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 XX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XX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X发〔2021〕6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X发〔2021〕6号)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把握实现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聚焦“打造XX边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战略,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机制体系的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奠定坚实基础。2.目标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缩小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2025年,全县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脱贫人口民生福祉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文明得到大力弘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全县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3.主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党领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全过程。——坚持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现有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给予脱贫村和脱贫群众更多后续扶持。——坚持平稳有序过渡。强化体制机制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帮扶、防贫保险、资产项目监管及内生动力激发等长效机制,聚力做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确保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二、保持政策接续平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倾斜,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不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饮水安全建设成果,维护管理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持续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扶贫办)2.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根据困难程度分类设定救助标准和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和转诊转院制度,对跨统筹区医疗救助待遇实行差异化管理。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脱贫攻坚期内开展的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及地方财政兜底等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资金。(责任单位:县医保局、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银保监)3.织密兜牢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办法,过渡期内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纳入低保家庭收入。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健全农村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性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对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人口,按照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并按照困难类型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扶贫办)4.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为60周岁以上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困难群体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深化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进农村互助之家扩面提质。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5.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继续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引导其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扶贫办)三、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1.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加大对共享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收入不稳定的因素,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定期核查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办法,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及时消除风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医保局、县人行)2.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将防止返贫监测纳入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工作考核的目标内容,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排查工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排查,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坚持农户自主申请、干部排查发现、部门筛查预警相结合,及时排查出遇困群众,对监测排查出的“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核查,按照“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民主评议、村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的程序进行识别,并报县最终审定。(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水利局、县银保监局)3.深化遇困即扶机制。坚持应纳尽纳、即时帮扶、消除风险、及时销号的原则,对审定后的“三类人员”,要按照遇困即扶机制要求,在现有政策内因户因人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结对帮扶干部开展精准帮扶,同时也要鼓励困难群众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双方共同努力,尽快摆脱困境,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确保“三类人员”不返贫不致贫;要严格按照贫困收入监测和“遇困即扶”工作要求,做好收入监测、对象认定和帮扶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确保各项工作程序规范、资料齐全、帮扶真实、化解风险有效。(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4.完善防贫保险。继续开展防贫保险工作,保持政策平稳,加强政策宣传,让群众知晓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险申请、理赔等工作机制,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优化理赔项目和标准,进一步精简程序和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发挥防贫保险的作用,筑实筑牢致贫返贫防线。(责任单位:县太平洋财险公司、县银保监办、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四、持续推进收入增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持续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坚守耕地红线,健全耕地抛荒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积极探索项目区“田长制”建后管护模式。立足“山上、田间”两个维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精品果蔬、生态养殖、特色茶桑、经济林木“五大产业”。深入实施“一柚两桃”高质量发展工程,2021年新增种植井冈蜜柚面积2000亩,到2025年种植总面积稳定在6.45万亩。持续深入推进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创建一批蔬菜标准示范园,推进蔬菜产品深加工,加快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进标准茶园建设,巩固蚕桑基地面积,推进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XX珍好公用品牌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精深加工,加快培育1个50亿产值的生态养殖产业,3个10亿产值的粮油和林业产业,5个1亿产值的果蔬种植产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加快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XX人家、XX古村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曦月庄园、香文园、中蝶种养基地、万尚会休闲农业旅游基地、芭蕉林山庄、海天春农庄等,形成并培育休闲、民宿、美食等旅游业态,不断拓展乡村旅游领域。瞄准特色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强化农业招商。实行分量差异化奖补政策,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建立建好产业基地。持续强化“五个一”产业帮扶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合作形式,提升脱贫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受益度。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光伏发电站的运营维护,提升发电效率;强化村级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分配使用管理,保持村级电站发电收益的60%以上用于承担低收入人口公益性岗位工资和参加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杜绝平均分配、变相发钱。要稳步推进小额贷款,保持小额贷款政策稳定,加强贷款对象、贷款用途的把关审核,对符合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边缘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应贷尽贷;密切关注即将到期贷款,尽早提前通知贷款对象,做好到期还款或续贷的准备,确保不出现逾期问题;要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各种有力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好贷款逾期问题,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产业发展中心、县发改委、县扶贫办)2.加强转移就业服务,拓宽低收入人口增收渠道。加强就业服务,实现脱贫人口就业、务工、转岗信息畅通,失业后及时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弹性用工,引导脱贫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有效对接,通过
本文标题:XX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69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