性格个性问题:1、能力的类型有哪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气质分为哪些类型?气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如何?3、性格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培养和塑造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品质?4、如何理解个性特征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广义的行为:客观刺激引起的内外反应。*狭义的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果性、持久性与连续性、稳定性与可塑性。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的概述:动机:心理学中,把激发人的行动,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动机的产生条件:一是内在条件,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欲望);二是外在条件,即个体身外的刺激或诱因。2、活动的目的——目标活动的目的即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3、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关系:A、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B、动机与目的的区别。C、“代替目标”与“中间目标”。三、动机的分类、性质与力量四、影响动机模式的因素1、兴趣与爱好2、价值观3、理想与信念4、抱负水平第二节需要与激励一、需要的实质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具有对象性、个体性、共同性和历史制约性的特点。2、需要的产生: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状态、认知水平、社会情景等因素。3、需要的种类:二、激励过程1、什么是激励:*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以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人类行为的激励模式:2、需要、激励与管理第三节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A、需要各层次呈逐级上升的趋势;B、在不同情况下,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C、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程度影响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D、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并存;E、需要层次的例外情况。(3)自我实现的途径(4)评价:优点:A、需要层次理论有利于我
本文标题:管理心理学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