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风险管控手册序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安全生产法》,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深化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巩固单位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上篇——管控篇】一、风险管控概述(一)目的意义全面实施和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是学习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本单位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应急有备”的原则,具有重要的长远和现实意义。1、增强安全意识。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能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识,通过识别安全风险源、排查安全风险点,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进行高风险岗位、高风险作业、高风险时段警示和教育,强化对干部职工的安全风险教育,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规章、制度规定,提高干部职工对“安全第一”的认识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2、强化过程控制。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能强化对作业过程的有效控制,通过超前预想、提前防范,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作业中的关键时段、关键岗位,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检查和防范,针对设备故障、突发事件,提前着手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日常组织学习、演练,提前消除安全隐患,强化对作业过程中安全关键环节的检查和控制,确保现场作业安全。3、提高落实能力。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能提高各级干部逐级负责和抓落实的能力,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部门、岗位安全风险源、风险点、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针对安全风险点检查和控制要求,提高各级管理人员落实工作、抓安全风险点的针对性,通过检查、评比、考核,奖优罚劣,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各级管理人员抓落实能力。(二)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科室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持续、有效、稳定、健康。(三)实现目标全面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四)管控范围本单位管理的全部区域二、风险管控体系(一)组织机构为保证该项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特成立重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职务Xxx职务Xxx职务(二)职责分工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领导机制,成员包括处长、副处长、各科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领导机构主要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科室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的执行、教育、整改、落实等工作。(三)管控体系1、单位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2、单位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3、单位应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4、负责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单位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单位负责对一级风险进行管控,对其他级别风险的管控进行指导监督。三、风险管控重点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控两个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程度的大小,评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损失大小、社会影响等,由安全生产专家独立完成。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部位、不同环节的评估结果可分为“红、橙、黄、蓝”4个等级,分别代表“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等级。安全风险管控: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的原则,明确落实每一处安全风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与监管责任人。依据安全风险评估的不同结果,实施安全风险差别化动态管理。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风险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措施,既确保了安全生产,又节约了安全生产监管资源,提高了监管效率,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风险管控手段(一)安全检查1、定期检查(1)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2)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完善改进管控措施。2、现场检查(1)所有领导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2)各科室安全员要对当班所管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立即或限期整改。(二)隐患排查1、基础管理类(1)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3)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的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缺少岗位操作规程或是岗位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的,则称其为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4)教育培训类隐患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和保管知识,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等。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包括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特殊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未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是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不达标的,称其为教育培训类隐患。(5)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记录档案、安全检查记录档案、危险场所/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记录档案;危险作业管理记录档案、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记录档案、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变配电室值班记录、检查及巡查记录等。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或档案建立不完善的,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类隐患。(6)应急管理类隐患应急管理包括应急机构和队伍、应急预案和演练、应急设施设备及物资、事故救援等方面的内容。应急机构和队伍方面的内容应包括:制定应急管理制度,按要求和标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职救援队伍的要与邻近相关专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建立救援协作关系,规范开展救援队伍训练和演练。应急预案和演练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规定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重点作业岗位有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并按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报相关应急协作单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后进行评估总结,根据评估总结对应急预案等工作进行改进。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方面的内容应包括: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事故救援方面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事故救援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编制救援报告,并对应急工作进行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称为应急救援类隐患。2、现场管理类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1)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这类设备自身及其现场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属于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类隐患。(2)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类隐患。此处的生产设备设施不包括特种设备、电力设备设施、消防设备设施、应急救援设施装备以及辅助动力系统涉及到的设备设施。(3)场所环境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场所环境类隐患主要包括厂内环境、车间作业、仓库作业、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4)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从业人员“三违”主要包括:从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进行作业、负责人违反操作规程指挥从业人员进行作业。从业人员操作行为类隐患包括“三违”行为和个人防护用品佩戴两方面。(5)消防安全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消防方面存在的缺陷,称为消防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应急照明、消防设施与器材等内容。(6)用电安全类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称为用电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配电室,配电箱、柜,电气线路敷设,固定用电设备,插座,临时用电,潮湿作业场所用电,安全电压使用等内容。(7)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有限空间现场安全类隐患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危害告知、先检测后作业、危害评估、现场监督管理、通风、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临时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8)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涉及相关方现场管理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属于相关方现场管理类隐患。(三)风险管控1、每年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领导组组织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实施方案,确保人员、技术、资金有保障。2、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符合相关规定3、对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由风险管控领导组根据具体情况划定作业上限人数。(四)保障措施1、信息与沟通单位应建立并遵守程序,以确保职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应确保:(1)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2)各级要保证职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科长及班组长要明确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并确保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4)科长及班组长必须组织当班职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及时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5)各级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教育培训(1)所有单位职工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本岗位相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2)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3、安全文化保障(1)单位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2)认真组织各科推行“一岗双责”安全制度。4、制度保障(1)各相关科室要认真组织制定与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职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2)各相关科室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3)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修订完成后相关科室要及时与培训中心联系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4)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负对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的监督检查进行考核。(5)各科室要加强对各生产要素的管理。【下篇——现场篇】五、基建工程类作业现场(一)主要风险对工程进行风险识别时,应通过了解项目的总目标,项目工程当中的支持资料,明确
本文标题:安全风险管控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676176 .html